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2.3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在a点上给予适当强度的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可引起肌肉反射b.刺激a点的强度越大,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就越快c.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d.a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递给脊髓内的中间神经元2.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3.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d.效应器的兴奋性4.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 ) a.信使rna、必需氨基酸b.激素、神经递质c.淀粉酶、解旋酶d.肝糖原、丙酮酸5.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内的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c.图中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d.经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6.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实验处理心率(次/分)正常情况90阻断副交感神经180阻断交感神经70a.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b.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d.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可检测到膜电位变化7.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c.兴奋可以在和之间双向传递d.由、构成突触8.下图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表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促进垂体合成激素x增多c.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拮抗作用d.切除垂体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会减少9.一个寒冷冬季,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走到室外,这时会出现的变化是 a.毛细血管舒张b.温觉感受器兴奋c.人的体温明显下降d.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10.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神经递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d.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11.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突触间隙的液体是血浆12.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13.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受到抑制,进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过高,这种调节方式为() a.神经调节b.激素调节c.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14.图甲为某一种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受刺激时,电流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同相反的偏转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t1t2 , 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15.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d.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二、填空题16.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细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表颜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请回答:(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为_,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_(2)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是_(3)已知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_(结构)此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_(填“双向”或“单向”)的(4)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_ 17.反射是指在_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1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 三、解答题19.图甲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字母表示部位;图乙是图甲中 d部位的放大图,数字代表不同的结构 (1)图甲中,静息时b部位的膜电位是:_但是当该部位受刺激后电位将会反转,其原因是_ (2)图甲中,刺激b后可以在a、c、d三部位中的_部位检测到电位变化 (3)图乙所示的结构名称是_ (4)图乙中所含的物质是_,当它释放与_上受体结合时,将使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四、综合题2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如图所示。据图回答:(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这种运输方式释放到_,再到达突出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 21.为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任氏液成分(g/l)成分含量nacl6.5kcl0.14cacl20.12nahco30.2nah2po40.01葡萄糖2.0(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其na+/k+比与体液中_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 (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若在a点上给予适当强度的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可引起肌肉收缩,但是不能称为反射,a错误;b、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与刺激的强度无关,b错误;c、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但也不是恒定的,c错误;d、a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递给脊髓内的中间神经元,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故选:d【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据此分析解答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感知酸梅,形成条件反射,其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a正确;b、唾液大量分泌是唾液腺的活动,所以唾液腺是效应器,b正确;c、酸梅的色泽是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之一,另外还有形态大小等特征,并且色泽直接刺激的是视网膜,而非直接刺激中枢神经,c错误;d、在这一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细胞的参与,兴奋在多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是必然的,d正确故选:c 【分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条件反射题,人看到酸梅时,酸梅的色泽、形态大小等特征,刺激人的视网膜,让人知道是酸梅,从而形成条件反射,并分泌大量唾液3.【答案】c 【解析】【解答】解: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故选:c【分析】突触在传递兴奋的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需要的时间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时间长,所以突触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信使rna是由细胞产生,作用于本细胞的翻译过程;必需氨基酸不是由细胞合成、释放的物质,故a错误; b、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腺细胞合成,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神经递质由突触的前一个神经元合成分泌并释放,作用于突触的后一个神经元,故b正确;c、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后分泌到消化道中起作用,而不是对其他细胞起作用;和解旋酶在细胞中合成并在合成它的细胞中起作用,故c错误;d、肝糖原可在体内合成,可以为该细胞提供能量;丙酮酸不是由细胞合成、释放的物质,故d错误故选b【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提干要求由细胞合成、释放的物质,所提供选项中必需氨基酸、丙酮酸不符合题意;淀粉酶是专一分解淀粉的,解旋酶用于解开dna的双螺旋,两者都不会影响其他细胞的生理功能5.【答案】a 【解析】【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所以内的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故a正确。6.【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图知,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a不符合题意;b、由图知,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的变化并不明显,b不符合题意;c、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c符合题意;d、阻断副交感神经,阻断交感神经,心率均有变化,说明正常情况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均处于工作状态所以均可以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要注意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刚好相反。7.【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神经递质是从处,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a正确; b、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所以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b正确;c、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错误;d、突触由、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d正确故选:c【分析】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分别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和线粒体8.【答案】a 【解析】【解答】图中表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a符合题意;激素x表示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但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b不符合题意;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之间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二者之间没有拮抗关系,c不符合题意;下丘脑作为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以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再通过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腺的生长发育,切除垂体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将会增加,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9.【答案】d 【解析】【分析】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走到室外,冷觉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下丘脑分泌增加,产热量增加,毛细血管收缩,选d10.【答案】d 【解析】【解答】a、在突触前膜上,只是进行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错误;c、神经递质有可能是抑制性的,不一定引起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c错误;d、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d正确故选:d【分析】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内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上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2、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使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后模,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11.【答案】a 【解析】【解答】解:a、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a正确; b、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神经元联系,形成多个突触,b错误;c、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c错误;d、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d错误故选:a【分析】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1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a错误; b、兴奋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过程中的信号转变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c、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c正确;d、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故选:a【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13.【答案】c 【解析】【分析】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下丘脑和垂体通过合成和分泌相关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反馈调节的含义。14.【答案】d 【解析】【解答】a、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当兴奋传递至a处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而b电极外侧依然为正,指针左偏,同理,当兴奋传递至b处时,指针右偏,a不符合题意; b、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所以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b不符合题意; c、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外正内负,电流表会有不同方向的偏转,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并产生电位变化,c不符合题意;d、t1t2 , t3t4电位的变化都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膜电位解读:a点由于k外流,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b点受到刺激,na通道开放,na内流bc段(不包括c点)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cd段(不包括c点)k外流静息电位恢复过程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 , 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始静息水平15.【答案】c 【解析】【解答】a、搔扒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去掉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a正确;b、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错误;d、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正确故选:c【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 能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神经中枢在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 传给效应器2、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椎管里面,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脊髓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二、填空题16.【答案】感受器;外负内正;体表黑色素细胞膜上有相应受体;突触;单向;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解答】(1)动物完成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2)细胞膜上有糖蛋白,能识别和感知激素(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单向的特点,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4)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分析】据题意可知,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故鱼类的眼和松果体属于感受器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影响体内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含量,肾上腺素使鱼体表颜色变浅,乙酰胆碱使鱼体表颜色变深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 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 号”的转变17.【答案】神经系统 【解析】【解答】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故答案为:神经系统【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18.【答案】反射;反射弧 【解析】【解答】解:反射是动物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故答案为:反射 ; 反射弧【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三、解答题19.【答案】(1)内负外正;na离子内流(2)ac(3)突触(4)神经递质;突触后膜 【解析】【解答】解:(1)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所以刺激b点,在ac两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3)图乙所示结构为突触(4)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当它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时,将使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故答案为:(1)内负外正,na离子内流(2)ac(3)突触(4)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分析】分析题图:是轴突,是突触小泡,是突触前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膜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四、综合题20.【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 【解析】【解答】解:神经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据图分析,图中a-c表示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然后被d酶水解产生a与c,c进入突触前膜在线粒体的作用下又生成了a-c,进入突触小泡。(1)由图可知,乙酰胆碱在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除了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3)由图可知, d酶能使乙酰胆碱失活,若该酶失活,将导致乙酰胆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中国脊柱矫正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锚链抛丸机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5山东省德州天衢中学招聘急需紧缺骨干教师5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与案例分析课件
- 2025年保健品产品代工合同
- 康复医学科截瘫患者康复训练计划
- 2025年百叶窗生产加工合同协议
- 学校门卫聘用合同范本
- 井冈山旅游攻略
- 广东韶关旅游攻略
- 标准厂房项目消防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放射诊疗许可讲解》课件
- 椎间孔镜手术护理
- 《数据统计与分析:大数据时代统计学课程教案》
- 医院装修整改合同范例
- 2025年广东广州市高三一模高考物理试卷试题
- 离婚不离家协议范本
- 高中政治第3课时《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课件
- 案例解析: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左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的病例分享
- 电厂钢煤斗制作安装施工方案
- 房地产 -中建系统物资管理三大手册附件5:中建七局一公司周转料具管理指导手册(2023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