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三打白骨精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4.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教学重点: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教学难点: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课时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难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一、揭题引趣。1简介西游记。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二、初读课文。1轻声自由读课文。 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2.读后检查。(略)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2分段讨论: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四、精读第二段。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7总结学法: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五、作业。1完成作业题1.2.3。2熟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2学会简要复述课文。3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一、三、四、五段。课时难点: 熟读课文,回答课文第1题的几个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认识,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二学习三、四自然段。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5根据课后第2题的提示,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唐僧阻挡 打 二打 三打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敢于斗争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店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三、学习第五段。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怎样了?齐读课文最后段。四、按照课后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1复述“打”经过。复述的要求:(1)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妖怪想吃唐僧,变成村姑。一打:悟空识破妖怪,打妖怪,妖怪逃。唐僧责怪悟空。语言简洁(说得具体在这儿不作要求)。语句通顺,用词得当。学生试着复述。师生评议。2复述“二打”经过。3复述“三打”经过。五、作业。1熟读全文。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板书设计:8、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机智勇敢本领高强唐僧:心地善良白骨精:诡计多端9.词两首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体会词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教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如梦令。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4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教学重难点:1朗读如梦令,理解词的意思。2能对如梦令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教学时间:1课时一、导入新课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9. 词两首)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二、学习如梦令1介绍作者。(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2)简介李清照。这首词的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她擅长于白描,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格调清新而又明快,从中可以看出女词人早年曾经有过的幸福的生活。可是,到她43岁这一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她逃难到了江南;不久,丈夫赵明诚又病故。随着生活境遇的变化,她的词也显得悲凄了,以后我们将会读到的。2简介时代背景3解题:“如梦令”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今天我们开始学词。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例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有时作者也根据内容另给一个题目,叫“词题”,例如下一首西江月,本来就有一个词题,叫夜行黄沙道中。说到词,一般只提词牌,这是一千多年来的习惯。 4自学(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4)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然后欣赏插图。(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三、布置作业:背诵并抄写如梦令。板书设计: 9 词两首 如梦令李清照 日暮沉醉-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爱大自然爱生活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2朗读渔歌子。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课时重难点:1朗读渔歌子,理解词的意思。2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一、复习检查忆江南背诵情况。二、学习渔歌子1简介作者。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3自学。(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4)全班交流。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三、学习生字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四、布置作业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板书设计: 渔歌子借景抒情江南春景景:鹭、花、水、鱼、风、雨人:渔翁垂钓 10. 螳螂捕蝉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4.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教学难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时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时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螳螂捕蝉)认读“螳螂”两字后齐读课题。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个古代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阻了国王攻打邻国的事。那么,“螳螂捕蝉”是怎么回事?它为什么能国说服国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三、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2.检查下列词语的理解:“不堪设想、乘虚而入、自由自在、恍然大悟”。(1)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2)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3)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词义。指名说,集体讨论。乘虚而入:趁着空隙或趁人没有防备时进入。不堪设想:堪:能够。不能想像将会再成怎样坏的结局。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3.针对前面对课文质疑的几个问题,指名发言,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写这个故事的起因的是哪些自然段,写经过、结果的是哪些自然段。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组成小组相互讨论交流。起因(1):吴王决定要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经过(2-11):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结果(12):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3.分段熟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五、指导书写生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2.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3.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课时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课时难点: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一讲述“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1.请同学们翻开默写本,我们先来听写几组词语。蝉 悠闲 自由自在螳螂 拱着身子 前爪黄雀 伸长脖子 啄食少年 弹弓 瞄准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学生读题)螳螂捕蝉(出示插图)我们来看这幅图。看着图,再根据我们刚才听写的这些词语,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吗?先自己说说看。(学生练说)3.指名学生说,评价,再请人说。(学生边说边贴板书:蝉,螳螂,黄雀 如有学生说到寓意,及时予以肯定:你能想到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并把它的寓意告诉大家,你很会思考。如没有学生说到寓意,就及时提醒: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每一则寓言故事都会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叫做寓言的寓意。如果你能在故事的结尾点明寓意,就会讲得更好了。4.贴板书:一心想眼前利益 没顾到身后隐患5.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则寓言。二学文明理1.在本文中这则寓言是一位少年讲给吴王听的,它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又是怎样讲述的呢?让我们认真地来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看看学习要求。(出示自学要求)2.自由地、认真地朗读课文的212自然段找一找:在吴王和少年的对话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话。把它画出来,并说明理由。想一想:吴王从少年的话中“悟”出了什么?评一评: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位人物,请你对他做出简要的评价。(并从书中找出理由)(提示:可以在书上做批注。 各自完成任务后,如有时间可以同桌交流一下)老师将讲给你们5.6分钟的时间自学,请你要抓紧时间啊。3.自学4.全班交流交流第一个问题(出示重点句:“蝉,螳螂,黄雀,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朗读:真是画龙点睛的一句话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交流第二个问题(贴板书:楚国,吴王,其它诸侯国吴王终于明白了:不能像蝉,螳螂,黄雀一样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祸患啊。贴板书: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祸患 读一遍)交流第三个问题(交流的重点应该是少年的智慧。提升:勇敢要有智慧的支撑。一个好主意想要成功,还得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少年就是一位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的人。) 读重点句:这两位人物都有令人喜欢的地方,但无疑少年是作者更加赏识的一位。因为正是它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吴王明白了:做事(学生读: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的祸患。)5.朗读训练现在你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你喜爱的人物。凭着你对这个人物的喜爱,朱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读好。(出示要求)读一读:把你喜欢的这位人物说的每句话都有感情地读好。学生自读指名读,评价,再读,教师参与读齐读:老师读旁白,喜欢少年地站起来读,喜欢吴王的坐着读。三拓展1.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啊?最好能联系实际谈一谈(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祸患,学会智劝, 深明大义,知错就该)2.同学们谈的都很好,我相信学习了这一课,又一个道理已经铭记于你们心中了。读重点句: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隐患。)3.补充寓言“螳螂捕蝉”既是一则有趣的寓言,又是一个能启迪人的智慧的故事。你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吗?四布置作业。请你仿照螳螂捕蝉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件事与一则寓言结合起来,编写一个故事。板书设计: 10.螳螂捕蝉吴王楚国(赵国在后)螳螂蝉(黄雀在后)只顾眼前利益身后隐伏祸11.读书要有选择课时目标: 1. 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选择书籍的方法,并了解掌握选择合适读物这种本领的益处。 教学重难点: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关于读书的课文?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精读和泛读。 这些课文告诉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根据已学过的读书方法,学习新课。 1. 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使什么,并结合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 检查自学效果。 (1) 指名读生字新词。 (2) 指名读文章。 3. 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点意思,可以分为几段? 4. 评议课文使怎样写的。 以问题作过渡,总领下文,接着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讲选择读物的范围和选择读物的好事。 三、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选择读物。 板书: 优秀的文学作品11.读书要有选择 名人传记 获取更多知识 科普类书 工具书习作3教学要求:1.读懂例文从想到的,从中感知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2. 领会本次的习作要求,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能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并能自拟题目。教学重难点:从例文中学习读后感的写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课前准备:让学生再次认真阅读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方法。2.运用所学知识写作读后感。课时重点 :明确特点,明确引、议、联、结的具体要求。课时难点 :明确特点,联系实际谈感受。一、导入: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人生的航程。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或者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当我们把些这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板书:读后感)二、引导学生明确:“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 1. 导语: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一种,它除了具有议论文的共性外,还有鲜明的个性。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读后感”可分为两大步骤来完成:一是“读”,二是“写”。(板书:读、写) 2. 引导学生明确“读“的要求。哪些地方使你激动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万千都不要放过去。要反复读,边读边体会文章的实质,联系自己生活的实践,加以对照、比较。 3.师讲述: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三、引导学生读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 提练感点:齐宣王爱听竽乐合奏,使南郭有机可乘。反对官僚主义,提倡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才能鉴别真伪。湣王:“好一一听之”赞齐湣王的改革。改革大锅饭,势在必行。 南郭周围的人:与南先生朝夕相处,明知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也不揭发他,不该相安无事,反对做老好人,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四、总结读后感写作要点1.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因此,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2.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3.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五、进行说写,运用写法。1.同桌练说,互相交流,互相提示。2.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回辅导。板书设计: 习作3 读后感的写作抓住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真实的感受和见解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培养学生乐于修改习作的精神。2.在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和评价。3.通过评改重点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明白怎样将读后感写清楚、写具体,并能在恰当的位置,运用合适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4.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讲评重点:通过评改重点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明白怎样将读后感写清楚、写具体,并能在恰当的位置,运用合适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讲评难点:乐于发现习作不足,愿意逐步完善自己的习作。并能具备自我修改习作的能力。一、 故事导入,激发情趣。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习作讲评课,评改我们刚刚写完的第三单元习作写好读后感(板书课题)二、回顾提示,明确要求 1.回顾上节板书内容,习作要求有哪些? 2.学生汇报。三、教师总结,整体优点 1.昨天,我欣赏了同学们的习作,这次习作优点较多,体现在4个方面。 2.课件出示整体优点。四、欣赏佳作、提出评改重点 1.出示 同学的习作。 2.其他同学在下发的习作上用标出你最欣赏的地方。 3.从整体入手说一说,这篇习作有哪些可取之处? 4.从局部着眼,看一看,这篇习作有哪些语句深深的打动了你,让你印象深刻的。读出来。 5.总结这次习作的不足。 让学生明白,不足之处就是本次习作评改课的的重点。五、依据重点,同桌互评 1.同桌交换习作,互相读一读,想一想他文章中的重点你感受到了吗?他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在习作本上那一片段的左侧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出你的建议。 2.取回评完的习作,自己进行修改 3.汇报修改成果 先说一说,同桌给了你什么样的修改建议,你认为合理吗,再把修改后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六、依据方法,自改习作 老子说:“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也就是说, 作为一个聪明的人既要晓得自己擅长之处,也要明白自己所欠缺的东西。作为自诩为聪明人的我们,一定能找出你习作中的不足,让你的习作更完美。 1.拿出你的习作,针对这次评改的重点,自己进行修改,力求精益求精。如果有需要添加的地方一律写在习作的右侧。 2.汇报修改好的习作,和大家分享。七、反思小节、总结收获 1.总结收获 2.习作誊写,做到工整、美观。12.夜晚的实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4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课时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难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一、激趣揭题。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一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板书课题,齐读。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怎样做实验?结果如何?)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2.检查自学情况。(1)指读生字词,相机正音。(2)指名试读课文,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目光尖锐。 洞察:观察得很清楚。领域:区域、范围。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薄膜:像膜的薄皮。(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找近义词帮助理解)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4.指导分段:(1)默读思考:课文哪一部分记叙了斯帕拉捷夜晚的实验情况?(第26自然段)(2)交流分段情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5.质疑问难。三、精读第一段同学们,如果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起因,即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1.播放课文录音第一段。2.出示: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引导学生就看到这句话进行质疑。(什么现象?好奇什么?)3.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 时,常常看到 现象,产生好奇: 。4.齐读,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细致,对常见想象敏感,好奇心强。(1)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2)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5.指导朗读这两句,突出重点词语,读好疑问语气,表现斯帕拉捷强烈的好奇。四、指导书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感悟课文的语言材料。2.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课时重点: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感悟课文的语言材料。课时难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一、激趣导入:斯帕拉捷着手进行实验啦,实验的情况应怎样来写?(重点写,具体写)二、精读第二段。1.默读,思考:斯帕拉捷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蒙上眼睛 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 堵住鼻子 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 全身涂满油漆 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堵住耳朵 很快就跌落到地上2.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复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一次实验?(第一次)3.轻读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交流,点拨。(指导读有关语句并概括)(1)先交代实验的时间、地点,然后依次写斯帕拉捷的做法,实验的结果,斯帕拉捷的思考。师生问答:时间?地点?做法?结果?思考?(2)提问:“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为什么?(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3)“瞎子”加上引号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4.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指名复述,评议。5.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交流。(先概括,再读有关语句)(1)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2)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细地加以描写呢?(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3)第6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发现。6.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叹句,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指名读,齐读。7.小结: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了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8.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勤于思考,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8.指导复述实验过程。分部分复述。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叹句,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指名读,齐读。9.小结:这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了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勤于思考,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二、指导复述实验过程。1.借助板书,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2.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3.完整复述。4.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三、精读第三段。1.指名读第7自然段。出示: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说说句中引号的用法。(视线能穿透黑夜,看到黑暗中的物体。通常耳朵只会听到声音,而蝙蝠却能像听到声音一样“听”到前方的物体)2.引读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1)作图揭示其中奥妙。(2)把自己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超声波”)蝙蝠的(喉咙) 蝙蝠的(耳朵)物体(“超声波”)3.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说说读懂了什么。(实验造福了人类)4.交流:读了这一部分,你又受到什么启发?(科学家前赴后继地进行科学研究,以丰硕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我们也应当努力学习,勤于钻研,立志造福人类。)5.复述第三段。四、总结课文,复述全文。1.课文记叙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过,告诉我们,正是这次实验,引起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它带来的巨大恩惠。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在思想上受到启发的同时,在写法上肯定也有不少的收获。谁想说说?板书设计:12.夜晚的实验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生词,会用“由于”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教学难点:通过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课时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时难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导入:你亲眼见过海洋,了解海洋吗?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2.板书课题,读题:海洋21世纪的希望3.质疑: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二、初读课文:1.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理解生词2.学习生词:(1)读准字音(2)识记生字(3)理解词义:回眸:眸:指眼睛。是回过头来看的意思。敬畏:又敬重又害怕。匮乏:缺乏、贫乏的意思。慷慨:本课指很大方,不吝惜的意思。低廉:(价钱)低,便宜。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望洋兴叹:本课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3.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4.指导分段: 全文可分几部分?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1)生读文分段(2)交流分段及段意三、精读训练:(一)学习第一段:1.找出这一段中的中心句:(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读一读,画出有关语句)3.交流:(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食盐。”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热爱海洋)(2)“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敬畏海洋)4.师生接读第一段:生说说对“喜怒无常”和“望洋兴叹”的理解。四、作业:1.完成描红本2.读课文:思考习题53.抄写词语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情感。课时重点:借助课文,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时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一、精读训练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中心句。(板书: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画出有关语句。(学生回答)3.海洋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指名说。教师引说:正是因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4.海洋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呢?指名说。正是因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同时,又-(敬畏海洋)。5.引读第三自然段。6.指导朗读。(读出人类既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的复杂心情)7.过渡:千百年来,面对喜怒无常的海洋,人们只能望洋兴叹,但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还会望洋兴叹吗?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8.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9.人们是从哪几个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10.课文是怎样写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小组讨论交流,同时师生互动板书。(1)人类“能源危机”,导致到海底开发矿藏。(2)人类“食物匮乏”,导致到海底索取高蛋白食品。(3)人类用较少的金钱,获得较大的电力。(4)人类遇干旱,用淡化海水的方法缓解。(5)人口增长,必须拓宽生存空间。11.朗读第二段12.现在,你能说出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了吗?(根据板书,概括地说一说。)13.齐读第三段,思考:(1)为什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2)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学生思考后回答。二、总结全文教师号召:海洋遇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板书设计: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能源危机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食物匮乏向海洋索取食物 能量浪费利用海水发电水 荒淡化海水 生存空间狭小建设海底城市 14.学会合作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合作的原因和怎样合作,激励学生要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合作。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课时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时难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8学会合作2齐读课题后,提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课文中的“合作”指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必须相互合作?怎样才能与人搞好合作?)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孤立典范悠扬倾泻和谐协作顾名思义 卓有成效情不自禁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钥匙嘴唇倾泻协作瓶子牺牲一幢顾名思义 情不自禁(2)指名读,注意读准带点的字。(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顾名思义:看到名称而想到它的含义。倾泻:课文指美妙的乐曲好似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飞扬出来。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交响乐团:大型的管弦乐演奏的团体。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组成,参加者能达上百人。(4)齐读生字词。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4检查自读情况,分自然段读课文。5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3自然段):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第二段(第46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第三段(第7自然段):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三、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完成文后练习2。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课时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课时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一、精读训练1理解第一段。 激发思考:作者围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 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论也不论都”“只有才能”“小小大大不就”通过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举出在实际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小结: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2理解第二段。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1)理解第4自然段。自由读第一个事例,随后播出一段交响乐录音,学生置身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之中。乐止,介绍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成,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思考:“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合作的“完美”与“和谐”)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2)理解第5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这句话说明了么?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3)理解第6自然段。读读,想想: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小结: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提问: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不够。因为只举前一个例子只说明合作需要有协作精神,而后一个例子是说明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胸壁引流管的护理
- 《羿射九日》课件
- 公司消费安全培训建议课件
- 行政许可法律解读课件
- 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与护理
- 2025输送带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 2025简易供求合同协议
-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 项目经理岗位年终工作总结
- 2025年期货居间人合同范本
-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课件
- 家具制造业2025年原材料价格波动对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影响报告
- 检测人员管理办法格式
- 茶百道培训课件
- 2025年食品安全人员在线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LP
- 2025-2026学年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339)
- 客诉奖惩管理办法
- 2025年度国务院国资委干部教育培训中心招聘(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司法协理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家庭居室装修工程施工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