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马家沟小学邢瑾).doc_第1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马家沟小学邢瑾).doc_第2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马家沟小学邢瑾).doc_第3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马家沟小学邢瑾).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哈尔滨市马家沟小学 邢瑾【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2.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给予、凯旋、卓越、手腕、灵柩、弥漫、威胁”等词语。借助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卓越”,通过感受字源发展,理解“凯旋”,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读懂信的主要内容,结合资料,简单知道“军事观察员”“蓝盔”和“维和部队”。(3)借助音乐渲染情境,通过联系上下文、原文想象画面、角色体验等方法,体会作者悲痛的心情,通过复沓朗读的方法,不断升华学生对文本的内心感受,激发学生对和平的渴望和热爱,为理解第6、7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做准备。(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雷利心情的体会。3.教学重点、难点:读懂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悲痛的心情。【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初步读懂文本内容。但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使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和渴望和平心情。【教学策略】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知战争的残酷。通过对文本语言的细致解读,想象人物内心活动,将和爸爸送别与见到爸爸遗体的场景对比起来,感受失去亲人的痛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的主动性。】二、初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你能否从课文中找到答案。2.交流。【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解决浅层次的疑惑。通过交流感受,深化认识,产生新问题,从而促进进一步阅读。】三、深入研读15自然段,体会“痛失父亲”1.读书就应该这样,看到课题就引发我们的联想,再在读书中解答自己的疑问。除了解决了开始时大家的疑问,你还有什么收获吗?你还读懂了什么?2.交流:预设(1)这是一封信,是雷利写给加利先生的。(2)父亲的身份。(3)主要内容。第2段:表示感谢;第3、4、5段:对父亲牺牲的悲痛,以及对父亲为和平而牺牲的崇敬和自豪;第6、7段:表示向父亲学习,用生命保卫和平的决心;第8段:发出呼吁。(4)阅读感受。【设计意图:整体梳理课文脉络,把握写作顺序及内容。】3.这次让我们共同走进雷利的内心,默读15自然段,把那些震动你心弦的语句画下来,体会雷利的心情,批注你的感受,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刻。2学习第3自然段:“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1)“那深情的目光”看似简单却饱含着父亲复杂的心情,他要透过这目光向我们说些什么呢?(2)个性化朗读【设计意图:抓住“目光”想象父亲复杂的内心,从而读懂父亲形象,从多角度解读父亲。】4学习第4自然段:(1)引读(我们与爸爸相约)从此,我日也盼,夜也盼,甚至在梦里也会期盼,期盼着爸爸的归来!可是范读(现在)(2)交流感受。(相约如约,染红征衣,浸满了凝固的血)“如约”是否可以去掉?在这等待的日子里,我会想写什么呢?预设:我可能想象爸爸凯旋,我们去迎接的情景。比如带上鲜花,见到爸爸,被爸爸抱起等等【设计意图:想象得越是美好,失去时就越是令人痛惜。此时引导学生想象,就是为了升华学生的情感,通过课文补白丰富他们的体验,从而更加深切地体会小作者此时悲痛欲绝的心情。】(3)句式训练:我原以为爸爸会( ),但是( )。 再读读第3、4自然段,试着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4)读出感受。(5)接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你听到了吗?(和平)是的,从此我失去了可亲可敬的父亲,再没有了一起玩耍,再没有了一起读书,想到今后再也没有父爱,我怎能不痛苦地呼唤和平!和平!和平!妈妈失去了她挚爱的丈夫,人生的班里,她怎能不悲痛地呼唤和平!和平!和平!在场的阿姨和叔叔看到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如此支离破碎,他们怎能不大声地呼唤和平!和平!和平!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我们大家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设计意图:复沓朗读,升华情感。】5.学习第2、5自然段:(1)爸爸的牺牲留给雷利的就仅仅是悲痛吗?还有什么?(2)感受骄傲和自豪。【设计意图:多角度解读父亲牺牲这件事,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总结:促使雷利动笔写下这封信,就仅仅是因为战争让他们一个家庭沉浸在这样的悲痛中吗?还有什么原因呢?学习完课文的后半部分,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板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期待凯旋 接到遗体 发出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自评】本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所以,我始终遵循着学生的阅读规律,把握住情感这条主线,引导学生自然地发生角色转换,感受着小雷利的感受,悲痛着小雷利的悲痛。接着,通过“雷利是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