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选修1 1.2微生物的纯培养 课件(27张).pptx_第1页
北师大版选修1 1.2微生物的纯培养 课件(27张).pptx_第2页
北师大版选修1 1.2微生物的纯培养 课件(27张).pptx_第3页
北师大版选修1 1.2微生物的纯培养 课件(27张).pptx_第4页
北师大版选修1 1.2微生物的纯培养 课件(27张).ppt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微生物技术第2节微生物的纯培养 微生物的基本特点 小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利用微生物的群体来研究其属性微生物的物种 菌株 一般也是以群体的形式进行繁衍 保存 培养技术在微生物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情况下只有纯培养物才能提供可以重复的结果 纯培养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培养物 在一定条件下培养 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混合培养物 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培养物纯培养物 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从混杂的群体中分离特定的某一种微生物 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第一步 一 无菌技术 用于分离 培养微生物的器具事先不含任何微生物 在转接 培养微生物时防止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1 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灭菌 常用的器具 试管 瓶子 培养皿等 1887年 rjpetri发明 petridish 高温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试管 瓶子 培养皿等 常用的灭菌方法 1 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灭菌 常用的器具 2 接种操作 无菌操作 火焰附近 酒精灯 煤气灯 进行 2 接种操作 无菌操作 在无菌箱或操作室内无菌的环境下进行 二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二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琼脂 柯赫 robertkoch 的助手wheese和他的夫人franheese 二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二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菌落 colony 单个 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 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 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 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众多菌落连成一片 菌苔 lawn 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 形状 颜色等 可以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分类 鉴定的重要依据 同一细菌在不同的培养平板上形成不同的特征菌落 二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使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形成单个菌落的基本方法 稀释 1 涂布平板法 spreadplatemethod 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 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 稀释倒平板法 pourplatemethod 操作较麻烦 对好氧菌 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第一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二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三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3 平板划线法 streakplatemethod 分区划线法适用范围 适用于浓度较大的样品 分区划线法 蛇形线法 操作法 二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连续划线法适用范围 适用于浓度较小的样品 连续划线法操作图图 在平板上的单个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纯培养因此 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 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才能得到 注意 二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4 厌氧微生物的分离 厌氧罐 厌氧手套箱 厌氧罐 厌氧手套箱 将一系列盛无菌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加热使琼脂熔化后冷却并保持在50 左右 然后将待分离的材料用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