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历史回音.doc_第1页
大运河的历史回音.doc_第2页
大运河的历史回音.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运河的历史回音京杭大运河在西方被称为“帝国运河”。大运河是中国经济与文化的长廊,虽然对它的作用专家学者还有诸多争议,但没有人能够否认,大运河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格局,千百年来它就这样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 运河与一个国家经济、文化联系之密切,甚至对民族性格的反映和影响,是如此值得深思。业已存在的争议,则使得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更加值得品味。王朝的物流通道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在今扬州南北,连接成串的天然湖泊,沟通了长江和淮河,称为“邗沟”。以后又有菏水和鸿沟,把黄河和淮河联系起来。秦始皇用灵渠穿越南岭,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沟通。魏晋南北朝时,为战争需要又开凿了白沟等运河,把黄河和海河水系,直至滦河水系连接起来。北魏孝文帝元宏时,引洛入谷作漕运之用,也开了以运输为主要功用的先例。这样,早期联系滦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的南北通道已经形成,其中包括了初期的京杭运河。而隋炀帝做的,只是把他们进一步连接起来,所以只花了六年时间。这样做的背景是,“西汉要经过四帝七十年之休养,至武帝而盛,而隋文帝初临天下,即已富足”。说这话的是学者钱穆。隋炀帝之父隋文帝,用很短的时间使天下财富丰盈,甚至多到仓库无处堆积。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历史学家黄仁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认为,由于全面生产、完全不讲究交换分配及使经济多元化、又不作质量上的改进,经过短时间的全面动员,可使农业的财富丰溢超过预期。他认为,农业财富因无组织结构,与商业的财富不同,所以经过强有力的动员,即可超出想象地快速堆积。他同时认为,正因为这种成功的全面动员,同时带来了反面的效果。因为社会富裕,当时又要防止财产兼并,“已经在农村动员起来的劳动力怎么办?”在他看来,隋炀帝的一系列滥用民力的举动,都可用这种逻辑解释,即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同时他强调,在都城洛阳搞运河漕运,已有北魏孝文帝元宏引洛入谷的例子在先,不能算是隋炀帝的发明。反之,不少专家坚持认为,是隋炀帝的妄为,造就了原有运河网的连接。不过人们都认为,大运河的形成,对于其后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千年文化载体旧唐书.崔融传里记载,唐时巴汉、闽越、河洛、淮海畅通无阻。长安的运河港口,叫广运潭,那里尽收天下财富,汇聚着全国各地的舟船。货物包括扬州的锦、铜器、绫绣;浙江的罗、吴绫、绛纱;广东的玳瑁、象齿、珠、沉香;江西的力士瓷饮器、茗铛、釜;安徽的空青、石绿;始安的蕉葛、蚺胆、翠羽;苏州的方文绫等。如果放眼看去,船只首尾相接,数十里都不断绝。在宋朝,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公元1021年,国家收入总数为15000万,每一单位代表铜钱1000文。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无可比拟的。在这样强势的经济背景下,北宋的漕运也是可以想象地繁忙。元朝重视商业,忽必烈大规模疏通运河。资料显示,当时年运输量为10万石左右,这跟后世比还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字。经济和运输的繁荣,可以从马可.波罗的游记里看到,游记详细记载了他经过的运河城市,包括他作官的扬州、作为运河北南两端的北京和杭州。他说当时的北京城,繁华超过他在其他国家见到的城市,而杭州则是更加繁华的一个城市,令他感到十分震惊。他详细描写了杭州的一艘货船,将满船鲜鱼运到集市,虽然堆积如山、但是顷刻就被抢购一空的情形。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拔图塔,也说杭州是他从没见过的大城市。而从明朝的例子,可以看出运河运输、即“漕运”的直接目的:就是把货物供应给宫廷及京城居民。明朝每年从江南的官窑向皇宫供应的瓷器,是十几万件,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有专家认为,运河网、特别是京杭大运河,不仅对京城,而且对社会经济的整体贡献也是不容埋没的。他们举出例子,认为清朝乾隆时期中国GDP占世界一半以上,与运河网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当然我们知道,乾隆六下江南,都选择了运河交通;可见至少运河对于客货运输,在当时是首选的。共生的城市群落大运河全线南北断航于公元1855年,黄河在河南省铜瓦厢决口北徙,在山东省夺大清河入海,大运河南北断航。目前大运河济宁以北河段,因水源不足,未能发挥航运效益。运河工程其博大,首先成为一种精神象征。人们乐于接受这种观点,因此申遗工程被注入深厚的情感。有学者认为,运河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导致古代运河网的三个顶端:洛阳、北京和杭州,及其三个边线上的城市群,都迅速崛起,在隋朝以后成为主导的城市带。洛阳繁盛自不必说,元朝以后的北京、苏州、杭州、扬州以及临清、济宁都以经济发达著称。扬州曾被称为“南兖州”,南通则意为“南通州”,南北向的交流可见十分充分。而四大古典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以及金瓶梅的内容或成书背景,莫不与运河及其商业文化有关。有人认为,原因在于小说体裁,需要一种市民化的背景。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沧州铁狮子、吴桥杂技、名城临清、微山湖、淮扬菜、扬州八怪、枫桥夜泊、西湖烟雨,都是来自运河的记忆。历史学家的多元解读历史学家也有对运河文化的批评之声。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大运河这一为世界广泛接受的名称,所表达的含义却是错误的。因为大运河由几个不同的河道组成,各自流经的地域与拥有的历史资源均不同,如果未加保留地接受使用,会忽略许多相关而又必要的细节而步入歧途。他首先否定了“大运河”的“大”字。对于工程的难度,他认为“在长江三角洲,地下水位非常高,开凿运河并不是一项震撼世界的工程,非常平凡。”他认为,江南一带运河维护较易,所以迄今仍有生命力。“在很多地方大运河所起到的作用差强人意,而其所以在漫长的历史中被赋予了突出的地位,不得不归之于观念的力量”。甚至还有人认为,运河网看似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交通的整体问题,但是取代了沿海交通的发展,并在观念上“套牢”了人们,在更大的意义上是负面的。这种观点看来,中国沿海在历史上一直沉寂,很长时间没有大的城市出现,跟运河有着直接关系。他们认为,比如运河遇到南方的湖泊,都另修河道,而不从湖泊里过,理由是回避风浪;运河阻止了很多河流的入海,最典型的是淮河,运河大坝让淮河形成了巨大的洪泽湖,不能入海导致生态系统和水利系统的破坏;淮河上中游15.8万平方公里的洪水汇于洪泽湖后,洪水出路严重不足,每次洪涝都给淮河下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持续到1999年国家实施淮河入海工程;运河上古代有无数的闸门,靠它们来调节运河水位及提升船只,而每过一个闸门都需要疏通关系,获得优先通行,否则需要等数日至月余不等。古代闸官、漕兵、各色官吏、行商,在运河这条绝对平稳的河流里,进行着人际关系的搏弈,也催生了清朝船工之间的帮会组织,影响所及,直到民国时期。但铁路和公路以及航空的发展,使得运河不再是主要运输渠道,铁路沿线兴起了大批的城市和村镇,文化也在随时代发生着深刻变化。运河沿岸的城市,也相对衰落了。人们在临清看到的是稀少的人流、在济宁听到的是对运河的回忆和留恋。虽然在南方,运河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北方,则普遍早已干涸。但是运河作为历史和文化的纵深,仍然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作为。历史典故隋炀帝三游江都大业元年(605年)秋八月,通济渠的开凿工程完成后,隋炀帝便率领十多万人浩浩荡荡地乘船南下巡游江都(今江苏扬州)。炀帝自己乘坐的是四层高的大龙舟,龙舟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而皇后所乘坐的是翔螭舟,体积较龙舟小。另又有浮景船九艘,后宫妃嫔、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分别乘的各种舟船和运载供需的舟船共数千艘。船队前后相接二百余里。所经郡县五百里内皆令百姓供应饮食。乾隆六下江南明清时期江南水运事业发达,担负着商品流通和漕运、旅行等繁重运输任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北京、南京、苏州、杭州、扬州等著名大城市都很繁华。如苏州“五方杂处,人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