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教案(二套).doc_第1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教案(二套).doc_第2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教案(二套).doc_第3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教案(二套).doc_第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教案(二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教案(二套)目录: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教案一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案二- 1 - / 12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教案一二年级 上册13.寒号鸟【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第二部分(从“几阵秋风”到“正好睡觉”)写冬天快到了,喜鹊忙着垒巢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垒巢.第三部分(从“冬天说到就到”到“得过且过”)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得过且过,还是不肯垒巢.第四部分(从“寒冬腊月”到结束)写寒冬腊月,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冻死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正确地评判故事中的角色,从寒号鸟可悲的下场,懂得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不行的,应该像喜鹊那样看得远,着眼未来,从现在做起.在课文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告诉我们的道理.【课标表述】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 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6、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7、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借助汉语拼音和小卡片识记生字“衔”“鹊”、“吼”等生字.2. 会写8个生字,归类书写.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枯”“纷”“将”,注意左窄右宽,而“朗”“却”却是左宽又窄.把握同一结构的构字规律与不同点.重点书写“却”3.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5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重、难点】1.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2.准确领会寓意. 【教学准备】寒号鸟的挂图或投影片. 【评价方案】1.通过小组互相检查词语认读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一题)2.通过同桌两人从部件紧凑、笔画占位、笔顺、写字姿势四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目标2;(见评价单第二题)3. 通过男女生读、师生配合读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评价目标3;(见评价单第三题)4.通过课文指导,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仿照例子说句子,评价目标4;(见评价单第四题)【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起学习兴趣. 这一课,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民间故事.很早以前,很远的一座高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如果在冬天的夜晚从山脚下经过,你会听到从石崖里传来的小鸟的哭叫的声音:哆罗罗,哆罗罗,所以人民就给这小鸟取了个名字,叫寒号鸟.(板书课题)“号”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表示哭叫,读第二声hao,例如“号叫”、“号哭”,课文上的“哀号”都读第二声.啊,这名字多么难听,但又怪可怜的. 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二、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这是个很有趣的民间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呢?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学习一下词语.出示我会认的字:学生自读、小老师领读,教师指出难记的字,,“朗”“衔”用拼音的方法反复练读.(落实目标1)去掉拼音,小火车接读.字音我们都记得非常好了,你是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字?学生回答预设:“号”“当”通过多音字的方法记忆,“堵、缝、鹊、朗、衔、枯、劝、腊、狂、吼、”可以采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记忆,“且”采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复”“哀”可以用组词的方法等.找出2个多音字.三、学写生字(落实目标2)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夜”,谁来说说写“也”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预设:“夜”是上下结构,写的时候下部要紧凑,首笔撇和末笔捺宜伸展.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学生观察并书空3学生练写(评价单)注意书写姿势.4投影展示,师生评价(提示:从结构,占格等方面评价)5修改,再次书写.四、读讲课文.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导看插图) (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学生理论,互评) (3)齐读第1自然段. 3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 (2)检查,出示幻灯,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喜鹊怎么劝告?(结合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 d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冻得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 谁能照样子说说冻得直打哆嗦,预设:热的直冒汗-.(落实目标4) (5)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4、学习69自然段. (1)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师小结后出示小黑板(3):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点拨要点: 问题b,比较 喜鹊说:“”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 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问题c,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问题d,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9自然段. 5、返顾全文,深化认识.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 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落实目标3) (3)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如果寒号鸟也做窝会是怎样的? (4) 展开想象 感情朗读 6、分角色扮演朗读. 板书设计 喜鹊 寒号鸟 做窝 玩 睡 直打哆嗦 住暖窝 哀号 熟睡 冻死 幸福 懒惰 勤劳着眼未来,从现在做起13寒号鸟评价单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一、 我会读号叫 一堵 一道缝 腊月 狂 吼 晴朗 衔来 枯草 劝告 重复 趁天晴 将来 得过且过 哀号同桌互评1.字音准确 ( )2.读流利 ( )二、写一写同桌互评1、笔顺正确 ( ) 2、占格准确 ( ) 3、书写美观 ( ) 4、 书写姿势正确( )三、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教师评价1、说的正确( )2回答的完整四、 照样子说一说冻得直打哆嗦热的直冒汗-教师评价说的正确( )每做到一项以“”在括号里标出6 / 12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案二 4 曹冲称象【教材分析】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课标表述】1.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2.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意思,阅读中积累词语.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能较为完整地讲述小故事,有表达的自信心. 【学习目标】1.认识“称、曹”等14个生字,区分“称”和“秤”的字形、字音和字意.会写“船、然”等10个字,把“四点底”写规范、匀称.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能用“一边一边”说话.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4.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1.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评价方案】 1.通过小组互相检查词语认读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一题)2.通过同桌两人从部件紧凑、笔画占位、笔顺、写字姿势四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二题)3.通过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评价目标3.(见评价单第三题)4. 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评价目标5.(见评价单第四题)【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2.围绕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中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二、认读词语: (落实目标1)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课件出示词语(加拼音):区分“称”和“秤”的字形、字音、和字意.柱子 官员 一根 议论 重量 直线 一杆 砍树 大秤 停止 称一称 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个别同学读“小老师”领读(2)课件出示词语(不带拼音)开火车读齐读2.小老师领读、排火车、同桌互查字词,落实评价单,重点关注轻声读法.3.对比“称”与“秤”两个字的音形意.4.分析识记字形,讨论观察站位,教师引导范写,学生描红练习,集体评价修正,同位落实学习单评价.(1)指导“然”的写法.(四点排列要均匀,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稍短,上下呈聚散状)(2)指导左右结构的“ 船”,注意舟字旁与舟字的不同.三、整体感知: (落实目标2)1.教师引语:(课件出示名著资料)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有魏国、蜀国、吴国三方,其中曹操就是魏国的国君,而他的小儿子就是我们课文中的曹冲.那么“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要读书弄懂的重要问题,下面请你们轻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1)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2. 教师引语: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1)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文中的句子.课件出示:画出的句子 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你是从哪些话中看出大象又高又大?教师激发学生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学生说出: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课件出示大象图片)学生朗读句子,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启发学生的思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 ),鼻子像( ),尾巴像( ).(课件出示填好后的句子)齐读. 小结:“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请你仿照这个句子说一说(课件出示):飘落的叶子像( ).( )像( ).3.教师引语:看到这么一头庞然大物,官员们都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课件出示:一边一边)谁还可以用“一边一边”试着也来说句话?四、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落实目标2)1.那么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1)官员们都有哪些称象的办法? 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官员们 造大秤称大象 宰大象称大象 曹操不满意 2.教师引语:曹操对官员说的称象的办法不满意,怎么办呢?这时曹操的儿子曹冲站了出来,说:“我有个办法.”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1)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并用横线划出来.(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2)互相讨论:曹冲称象分为几步完成?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自由朗读.(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再”“然后”变色) 按照“再然后”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出示句子,划分曹冲称象的步骤.(课件出示课后第2题)借助课件上的提示,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实验演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全班学生认真观察.引导学生比较说出三种方法哪种好?三种方法:造一杆大秤称象(官员说) 宰大象割肉再称(官员说) 把大象赶上船来称(曹冲说)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能把大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从而认识到曹冲聪明、善于观察事物、爱动脑筋.)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落实目标3 4 5)1.总结升华.(1)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聪明、善于观察事物、爱动脑筋)(2)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课件出示):读一读,比一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