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三 第三单元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教案 (6).doc_第1页
人教版选修三 第三单元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教案 (6).doc_第2页
人教版选修三 第三单元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教案 (6).doc_第3页
人教版选修三 第三单元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教案 (6).doc_第4页
人教版选修三 第三单元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教案 (6).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教案【课程标准】熟知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识记: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欧亚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2、理解: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原因以及德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原因和特点。过程与方法:1、比较归纳:通过德日法西斯专政形成的过程,比较两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不同特点。2、问题探究:通过对德日法西斯势力建立过程,探究其各自形成的历史根源以及各自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不同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其中的德国和日本等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由此形成。2、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思想与和平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难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导入:“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但莫有本届所见之兴旺繁荣,但观今日生存之必要条件,已由生活所需,进入美衣美食豪奢之境地。我国今日之成就,实足快慰。我国未来之前途,实很乐观。”这段话是美国总统柯立芝于1928年发表的国情咨文。20世纪2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经济相对稳定繁荣的“黄金时代”。正因为如此,柯立芝才能如此自信和乐观。然而,仅仅一年后,当美国人民重温这段话语时,却彷如隔世,完全没有了这种“美妙”的感觉。问: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件,使美国人民“完全没有了这种美妙的感觉”呢?由此导入新课学习。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1、1929年10月从美国开始大危机由1929年10月美国股票行情猛跌而引发,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黑暗的十月”,由此导致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带动了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化。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损失达到260亿美元。股票市场的变化,冲击了美国的金融体系,银行出现挤兑风潮,这又动摇了企业界的信心,使美国经济陷入停滞状态。19291932年,银行破产达到100多家,企业破产达到约11万家。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538。2、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主要原因:社会的贫富悬殊造成社会购买力的下降;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与市场矛盾的激化;美国20年代的经济繁荣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之上,一些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了国民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衡和贫富差距的越来越大。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用。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的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的总收入中不足24。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了国内市场的相对狭小。(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制造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股市的崩溃成为大危机来临的信号。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上盛行分期付款的购货方式,以此来刺激消费,但也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局面。这种繁荣并没有反映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鼓励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但资本家为了追逐眼前的利润,仍盲目扩大生产,致使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4)导火线: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成为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十分普遍,不少普通人也参与其中,将它作为迅速致富的捷径。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股市,还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这一投机的结果是导致股票价格被不合理地抬高,有些股票以其账面价格320倍的价格卖出。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体系的崩溃准备了条件。因此,以1929年10月纽约股市的崩溃为开端,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3、特点1)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1937年又陷入新的危机;2)范围广:在经济领域,大危机期间出现了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并发,相互交织;还指从地理范围上看,危机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不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德、日、英、法等国未能幸免,就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也受到影响。只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未受冲击。3)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下降2/3以上,失业工人有3000万人之多。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1、大危机造成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激化社会矛盾;失业人数增加;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以美国为例,大危机期间,由于工业、农业、商业的萎缩,到1933年3月,美国的完全失业和半失业工人达到1 700万,还有大约102万农民破产,许多中产阶级也纷纷破产。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8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402亿美元;1933年的商品消费额,下降到1929年的67。也是在危机期间,出现了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为了应付生产过剩、商品积压,销毁了大量农产品和牲畜,以保持利润;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缺衣少食。据1932年9月的幸福杂志估计,在美国有3 400万人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无法维持生计。有200万人到处流浪,栖息于破烂的“胡佛村”中。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工人罢工和失业者的游行示威;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2、大危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世界市场的影响: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引起全球范围的经济战。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造成这些地区人民生活的进一步贫困。此外,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将国内矛盾转移到国外,拼命争夺世界市场,也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空前的经济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关税战。1930年,美国提高了近900种商品的关税,以期阻止其他国家商品的进口,其他国家则采取报复性措施,提高自己的关税壁垒。这种为争夺世界市场而展开的经济战愈演愈烈。3、为了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和道路。美国:实行“新政”,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德国和日本:走上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扩张之路。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危机的情况下,那些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比较稳固的国家采用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做法,以缓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缓和社会矛盾。如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缓解了大危机造成的破坏。但在那些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那么稳固、资产阶级革命未能完全消除封建势力影响的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建立起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内镇压广大劳动人民、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道路。这些国家走上不同道路的结果,最终对世界形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特别是这两类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对抗,成为维护与破坏世界和平的两种对立力量。三、希特勒的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1、希特勒上台的原因历史原因:第一、缺乏民主传统,同时具有军国主义传统。从历史上来看,德国长期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1871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开始走上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魏玛共和国只是德国战败后成立的一个民主制度不健全的共和国,基础薄弱。第二、德国战败后,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制裁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接受了美国的大量贷款,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几乎立刻就波及到了德国。危机对德国的打击非常沉重。)直接原因:纳粹党的兴风作浪四、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1日本法西斯势力膨胀的原因: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历史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是现实原因。日本原有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比较大。在大危机影响下,世界市场出现了萎缩,使日本的出口受到严重打击。1930、1931年,日本的出口分别比前一年下降了32%和53,进口也下降了30和57。由于日本资源缺乏,外贸的缩减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经济危机期间,工业生产下降,农产品价格惨跌,阶级矛盾尖锐,更多的工人农民为了求得生存展开了大规模的罢工和反对地主的斗争。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是直接原因。2.过程:(1)侵占东三省:1931年,在日本军部策划下,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并进一步霸占了中国东北。日本一步步走上了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道路。(2)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上台组阁1936年“二二六”兵变之后,在军部法西斯的支持之下,老牌法西斯分子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广田上台后,首先规定内阁中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中将级以上的军人担任,这就为军部控制政权提供了合法手段。大政方针要取决于军部,政府的人事安排也要由军部决定。军部拥有巨大权力,可以不受干扰地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这样,以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为标志,以天皇和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专政在日本建立起来了。(3)确立“南进”目标:在掌握政权之后,日本军部内部在对外侵略的目标上存在分歧。陆军以对抗远东苏军为目标,主张联合德国夹击苏联,被称为“北进派”;而海军以对抗美国、确保控制太平洋为目标,被称为“南进派”。后来,“南进派”占据上风,在广田内阁制定的基本国策纲要中,明确把“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基本国策。(4) 1937年近卫组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问题解答】学思之窗:同样面临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采取新政的途径来摆脱危机,而德国则走上了法西斯专政道路。你认为造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比较稳固;在危机面前,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以逐步克服危机带来的种种问题和最终摆脱危机。德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稳固;由于在国家统一时采取了王朝战争的方式,封建势力在国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遇到大危机,在国内面临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了扩军备战和对外侵略的方式,以摆脱危机。本课测评: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提示:(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主要原因:社会的贫富悬殊造成社会购买力的下降;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与市场矛盾的激化;股票投机制造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股市的崩溃成为大危机来临的信号。(2)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将危机转嫁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关税战等经济战;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影响到世界的发展。学习延伸:作者从哪些方面为日本侵略中国进行辩护?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为侵略行径辩护的荒谬之处?参考答案:(1)作者认为,由于美国、苏联等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必须侵占中国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