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doc_第1页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doc_第2页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doc_第3页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doc_第4页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22分) 1、书法展示。阅读下面一段话,请你根据拼音,用擅长的字体,把相应的汉字抄在横线上。(要求:规范、端正、整洁。)(3分)年来,伟大的长征精神鼓舞了几代中国人,在今天更被fy 新的内hn 。从红都瑞金到陕北吴起,长征路联系着黄山、武夷山、大瑶山、张家界、金沙江、九寨沟、黄龙、丽江、香格里拉、雪山、草地、丝绸之路等得天独厚的旅游风景,同时也在讲述着土家、壮乡、苗寨、侗族等各民族生息fnyn 的故事。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1、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 。2、 ,恨别鸟惊心。 3、商女不知亡国恨, 。4、人生自古谁无死, 。5、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像山泉在呜咽,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4、下面语段中有三个病句,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4分)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重视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免将来走入社会不被淘汰。我们的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这些能力,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第 句,修改意见: (2分)第 句,修改意见: (2分)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3分) 竹 石郑燮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注】 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为“扬州八怪”之一。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从“认、咬”两词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空白处。应填 。(1分)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 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2分)6、认真研读下面的材料,将自己的研读成果按要求写在后面。(3分)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国古代将“琴、棋、书、画”作为读书人的四项基本素养,其中“书”就是书法,即写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它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在联合国通用的六大官方语言中,汉语最简明,一篇英文文章若译为中文,往往指占原文篇幅的2/3。然而,现阶段国人对母语的学习越来越不重视,人们汉字书写水平普遍下降,不仅中小学生书写基本功大不如前,就连大学生、研究生错别字连篇现象也十分严重。一些学校取消了语文的早读课汉语的前景实在令人堪忧。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决定开展一次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工作:(1)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标语。(1分) (2)请对社会上当前不重视母语学习的问题,提两条建议。(2分) 二 阅读理解(45分)(一) 阅读文章完成 712题 (15分)奇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姑父说:“我供他!” 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姑父坚决地说:“供!”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侯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掉死算啦!” 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 “爹!”丈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不是么? 7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是:(2分) 8文中画线句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9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作用是:(2分) 10文中依次写“文”、“爷爷”、“赵伯”、“姑父”求爹让“文”复读,其作用是:(2分) 11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渎的过程,而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处理?(3分) 12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3分) (二)阅读人是一本书,完成2227题。(12分)人是一本书。看人如读书。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的人像一本散文集,( )的人是一本抒情诗,( )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 )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做人如写书。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给出美丽的插图。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13、贯串全文的一个比喻句是:(2分) 14、这篇文章中能概括地表达全文要点的句子是:(2分) 15、将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归位于文中括号,其先后顺序是: (2)思维缜密 洒脱飘逸 多愁善感 乐观风趣16、从文中摘取一个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2分) 17、本文最后一段话给我们的暗示是:(2分) 18、以“人生”为话题,写一个短小精美有内涵的句子:(2分) (三)文言文阅读(18分)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9、找出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2分)A、楚王闻之 B、吾欲辱之 C、婴闻之 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0、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5分)齐人固善盗乎( )( ) 今方来( )何为者( ) 习辞者(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鲁人锯竿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一老公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2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拿)B、初竖执之(开始)C、俄一老父至(不一会儿)D、但见事多矣(但是)23、“何不以锯中截而入”中“以”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凭借B、因为C、用来D、拿、用24、执竿者怎样执竿才可进城?(1分) 用三个字概括_。25、这个寓言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2分) A、“执竿入城门”这类小事,只要独立思考便可解决问题,何必请教别人。 B、凡事都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要随便请教别人。C、遇到问题应开动脑筋多想想,切勿盲从。D、老人切勿“倚老卖老”,他有的经验早就过时了。26、作文(30+3)请以“那一份温暖不能忘怀”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1) 请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2) 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3)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 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 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 题目:那一份温暖不能忘怀 100 200 1 300 500 400 500 600 一、基础知识 22分1、赋予、内涵、繁衍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感时花溅泪、隔江犹唱后庭花、留取丹心照汗青、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波涛在澎湃。3、D4、第 句,修改意见:“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改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 句,修改意见:去掉“不”第 句,修改意见:去掉“处心积虑”5、咬、正直刚强(顽强刚毅)6、把根留住、开展关于汉语重要性的讲座、宣传汉语文字的重要性二、阅读理解45分 (一)奇迹7、只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8、为下文爹不为说情所动作铺垫,同后文爹的态度改变形成对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9、分别写出文因高考落榜的懊丧和复读无望的辛酸之情10、这样层层蓄势,来表现 “文”的锲而不舍的精神11、详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表现“文”的坚定信心,而复读的努力,考上大学的结局可想而知。12、“文”是一个认定目标不言放弃的有志青年(三)13、人是一本书14、看人如读书 做人如写书(2分,每处1分)15、洒脱飘逸 多愁善感 乐观风趣 思维缜密(2分,每处05分)16、在生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