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_第1页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_第2页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_第3页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_第4页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传播学院201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学术硕士1.新闻理论参考教材: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考纲一、新闻本身(一)新闻1、新闻起源 2、新闻本源 3、新闻定义 4、新闻的基本特征(二) 新闻价值 1、新闻的价值属性 2、新闻的价值事项构成 (1)新闻的本体价值 (2)新闻的派生价值 3、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 (1)新闻价值的发现 (2)新闻价值的呈现 (3)新闻价值的检验 4、新闻价值取向(三) 新闻真实 1、新闻真实的基本内涵 2、新闻真实的特征 3、新闻真实的意义(四) 新闻客观性原则 1、客观性理念产生的背景 2、作为一种新闻职业理念的客观性 3、作为一种报道方式的客观性 4、影响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因素(四)新闻宣传 1、宣传与新闻的不同 2、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3、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五)新闻舆论 1、舆论的定义和特点 2、舆论的社会功能 3、新闻舆论的内涵和特征 4、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2)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政治导向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核心 做好重大主题宣传 做好典型宣传 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5、新闻舆论监督 (1)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功能和作用 (2)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客体和任务 (3)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法 (4)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二、新闻业态 (一)新闻业属性与功能 1、新闻业的性质与特征 (1)新闻传播业的本质 (2)新闻传播业的特征 (3)中国新闻业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2、新闻业的社会功能 (1)新闻传播业实体机构的功能 (2)新闻业包含的各种传播活动的功能 (3)新闻传播的功能效应 (二)新闻事业管理 1、新闻事业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2、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及管理特点三、新闻关系 (一)新闻自由 1、认识论视野中的新闻自由 2、作为权利的新闻自由 (1)新闻自由的实质 (2)新闻自由的基本内容 (3)新闻自由的实现(二)新闻法治 1、新闻法治的内涵 2、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3、依法规范新闻传播行为(三)新闻职业道德 1、理论视野中的新闻道德 2、作为职业品质的新闻德性 3、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2.传播学 教材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传播学研究生考试大纲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二、传播与信息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第三节 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一、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二、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三、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一、符号的定义二、信号与象征符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四、符号的基本功能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一、什么是意义二、符号意义的分类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一、人类的象征行为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三、传播过程的特点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 人内传播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第二节 人际传播一、人际传播的动机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 群体传播一、群体的概念及其类型二、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三、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第二节 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一、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发生条件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三、流言传播与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第三节 组织传播一、组织与组织传播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第七章 大众传播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二、大众传播的特点与社会功能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四、互联网与大众传播的新革命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二、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第一节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一、技术的定义与本质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三、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四、当代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及社会意义第二节 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一、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二、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第二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第一节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一、“大众”的概念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二、作为“市场”的受众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第三节 分众理论及其研究一、分众的概念、社会观和理论依托二、媒介发展的分众化趋势三、有关分众需求的实证研究第四节 “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三、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二节 传播产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理论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问题和网络传播环境的挑战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三、“培养”理论的外围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 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一、框架与媒介框架、新闻框架二、关于新闻框架的实证研究三、框架效果与受众框架第五节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变化 从“知沟”到“数字鸿沟”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三、从“知沟”到“数字鸿沟”“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第六节 “第三人效果”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一、“第三人效果”的概念及其理论缘起二、对“第三人效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三、“第三人效果”理论的意义和理解时应注意的问题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第二节 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程序的争论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二、“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第三节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一、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三、文化帝国主义问题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三、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第二节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第二节 抽样调查法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第四节 控制实验法3.中国新闻史教材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考纲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唐、宋、元、明及清代早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二、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近代报业的开端;鸦片战争前后澳门、广州、香港、上海的报刊;外报网的形成及影响。三、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维新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维新派报刊的特点及作用。四、清末的新闻事业。资产阶级政治派系的报刊活动;“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展。五、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政党报纸;袁世凯治下的新闻事业;北洋军阀控制下的新闻事业;新闻业务的变迁及著名采访记者的诞生。六、“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新闻工作改革、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七、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国共合作后的新闻事业;北伐战争中的革命报刊。八、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国统区的新闻事业;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抗日救亡中的新闻事业;新闻学研究及新闻教育的发展。九、抗战时期的新闻事业。延安及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国统区的新闻事业;沦陷区的新闻事业。十、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及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中国新闻事业的划时代巨变。十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与新闻业务的探索和改进;新闻宣传报道的成就与过失;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十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调整;反右、大跃进时期的新闻事业;60年代初期新闻工作的经验教训及主要新闻思想评价。十三、文革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十四、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十五、新媒体的形成和发展。十六、建国后港澳台的新闻事业。4.外国新闻史教材 郑超然、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考纲总论:世界新闻业概况一、 世界新闻起源1 古代新闻传播2近代新闻传播二 世界现代新闻业的发展阶段和总体特征1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2资本主义制度初期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4 广播时代 5 电视时代第一章 英国新闻史第一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新闻传播 一,封建统治的出版管制 二,在革命进程中成长的报业三,自由理论与新闻出版自由第二节 十九世纪的英国新闻业一 十九世纪新闻传播的条件 二 十九世纪的泰晤士报 三 廉价报纸每日电讯报 四 路透社的发展 五 早期工人报刊第三节 英国二十世纪的新闻传播一 北岩勋爵和北岩报团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新闻宣传 三 二十世纪的泰晤士报 四 BBC的历史与现状第二章 法国新闻史第一节 17891881:从人权宣言到出版自由法一 三级会议时期 二 大革命初期 三 “恐怖时代” 四 拿破仑时期 五 波旁王朝复辟和七月王朝时期 六 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时期 七 巴黎公社时期的无产阶级报刊第二节 20世纪的法国新闻传播业一 日报的黄金时期 二 解放前后的报业变化 三 当代报业的危机与根源 四 法国的通讯社 五 广播和电视第三章 德国新闻史第一节 十九世纪的新闻传播一 早期重要报纸:总汇报 二 沃尔夫通讯社 三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宣传一 纳粹德国的宣传体制 二 大战时期新闻传播的主要特征 三 二战时期德国的广播宣传第四章 俄苏新闻史 第一节 沙俄时期的报业 一 近代报业的发端 二 资产阶级和民粹派的报刊 三 工人和无产阶级报刊第二节 苏联时期的报业一 社会主义报业体系的确立 二 斯大林时代的新闻宣传 三 后斯大林时代的新闻业第三节 独联体各国新闻业现状一 俄罗斯目前的新闻体制特点 二 新闻通讯事业的演变 三 电视传播的状况第五章 美国新闻史第一节 近代新闻业一 殖民地时期的报刊概况 二 独立战争前后的宣传家 三 报业发展 四 杰斐逊和新闻出版自由第二节 十九世纪的新闻传播一 早期大众化报纸 二 早期的通讯社和工人报刊三 大众化报纸的繁盛第三节 二十世纪的新闻传播业一 二十世纪的杂志 二 二十世纪的纽约时报 三 其他重要报纸 四 通讯社的发展变化 五 美国之音 六 美国的广播电视新闻第六章 日本新闻事业史第一节 日本近代新闻业的特征一 起步晚 二 发展迅速 三 兼收并蓄第二节 日本现代新闻业一 报纸 二 通讯社 三 广播电视结语 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一 世界新闻新秩序的由来二 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的历史三 如何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新闻与传播硕士1.新闻采访学教材 新闻采访教程,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考纲第一章 新闻、新闻价值与新闻的本质一、 新闻定义梳理1、“新闻”源考2、“新闻”定义3、“新闻与事实”关系辨析第二节 新闻的基础要素1、新闻之“真” 2、新闻之“新”第三节 新闻的本质 1、对于普通受众:故事2、对于权势集团:话语权3、对于媒体自身:商品第二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属性一 、新闻采访的政治属性 1、新闻采访权是公民言论与出版自由权的重要体现2、新闻自由及其理论溯源 二、 新闻采访的传播属性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基础2、新闻采访是决定新闻写作的关键第三章 新闻采访中的职业道德与伦理 一、基本定义 二、国际上新闻职业道德与伦理的发展与溯源 三、我国职业道德伦理的要求与研究进程 四、我国新闻采访中职业道德与伦理缺失的表现 五、如何应对职业道德与伦理缺失问题第四章 “全媒体”时代的公民报道与新闻采访 一、技术推动下新闻采访的全新背景 1、“全媒体”与“全媒体化” 2、“人人皆记者”格局的形成:公民记者 二、公民记者的概念 三、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的较量 1、新闻理念不同2、舆论监督的合法性不同 四、职业记者是否会被替代? 1、公民公民记者的优势 2、公民公民记者的劣势3、职业记者的出路何在?第五章 业务部分之一:人物专访一、 基本定义与概念1、 人物专访的定义2、 人物专访的特点3、 人物专访常见的四种形式二、 做好人物专访的四个关键问题1、熟悉对象2、表现个性(1)、点面结合,抓住人物形象(2)、“放生”人物,身临其境(3)、细节铺陈、渲染,画龙点睛3、掌握分寸4、展示风格三、人物专访的提问四、写作口吻、角色第六章 业务部分之二: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一、 新闻策划1、什么是新闻策划?2、新闻策划的作用3、新闻策划中应遵循的原则4、案例分析二、策划新闻 1、何为策划新闻? 2、策划新闻生长的土壤 3、策划新闻的特征 4、策划新闻理性辨析三、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的区别四、职业记者应慎重对待策划新闻第七章 业务部分之三:新闻报道案例专题分析 2.新闻写作教材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考纲第一章 怎样学习新闻写作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第二节 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第三节 功夫在笔外第二章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第二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第二节 新闻如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第四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一节 一种受限制的文体第二节 时效性1、 新鲜 2、快速 3、简短第三节 可读性1、 具体 2、生动 3、通俗第四节 针对性1、信息 2、知识 3、思想第五章 新闻角度第一节 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第二节 寻找最佳新闻角度第三节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第六章 新闻跳笔第一节 所谓新闻跳笔第二节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第七章 新闻语言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第二节 如何运用白描语言第八章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第一节 新闻体裁的特点第二节 消息体裁的优势第九章 新闻写作的重要环节导语第一节 导语的定义与任务第二节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三节 导语的大致类型第四节 导语修辞技巧第十章 新闻写作的重要环节主体与结尾第一节 主体重任在肩第二节 主体的结构方式第三节 消息结尾第十一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新闻背景第一节 写消息切记交代背景第二节 精选背景材料第三节 巧妙穿插第十二章 事件性消息第一节 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第二节 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三节 动态消息 第四节 简讯第十三章 非事件性消息第一节 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第二节 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三节 预测性消息 第四节 服务性消息第十四章 描写性消息第一节 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第二节 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第三节 新闻素描第四节 花絮第十五章 分析性消息第一节 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第二节 分析性消息的写作解释性消息 第四节 新闻述评第十六章 通讯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第二节 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第三节 通讯与消息文体的区别第四节 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第十七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主题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的主题第二节 通讯主题的要求 通讯田联主题的方法第十八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选材第一节 通讯选材的特点第二节 通讯选材的类型第三节 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第十九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结构第一节 通讯结构的特点第二节 通讯结构的原则第三节 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第四节 通讯的开头与结尾第二十章 人物通讯第一节 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第二节 第二节 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若干;类型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第二十一章 事件通讯第一节 事件通讯报道对象的基本类型第二节 怎样写好事件通讯第二十二章 工作通讯第一节 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1、界定 2、特点第二节 工作通讯的写作第二十三章 社会观察通讯第一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主要功能第二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社会观察通讯的采写要求第二十四章 专访第一节 专访的文体特征第二节 专访的文体类型第三节 专访的写作要领第四节 专访成功的决定性环节第二十五章 新闻特写第一节 特写的文体特征第二节 特写的取材与分类第三节 特写的写作要领3.新闻编辑学教材 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考纲第一章 报纸新闻编辑工作概述第一节 报纸新闻编辑的确立与新闻编辑业务的发展一、 新闻编辑的演进与编辑学的确立二、 媒介变迁与新闻编辑的发展三、 新闻编辑分类四、 新闻编辑工作内容与流程第二节 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作用 一、 新闻传播活动的总体设计与指导二、 新闻生产过程中的桥梁与纽带三、 新闻传播活动的总把关四、 新闻素材变成新闻成品的再创作第三节 报纸新闻编辑方针一、 编辑方针的内容二、 编辑方针的制定第四节 报纸新闻编辑人员的素质一、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二、熟练的业务能力三、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二章 报纸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第一节 什么是新闻报道策划一、 新闻报道策划的概念及主要类型二、 新闻报道策划的必要性三、 新闻编辑策划报道的意识四、新闻报道编辑策划的意义第二节 专题性报道的组织与策划一、 专题性报道策划的功能二、 专题性报道策划的操作三、 专题报道策划的三大误区四、 专题性报道策划的分类第三节 突发性事件的组织与策划一、突发性事件策划的特点二、不同媒体的不同策划重点三、突发性事件策划也要强调本媒体特色第四节 常规新闻报道的组织与策划一、新闻报道组织策划对编辑的要求二、常规新闻报道策划的必要性三、常规新闻报道中策划的重点第三章 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第一节 分析与选择新闻稿件的意义与方法一 、分析与选择新闻稿件的意义二、分析与选择新闻稿件的过程与方法第二节 新闻价值分析一、时间 二、新意 三、重要 四、接近 五、显著第三节 社会效果分析一、立足于全局看问题二、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三、注意合理合法,杜绝有明显危害性的新闻第四节 媒介适宜性分析一、根据媒介的受众定位与功能地位来分析二、根据同题报道“差异化”的原则来分析三、根据媒介的性质与容量来分析第五节 分析选择新闻稿件应注意的问题及“更正”的处理一、分析选择稿件应注意的问题二、“更正”的处理第四章 新闻稿件的修改第一节 新闻事实的核实与订正一、新闻稿件报道新闻事实的基本要求二、核实与订正新闻事实的主要方法第二节 新闻稿件中立场观点的修正一、 对涉及敏感的政治政策问题的文字表述要严格把关二、修正因新闻事实与观点的内在逻辑关系不一致导致的差错三、修正因选材与角度不当导致的新闻立场观点方面的偏差四、防止“报纸审判”五、对新闻稿件中可能造成泄密的内容要严格把关第三节 修改新闻稿件的具体方法一、校正 二、压缩 三、增补 四、改写第四节 修改新闻稿件应注意的问题一、将稿件放在新闻媒体的参照系中,确定最佳修改方案二、根据改稿时的实际情况与需要,确定由谁来改三、改稿要使用正确的校对符号四、改稿要尽量使稿件保留原有的特色五、改稿要认真细致,防止出现新的差错六、改稿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第五章 新闻标题的制作第一节 新闻标题及其主要功能一、新闻标题的历史沿革二、新闻标题的主要功能第二节 新闻标题的种类一、单篇新闻的标题二、多篇新闻共同的标题:大标题三、标题新闻四、实题与虚题第三节 新闻标题的结构一、单一式结构二、复合式结构第四节 新闻标题的制作方法一、从新闻中选择列入标题的内容二、确定标题的立场态度和感情色彩三、确定标题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四、锤炼标题的文字第六章 新闻图片编辑第一节 图片的种类及其在现代报纸上的地位一、报纸上常见的图片种类二、图片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 新闻照片的选择和编辑一、 新闻照片选择的标准二、新闻照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