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表.doc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表.doc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表.doc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表.doc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安三小语文教学设计表年级组:五年级语文组 主备教师:张慧 教师姓名:路曲红、杨何萍阶段新课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单元解读第五单元教学内容:由课文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习作5、练习5组成。教学内容16、黄山奇松教材解读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准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被誉为(跟说:“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也就是(跟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投影展示黄山四绝图片),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跟说:“情有独钟”)。(多媒体展示黄山松)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奇)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二、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写到了哪些奇松?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松?读时,可以在书上圈一圈,划一划,可以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过渡: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奇松?(指名回答,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1)迎客松:(多媒体展示迎客松图象)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儿?句一:“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枝干遒劲” 借助形象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平时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什么呢?(指名说:建筑、人物)能将它用在“人”上造个句子吗?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同样,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讨论)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这棵八百岁的老树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啊,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呢?从“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假如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很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代表”“象征”体会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你能用“不仅而且”把它的意思也表达出来吗。(指名说)这句话你理解了吗?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小结:1、看着这棵迎客松你想说些什么呢?(迎客松你真神奇,你真美!)2、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吗?(齐读)第二课时学习(2)陪客松:过渡:你还想看看什么松?(陪客松)。(多媒体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3)送客松:过渡: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盆景”。)(出示图片比较盆景),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跟说“天然形成的”)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指名说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4)玉屏楼:过渡: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齐说) “奇”,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看谁先发现?(指名说)“玉屏楼”对!就是玉屏楼,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所以它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绝胜处”是什么意思?也就说此处是黄山松独一无二的、最妙的观松处。这一自然段先总写玉屏楼是最佳的观松处,然后分别写了三大名松。如果给这一自然段划分层次,该如何划分。(讨论:可分为二层或四层)请用“/”在每一层后面标出。现在,大家想不想登上玉屏楼去看看黄山的三大名松啊!现在有个好机会,想不想试试呀。(出示“争当小导游”投影片,介绍三大名松的“奇美”)四、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2、 “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出示:(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3、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4、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欣赏图片)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指名说)?5、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能用“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它们”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呢?6、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学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7、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8、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五、总结: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黄山全有。(出示黄山全景图)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六、拓展:学写广告词:“元旦假期快到了,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旅游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作业设计四、布置作业: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或其它“三绝”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板书设计五、作业: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2、画一画你最喜欢的松树。作业设计一、按课文内容填空。1、黄山松( )。它们或( ),或( ),或( );或( ),或( ),或( )。2、被誉为“( )”的黄山,以( )、( )、( )、( )“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 ),更是( )。二、写导游词(要示写出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反思与改进长安三小语文教学设计表年级组:五年级语文组 主备教师:张慧 教师姓名:路曲红、杨何萍阶段新课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单元解读第五单元教学内容:由课文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习作5、练习5组成。教学内容17、黄果树瀑布教材解读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及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尤其是比喻句的大量出现,使语言格外具体、生动,让人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难点: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教学准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清段落,能说说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指名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板书课题:黄果树瀑布。齐读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6、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前面一起来读课文,一起来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二、初读课文。1、按要求自读课文:(1)读准生字字音,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标好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查字词典来理解)。2、了解自读情况:(1)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撩(声母是“l”) 挟(不读“xi”,也不读“ji”.)(2)说说你已经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人喧马嘶:形容大声喧闹,马在嘶鸣,比较热闹的样子。 聆听:听。 白练:白色的绸带。 凝神谛听:集中思想注意听。(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读后师生评议。三、再读课文。1、自由轻声读文,思考:根据出示的句子,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以怎样来分段?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去,一直来到谷底。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2、全班交流。(1)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2)先讨论段落,再说说段落大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是总起,赞美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第二段(第27自然段):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4自然段):写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象。第二层(57自然段):写下到谷底时的感受。第三段(第8自然段):写作者完全沉醉了。四、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五、指导写字。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哗、缝、隙、隔、膛(左窄右宽) 醉(左右基本相等)隙(右边的上面不要写成“小”,中间是一竖。)2、学生用钢笔描红。六、作业。1、抄词语。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一( 1 )大自然的杰作二(27)所见所闻所感三( 8 )完全沉醉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难点: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挂图 课文录音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指名读生字新词,齐读。2、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我们昨天把课文分成哪几段?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去欣赏一下,去领略那里的美丽景象。二、精读课文。(一)学习第一段(1)。1、指名读第1自然段。板书:杰作“杰作”什么意思?(本来指的是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多指文艺作品。)在这里的 “杰作”指的是什么?(黄果树瀑布)2、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3、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4、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下面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探究这“大自然的杰作”、欣赏这“大自然的杰作”。(二)学习第24自然段。1、轻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和形态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 ”画下来。同桌相互读一读有关语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2、好的,谁先来读一读写黄果树瀑布声响的句子。出示: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A这一段有几句话?这句话是什么句子?(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微风拂过树梢”的声音,比作“潮水”的声音。)B用小圆圈标出直接表示瀑布声响的词语。指名说。(哗哗、渐近渐响、喧嚣)C“喧嚣”什么意思?(很多人张大嘴巴喊叫,声音很响。)“人喧马嘶” 什么意思?(形容声音既响亮又嘈杂。)“喧嚣”与“人喧马嘶”相比,哪个声音更厉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盖过、只存)D你们从“哗哗”“渐近渐响”“盖过了人喧马嘶”“喧嚣”中体会到了什么?(听到瀑布的声音越来越响。)板书:声响大E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声音朗读出来吗?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目侧耳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种声响。F有感情地齐读。出示: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A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水声”比作“大合奏”。)B读了这句话,你感觉到了什么?(瀑布的声音很响很响,还很好听。)C谁来读好这一句?指名读,齐读。3、那么,谁来把你画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句子来读一读。出示: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在从织布机上泻下来。A读了这一句,你觉得黄果树瀑布的形态有什么特点?板书:形态宽B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瀑布”比作“一匹宽幅白练”。)看图,进一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形态。C谁来读好这一句?指名读,齐读。出示: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远近闻名的“银雨撒金街”的奇景。A指名读。B这里的“奇景”指的是什么?(“银雨撒金街”)“金街”指的是什么?(黄果树小镇)黄果树小镇在瀑布的什么位置?(右侧)“银雨”指的是什么?(“瀑布激起的水花”)银雨是怎样“撒”金街的?生读有关语句。C小结:这一段作者表面上是在写远近闻名的“银雨撒金街”的奇景,实际上是换了一个角度来写瀑布的,表现出瀑布的壮观。听课文录音第4自然段,学生想象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奇景。D这样的奇景你们喜欢吗?好,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来齐读第4自然段。(三)学习第57自然段。1、自由读第5自然段,思考:(1)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2)我们来到谷底有什么感受?2、讨论、交流。(1)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学生想象一下,体会“群山环抱”的景象。(2)我们来到谷底有什么感受?板书:感受A(我们来到谷底,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从哪里看出来的?(“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出示“撩”的几种解释,选择“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请同学演示一下。B“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板书:舒服谁来把这种舒服、惬意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3、轻声读课文第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4、出示句子,着重理解:(1)黄果树瀑布与庐山瀑布相比,显得宽、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指点:黄果树瀑布与庐山瀑布相比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原因是黄果树瀑布比庐山瀑布宽。 如何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2)“瀑布从岩壁上山回谷应。“ 从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3)“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圆形的乐池里”联系上文的“群山环抱”来理解。(4)“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瀑布的声响大,发出的声音好听。)“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想一想,人的每个细胞怎么会“灌满了活力”的?(因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的力量,让人陶醉、让人兴奋、让人激动,所以)板书:活力(5)出示:“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訇然作响”什么意思?(瀑布的响声巨大)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在这里,作者把自己比作什么?(山谷)对了,作者把自己比作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板书:生机此时,作者的心里也充满了无穷活力、无穷力量。如何读好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5、确实如此,大自然壮美的景观对游人的心情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使游人察觉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四)学习第三段(8)。1、作者离开了潭边,来到了哪里?溪旁的一个平台。齐读第8自然段。2、观察课文插图,这位老人是谁?师简介徐霞客:他是明代地理学家。他专心从事旅游,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他把自己每天的观察所得都记录下来。他死后,由季梦良等人将他的观察日记整理成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很有地理学和文学价值。那么,此时,他正在干什么?(听瀑布的声音,并把感受记录下来。)“沉醉”什么意思?他被什么沉醉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黄果树瀑布魅力无穷。)此刻的我们也怎么样了?(“完全沉醉了”)3、有感情地齐读第8自然段。三、总结全文。1、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2、有感情地齐读全文。作业设计四、作业。1、组词。哗( ) 逢( ) 膛( ) 醉( )华( ) 逢( ) 堂( ) 碎(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宏伟( ) 陶醉( ) 聆听( )3、课后题3。4、摘抄文中 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语句,并完成填空。形态的语句:声响的语句:瀑布声响的特点是( )。瀑布形态的特点是(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板书设计17、黄果树瀑布 声响大 形态宽 反思与改进长安三小语文教学设计表年级组:五年级语文组 主备教师:张慧 教师姓名:路曲红、杨何萍阶段新课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单元解读第五单元教学内容:由课文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习作5、练习5组成。教学内容18、莫高窟教材解读莫高窟一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全篇看,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首先,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概貌,煞后选取莫高窟中的三个典型代表“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来记叙,最后总括全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准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二次备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清脉络,能说说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在我国西部甘肃省漫漫黄沙之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2、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那迷人的魅力。3、板书课题:莫高窟 。齐读题。4、读了课题,你想从文中知道些什么?指名说说。二、初读课文。1、按要求自读课文:(1)读准生字字音,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标好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查字词典来理解)。2、了解自读情况:(1)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开火车读,齐读。敦(读dn,不读dn)弦(读xin,不读xun)佛(在本文中读f)(2)说说你已经理解的词语的意思。(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充分读)。喜爱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其余学生仔细听,评价(读得是否正确、停顿是否恰当)。三、再读课文:1、默读课文,并思考。出示:(1)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哪些文物?(2)课文第1自然段与第5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3)哪些自然段可以合成一段?用“/”试给课文分段。2、讨论交流。(1)(彩塑、壁画和藏经洞。)(2)讨论明确课文的段落。(3)学生在书上写出段意后再交流。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第二段(第24自然段):详细介绍莫高窟中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四、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五、指导写字: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尊(上面是点、撇,不要和下面的撇、竖折连在一起。)腐(“广”的一撇要写得长些,里面的“付”与“肉”要写得扁一些,靠得紧一些。)2、学生用钢笔描红。六、作业:1、抄词语。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18、莫高窟一( 1 ):位置及概貌。二(24):彩塑、壁画、藏经洞三( 5 ):艺术宝库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指名读生字新词,齐读。2、指名说说段落大意。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哪些文物?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二、精读课文。(一)学习第一段(1)。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你读懂了哪些?2、全班交流。(找出有关词句来谈,并练习感情朗读。)(1)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很高,从“明珠”可以看出。(2)莫高窟的位置。(3)那里的环境恶劣。结合观察插图1体会环境的恶劣。(4)敦煌莫高窟一共有492个洞窟。(5)从“蜂窝似的”可以看出洞窟多,有一定的排列。3、有感情地齐读第一段。(二)学习第二段(24)。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画出来。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读画出的句子。齐读这句话。2、自由轻声再读第2自然段的其它语句,你有哪些阅读感悟? 3、全班交流。(1)你读懂了什么或体会到了什么?这些彩塑的特点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齐读这句话。那么,你从文中哪些具体语句中体会到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的特点的呢?“有有还有”(指点:这句是排比句),借助插图2,引导学生想象“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如何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这些彩塑中哪一尊彩塑给游人的印象最深?生读有关句子。讨论:你觉得这尊彩塑有什么印象?(很长,惟妙惟肖、神态安详。)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怎么样?(无不啧啧称赞)游人啧啧称赞时会说些什么?想象一下后指名说说。如何读好这句话?指名读。(2)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4、学习第3自然段。(1)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的?(2)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生读第一句。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结合图文,指名说说“精妙绝伦”、“宏伟瑰丽”的意思。 上面第2自然段就是讲了彩塑的“精妙绝伦”,这句后面就要讲壁画的宏伟瑰丽。那么,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A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有有有还有”)这是什么句式?(排比句)B学生朗读句子,对照插图3感受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C如何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在这些壁画中最吸引人的是什么?(飞天)这些飞天是什么样的?A生读有关语句,B理解这句话的内容。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你觉得这些飞天怎么样?(精美)师范读这句话,学生边听边想象飞天的形象。C是不是就这么多的飞天?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省略号)你能说说你想象中飞天的形象吗?(如:有的面对铜镜,梳妆打扮;有的牵着小狗,漫步在小路上;有的置身花丛,追逐蝴蝶)D如何读好这句话?指名读。E齐读这句话,体会作者对飞天形象的优美、细腻的描写。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学生接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陶醉、赞叹)你从这句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作者这种情感的?(精美、灿烂辉煌、艺术殿堂)我们带着这种陶醉、赞叹之情来齐读这句话。5、学习第4自然段。(1)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的?读后同桌交流一下。(2)全班交流。藏经洞的面积不大。藏经洞里的文物种类繁多。从哪里看出的?(“各种经卷等六万多件”)藏经洞里大量的文物没有了,被帝国主义掠走了。从哪里看出的?(“曾藏有”“仅存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当时的清政府无能,落后就要被挨打。)(3)如何读好第4自然段? 指导朗读:突出“各种”、“六万多件”,读出自豪感。第三句要读出惋惜和对帝国主义分子憎恨的情感。指名读,齐读。(三)学习第三段(5)。1、课文第二段介绍了洞窟中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其藏物之丰富、精美,无不令人赞叹,所以作者说,(引读第5自然段)莫高窟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每一尊,都是2、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3、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4、这藏经洞、壁画、彩塑无一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板书:艺术宝库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第5自然段。注意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三、总结全文。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2、好,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齐读全文。作业设计四、作业。 1、把词语补充完整。 神( )各( ) ( )世( )( )眉( )目 ( )( )凛凛 断( )绝( )惟( )惟( )( )妙( )伦 啧啧( )( ) 2、用关联词填空。(1)邓小平爷爷( )和我们永别了,( )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2)( )共产党,( )能救中国。(3)( )你认识了错误,( )要坚决改正。 3、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段,完成练习。(1)联系课文内容,先解释带点字,再解释整个词。 神态各异: 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举世闻名:(2)按要求摘录句子(各写一句)。 过渡句: 比喻句:(3)概括这段的段意。(4)本段第4句作者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你能通过对句话省略号内容的想象,也用这样的句式来写一写吗?(5)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板书设计彩 塑 1 8、莫高窟 壁 画 艺术宝库藏经洞反思与改进长安三小语文教学设计表年级组:五年级语文组 主备教师:张慧 教师姓名:路曲红、杨何萍阶段新课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单元解读第五单元教学内容:由课文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习作5、练习5组成。教学内容习作 5教材解读教学目标1、比较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感受它们分别表达的内心情感。 2、展开联想,从丰富多彩的记忆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来写。 3、要把事情写具体,包括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写清楚,从而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从丰富多彩的记忆中去选习作素材,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难点:写出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体验当时的情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把事情写具体。教学准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情景:1、人们通常说,喜形于色。我们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挂在脸上。被表扬、夸奖了,我们很高兴地笑了;被批评、冤枉了,我们很难过,伤心地哭了;被欺负、欺骗了,我们很愤怒;与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他不再理你了,就觉得很孤单 2、出示: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的四幅神情:喜怒哀乐。 同学们,看到这四幅图,我想你们都有这样的表情。你能想一想在什么事件中你有这样的表情的?这件事可以是你和同学、父母、老师、长辈、陌生人之间发生的令你高兴的、激动的、后悔的、难过的、伤心的、自责的、难忘的、受冤枉的 二、交流倾诉。 1、小组内说一说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注意把事件说完整,同时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指名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三、动笔起草。 1、出示这次作文的要求: 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不是自己的所见、所闻。 事件要写完整,写具体:交代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在整件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自己的心情有何变化,要写出真情实感。 2、指导写法: 可用顺叙、倒叙的方法。 用细腻的手法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 人物的动作、神情、说话时的语气用白描的手法。 3、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作个别辅导。二、评析,再修改。1、师从巡视的情况,简单小结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本次习作,大部分同学能根据作文要求,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下来,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语句较通顺,层次较清楚。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把事情写具体,主要是没能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写清楚;缺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重点提出修改补充要点:(1)修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把语句修通顺、连贯。(2)要把事情写具体,从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来写具体,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内容不具体的,把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准确,表达清楚。3、选一篇学生习作,师生共同评议修改。4、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同时相互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5、学生自己再认真修改。三、誊写习作。作业设计习作5 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把事情写具体(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喜怒哀乐) 修改要点:1、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2、把句子修通顺、连贯。3、把事情写具体(动作、表情、语言、心理)4、要有真情实感(表达准确、清楚)板书设计反思与改进长安三小语文教学设计表年级组:五年级语文组 主备教师:张慧 教师姓名:路曲红、杨何萍阶段新课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单元解读第五单元教学内容:由课文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习作5、练习5组成。教学内容练习5教材解读教学目标1、语文与生活,学习把自己的意思具体地表达出来。 2、诵读与欣赏,引导学生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情境,提高语文素养。 3、写好钢笔字,提高学生写字技能。 4、口语交际: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把一个句子写具体,再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具体;引导学生领悟行款、结构的美,提高写字技能;激发学生参与设计公益用语的热情,并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教学难点:学习把一段话写具体;学写毛笔字;能设计有意义的公益用语。教学准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语文与生活,学习把自己的意思具体地表达出来。 2、诵读与欣赏,引导学生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情境,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把一个句子写具体,再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具体。教学难点:学习把一段话写具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练习5的第一项内容语文与生活。2、板书:语文与生活。二、教学“语文与生活”。(一)学习第一部分。1、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读情景对话。 2、教师把爸爸的话提出:想想看,怎样写才能让人具体的感受到大海的大呢? 3、学生说出小芳的话:大海真大,一眼望不到边。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该句还可以怎样补写,也能写得具体? 5、教师归纳把句子写具体的基本方法:要紧紧抓住前句的中心词来写,联系生活实际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更具体、生动、准确。 6、出示:“你能把下面几个句子写具体吗?”的四题。 (1)学生读这部分的句子,想想每句后半部分横线上可以怎么补写,才能是前半部分更具体。 (2)学生试着补写句子。 (3)学生分组读自己补写的句子。(师生评议,有错误的及时纠正) (4)学生说“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莫高窟一文中的相关内容,感受文章是怎样把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写具体的。 2、交流后总结: 文章先用中心句总领,然后进行具体描写,再抓住一个典型细节着重描述,把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写具体。 3、模仿课文的写法,将家乡的某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写具体。 4、指名交流,集体补充。 三、教学“诵读与欣赏”。 1、什么是小夜曲?师作简介。文章有各种体裁,如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散文等,都是文章的体裁。音乐也有各种体裁,如小夜曲、摇篮曲、奏鸣曲、圆舞曲、小步舞曲、波尔卡、玛祖卡都是音乐的体裁。小夜曲是音乐体裁的一种,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常用吉他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