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中国地理)第 三 章(课)第 一 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 1 课时 总第19个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从生产、生活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资源保护意识教学重点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特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综合分析法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是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都是自然资源?你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二、探索新知(10分钟)自然资源与我们:1、 什么是自然资源?让学生从课桌上、教室里的纸笔、书包、桌椅来势联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产中的原料、燃料都和哪些自然资源密切相关?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2、从是否可以循环或重复利用方面分析自然资源的分类3、太阳能、石油、水能、铁矿、动物、草原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4 分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何利用?引导学生阅读图3.3,并分析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多个同学举例说明二、通过以上的举例1、 学生应进行总结和归纳,自然资源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存在于自然界中(2)对人类有用的2、 学生通过读图3.1和图3.2 总结出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3、 学生分析得出:石油、铁矿是非可再生资源,其余是可再生资源“20分钟 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三、教师质疑(25分钟)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5 阅读P63资料,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6 描述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现状7针对人口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不平衡,想一想应采取什么措施?8、开展辩论赛,正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是可以避免的?” 反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不可避免”5、一个同学阅读,其余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6、我国资源国情现状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破坏严重7、减少人口增长,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不污染环境等等8、学生应在课前准备充足的材料,小组参加比赛,评出优胜组“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当堂检测题:四、知识反馈:(5分钟)填图册P24四、认真完成填图练习课堂评价小结课后作业预习作业教后反思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中国地理)第 三 章(课)第 二 节 土地资源 第 1 课时 总第 20个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利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教学重点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及土地政策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地图、归纳法、读图分析法、有关插图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启发学生解释教材上的一首小诗,描述“什么叫土地?”一、学生开展思维畅所欲言:1、土地是山川之根;2、土地是万物之本其涵义是:土地是饮食之源万物之根。“20分钟 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二、探索知识:(30分钟)土地资源的利用1、请学生观看3.6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文字说明。2、要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 类型的_及_。3、3.6图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类型,把土地资源分为_,_,_和_ 等。耕地、林地、草地为_。建设用地为_4、结合“活动”联系前面已学的中国地形、气候等再的知识,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简要评价我国土地的资源的优劣。二、1、体现了自然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差异,人门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 2、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3、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4、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不利条件: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平均且破坏严重等。“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当堂检测题:三、教师质疑:(10分钟)1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仅合理主要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 ,那么怎样说明我国人与耕地的矛盾优为突出 :2、读图3.7和3.8请归纳对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以及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四、知识反馈:(5分钟)1、完成地理填图册。2、完成书后练习。3、教师质疑:我国人口太多,耕地作为农业之本,承担着解决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重责。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的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等。四 、知识反馈:学生同桌讨论一起完成当堂作业。 课堂评价小结课后作业预习作业教后反思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中国地理)第 三 章(课)第 二 节 土地资源 第 2 课时 总第 21 个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会应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利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 资源保护意识。教学重点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分布特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地图、讨论、归纳法。地图册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有哪几种类型?一、(1)以水田的耕地;(2)以旱地为主的耕地;(3)戈壁、高寒、荒地、石山;(4)草地;(5)林地;(6)沙漠。“20分钟 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二、探索知识;(30分钟)土地资源分布不均1、从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中看出,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_,_。这里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_和_。是我国_ _ 及 _;林地则主要_。草地 只要分布在_这里集中了_ _ _ _ 和冰川等难以利用的土地。2、进行“活动”1、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2、读图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南北差异: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土地资源属可_。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们_;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造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_,_,甚至_.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各类资源都不同程度的_。土地是_。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_ _尤为重要。二、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_,_,_气候湿润,东步季风区。_耕地和林地。_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只要分布区;_分布在山地;_年降水量不足的西部内陆地区。_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2、(1)利用各类地图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我国土地分布规律。(2)北方地多人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再生资源;永续利用;资源退化;生产能力下降;完全丧失。遭到破坏;立国之本。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当堂检测题:三、教师质疑:(10分钟)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以及土地资源的只要特点。四、知识反馈:(5分钟)三、教师质疑: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耕地、林地比例低,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四、完成地理填图册。课堂评价小结课后作业预习作业教后反思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中国地理)第 二 章(课)第 三 节 水资源 第 1 课时 总第 22个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的对策。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教学难点教具学具谈话式、启发式、地图册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它又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但是人类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一、学生观察水资源的插图,地球上水资源的比例,明确水的可利用率很低。“20分钟 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二、探求新知:(30分钟)水是宝贵的资源1、首先让学生看书发现问题。 (1)水的用处:(2)从3.6图得知,水是有限的,地球上的水,_是_,而人类所需要的_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_。(3)目前人水类利用的淡资源只要是_和_, 仅占全球水资源的_.(4)专家预言21世纪水资源短缺将成为最严重的资源问题。那么请终结一下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我国是个贫水国家水资源的总量是位于_。按人均计算,则仅占_,排名在_。缺水状况普遍存在,而且有_ _ _ _;我国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_, 现已引起_及_。(6)让学生讨论终结图3.6,并用事例说明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二、学生先独立看书看图,发现问题,然后分四人一组展开讨论 ,总结水的作用:(1)水是万物之源,它孕育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又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用水。(2)97、海洋水;淡水、2.5。江河和湖泊水;深层地下水。0.3。(3)江湖水;深层地下水,0.3 (4 )1、人口的不断增长。 2、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水污染问题。 (5)世界的第六位。 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一百一十位之后;不断加剧的趋势;不同程度似的缺水现象;国际社会、我国政府的广泛关注。(6)地球上是水最多的是海水,不可饮用;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及利用不当。“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当堂检测题:三、教师质疑:(5分钟)何为自然资源?四、知识反馈:(5分钟)1、归纳以上知识。2、完成填充练习册。三、是指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能量。四、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以上知识并完成地理填充练习册。课堂评价小结课后作业预习作业教后反思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中国地理)第三章(课)第 三节 水资源 第 2 课时 总第 23个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从生活、生产事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教学重点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以及如何节约用水。教学难点教具学具谈话式、启发式、地球仪、地图。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脑力操:(5分钟)1、联合国大会通过每年的几月几日将为世界的水日?2、水的作用是什么?一、学生通过思考后抢答:1、3月12日是世界水日。2、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20分钟 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二、探求知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1、让学生看书后得知我国受_气候的影响;我国的水资源的_和_ _,不仅制约了有限水资源的_,也给_带来诸多不便。从_看,_我国降水_, 讯期_,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_,造成洪涝灾害;_则降水少,河流进入_,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从_看,我国水资源_.南方的水资源占_,北方仅占_,特别是_和_地区,缺水最为严重。2、由学生自己总结,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3、学生通过看图自己总结有关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三、教师归纳:1、我国水资源的珍贵。2、我国水资源的南北东西调度。3、节越用水最为重要。其次是保护水资源。二、学生进行自学后总结:季风气候_季节分配 _地区分布,_很不均匀。可利用性,_开发利用带来诸多不便。空间分布 _ 夏季_ 集中,_河水暴涨_白白流入大海。冬春_枯水期。空间分布_南丰北缺。_占全国的80_ 仅占全国的20_华北_西北2、学生讨论后总结以下: (1)修建水库。 (2)跨流域调水。 (3)沿海进行海水淡化; (4) 加强管理; (5)调整工业和农业生产结构; (6)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改善气候。 (7)计划生育,空制人口增长。 3、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农业节水:改变灌溉方式、作物品种、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2)工业节水:工业用水重复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3)家庭节水: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用洗涤计和清节剂。“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当堂检测题:四、知识反馈:(5分钟)1、完成活动内容。2、完成地理图册。课堂评价小结课后作业预习作业教后反思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中国地理)第四章(课)第一节 交 通 运 输 第 1 课时 总第24个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记住我国主要得铁路线,了解铁路线命名得方法,学会使用时刻表过程与方法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得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我国重要得铁路线教学难点教具学具教学设计:读图训练法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同学们有没有出去旅游过?到哪里旅游?乘坐得交通工具有哪些?学生进行开放式活动,各抒己见“20分钟 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二、探索新知:(20分钟)1、经济发展得“先行官”(1)谈谈对交通运输得体会(2)交通运输工具得发展过程读P86图4.1三个阶段交通工具相比哪个对环境得影响最大?这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3)请同学们读p87资料, 谈谈对交通运输作用得体会(4)组织学生讨论P87活动题1,学生一般很快发现四个城市都在长江流域,如果没有注意到京杭运河,应给学生提示,对其他原因如果学生分析不出来,可以问两个问题:既然是米市,米从哪里来?米又卖给谁?从而对当地气候和市场得分析(5)组织学生讨论P88活动题22、四通八达得交通线(1)组织学生读P894.4提问:a看总体分布在空间分布上哪里密集,哪里稀疏b我国西部得交通线稀疏得原因是什么?c从这幅图上看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重要?d找一下我国还有哪些城市没有铁路线,由此引出对青藏铁路得介绍(2)组织学生读P90图4.5,说出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有什么区别?(3)组织学生完成活动题P91第1题和P92第2题和P93读懂火车时刻表二、1、(1)学生自由讨论发言(2)由古代得手提肩扛牲畜驮运到现代得地铁、管道、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三个阶段得交通工具对环境影响最大得是现代交通工具大量使用煤、石油这些能源。减少这些能源得使用量,用一些不污染环境得能源来替代(3)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得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地区经济得发展起着极其重要得作用,是经济发展得“先行官”(4)雨热同期得气候使得这里得农作物以稻米为主,这里位于长江干流、京杭运河得交汇处,水运条件优越,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密集得地区,有很大得市场2 (1)a东部密集,西部稀疏b地形复杂,气候恶劣c铁路运输d西藏拉萨(3)铁路线得命名方式多种多样火车时刻表:从北京出发得列车都是单次,开往北京得列车都是双次“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当堂检测题:三、教师质疑:(10分钟)火车时刻表得阅读和使用四、知识反馈:(10分钟)填图册得相关内容四、认真做填图册上内容课堂评价小结课后作业预习作业教后反思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中国地理)第四章(课)第一节交 通 运 输 第 2 课时 总第 25个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并能分析交通枢纽应该具备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教学难点教具学具教学设计:读图训练法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 脑力操:(5分钟)复习中国的主要铁路线名称,我国有哪五条南北向的铁路线?有哪三条东西向的铁路线?一、学生读P91图4.6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说出五纵三横的铁路线,同桌互相抽查检测,熟悉这些铁路线的分布情况“20分钟 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二、 探索新知:(20分钟)1、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做一个活动:准备8条绳,代表中国的主要铁路干线:“五纵三横”,上面分别名称(或用不同颜色来表示)先请学生读图4.6看这条铁路经过了哪些城市?并且选出几个同学做城市,抓住绳子,接着再请同学找出第二条铁路,仍旧按照上一步做,遇到已经出现过的城市时,就将绳子交给那为位同学,最终将五纵三横呈现在同学面前,并且请学生计算一下扮演城市的同学手里有多条绳子,分别有哪些铁路线经过这里提问:a交通枢纽的含义是什么?B我国哪些城市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分别有哪些铁路线经过这里(2)组织学生做P94活动题1、22、选择合适饿交通运输方式(1)读P95图4.8分析选择客运方式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2)读P96图4.9分析选择货运方式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3)请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4)组织学生完成P97活动题1(5)组织学生完成活动题2二、1、学生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既加深了对五纵三横铁路线分布的熟悉程度,同时又明确了交通枢纽的概念,而且铁路枢纽尤为重要学生通过思考得出:a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为旅行、货物办理中转、发送到达等业务b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有北京、上海、郑兰州、贵阳、重庆、昆明、成都、株州、徐州等(2)活动题1中的武汉是一个河港,青岛是个海港活动题2中会分析,从住宿的安排上来说较经济,因为有两晚在火车上。从交通方式的选择上来讲较为合理,注重了采用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同时乘船到南京,恰好可以观赏一下沿江的景色,但从路线上来说,先经过南京到上海,第二天又乘船返回南京,这样出现了路线重复现象,所以建议将旅游线路改一改2(1)考虑时间、地点、价格等(2)考虑运价、时间、货物性质、数量、送达地点等“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当堂检测题:三、 教师质疑:(10分钟)请学生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某旅行社有两个去广州的团,一个是四日游,双飞,另一个是六日游,双卧,如果你是一个公司职员,用五一假期旅游,但又不能太累,你会选择哪一种?如果你是一个退休在家的人员呢?四、 知识反馈:(10分钟)填图册相关内容四、认真完成填图练习课堂评价小结课后作业预习作业教后反思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中国地理)第四章(课)第 二节 农 业 第 1 课时 总第 26个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 农业发展概况教学重点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教学难点教具学具教学设计:读图训练法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脑力操:(5分钟)同学们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人工养殖珍珠、打猎、捕鱼、采草药等是不是农业?一、 小组活动,讨论后有组长代表发言“20分钟 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二、探索新知:(20分钟)1、 农业与我们(1)什么是农业?(2)农业按劳动对象分哪几种?(3)农业有哪些作用?(4)组织学生完成P99活动题1和22、 农业的地区分布(1)组织学生阅读P100图4.13中国农业地区分布,提问:a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b它们的界线在哪里?c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d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e在降水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f在东部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g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h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鱼业最发达?(2)读P101图4.14,组织学生完成活动题1(3)组织学生完成活动题2二、(1)农业的概念是:利用动物、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狭义的农业就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2)农业按劳动对象分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3)农业作用多方面,在衣、食、住、行各方面,还为工业提供原料等等(4)学生小组讨论并有小组代表发言2、(1)a分东部和西部两部分的地区差异b东西部农业差异的界线以400毫米大呢感降水量线诶界c东部的农业类型有种植业、林业、渔业等,西部的农业类型有畜牧业为主,还有部分的种植业d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地形等差异,还有历史、人口分布等原因e东部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降水丰富,地形平坦是主要原因g林业集中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h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2)读图后完成表格内容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以旱田为主,一年一熟,一年二熟或两年三熟,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花生、温带水果等;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以水田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当堂检测题:三教师质疑(10分钟)结合活动题2,教师适当补充以后要学的知识,为高中得里的学习铺垫.山区的植物是随着害海拔的升高而呈带状分布四知识反馈:(10分钟)填图册上相关内容四、认真完成填图册内容课堂评价小结课后作业预习作业教后反思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中国地理)第四章(课)第 二节 农 业 第 2课时 总第27个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教学重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教学难点教具学具教学设计:读图分析法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脑力操;(5分钟)1、 什么是农业?2、 农业按劳动对象分有哪几种农业类型?3、 农业的地区分布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是哪两大部分?一、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完成老师提问:1、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2、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3、东西两部分“20分钟 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二、探索新知:(20分钟)1、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组织学生活动:以下几个地区应安排什么农业生产部门?太行山、华北平原、内蒙古草原、洞庭湖沿岸,并说出原因?(2)在安排农业时应考虑哪些因素?(3)除了考虑自然因素外,还要考虑哪些社会经济条件?总结:因地制宜的含义:就是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 织学生把P103活动题1和2结合起来做。要求学生从报纸、杂志或互联网上查出得出结论总结: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5)组织学生完成P104活动题3,进一步可提问: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果种果树应安排在什么地方?山区应进行什么样的农业活动?2、我国农业应面临的挑战和对策(1)我国农业现状如何?原因是什么?(2)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3)组织学生完成P106活动题1(4)组织学生完成P107活动题2,让学生看图说话,教师补充:介绍我国农村利用秸秆、牲畜粪便生产沼气,并将剩下的渣子作肥料的例子,并画出流程图(5)组织学生完成P107活动题3二、(1)太行山发展林业,华北平原发展种植业、内蒙古草原发展畜牧业,洞庭湖沿岸发展渔业(2)在发展农业时应考虑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河流等(3)考虑自然条件外,还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与城市和工矿区距离、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农业技术水平(4)学生小组讨论由组长或组长代表发言(5)学生讨论后回答B地应选择种植蔬菜或花卉发展肉、乳、禽、蛋 C地应选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如果要种植果树,应分布在山坡上,山区应发展林业2、(1)我国在农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2)对策:(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5)东部沿海、沿江发达地区的地理条件从交通与对外联系方面、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当堂检测题:三、教师质疑:(10分钟)对活动3作适当提示四、知识反馈:(10分钟)填图册相关内容四、完成填图练习课堂评价小结课后作业预习作业教后反思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中国地理)第四章(课)第三节 工 业 第 1 课时 总第 28个教案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我国的工业发达地带和辽中南工业区教学难点教具学具教学设计:读图分析法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图4.24”张梦的家”我们的教室,找出工业产品,并说出相关的工业部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自由讨论,讨论后结果有组长或组员代表发言“20分钟 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二、探索新知:(20分钟)(一) 工业与我们1 引导学生读图4.23什么是工业?并分析得出工业生产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得出结论:工业生产过程的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2、举例说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工业的空间分布1、引导学生读图4.25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等铁路沿线的工业城市;黄河长江沿线的工业城市;沿海四个工业区的位置和范围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2、完成活动练习1内容引导学生读图4.26辽中南地区识别矿产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有哪些主要资源;识别表示各种工业部门的图例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的工业分布讨论:a辽中南工业区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b辽中南工业区各工业部门的相互联系二、(一)1、工业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一般分为三阶段: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对原材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阶段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二)1、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a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b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地带c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d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塘、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当堂检测题:三、教师质疑(10分钟)分析辽中南工业区a有哪些主要资源?b辽中南有哪些主要的工业?c联系资源和工业的分布状况,说明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四、知识反馈:(10分钟)填图册上相关内容2、辽中南地区有煤矿、铁矿、石油、铅锌矿、锰矿、油页岩、铜矿等主要工业有煤炭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机械工业、造船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石化工业等得出:传统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四、认真作业课堂评价小结课后作业预习作业教后反思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中国地理)第 四 章(课)第 三 节 工 业 第 2 课时 总第 29个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汉字课标解读课件
- 血细胞直方图
- 小学生药品安全认知教育
- 信息技术键盘操作
- 小脑肿瘤手术配合
- 小细胞肺癌的诊治共识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标准
- 小学实习汇报总结
- 细胞治疗展厅设计
- 销售季度业绩汇报
- GB/T 3098.15-2023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
- 兰花花叙事曲二胡曲谱
- 调解协议书电子版5篇(可下载)
- 材料性能学(第2版)付华课件1-弹性变形
- GB/T 4909.4-2009裸电线试验方法第4部分:扭转试验
- PDCA质量持续改进案例一:降低ICU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 2023年烟台蓝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 初中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维护祖国统一)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作业设计样例
- 幼儿园绘本故事:《骄傲的大公鸡》 课件
-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