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2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3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E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1.亿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1和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3、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状况,在教学中渗透国情。教学重点:1 亿以内数的读法。2 读数中相关概念理解。教学难点:1 读数中关于“0”的读法。2 利用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读出万级的数。教学用具:计数器、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问题,引入正题。2.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一) 教学例1:1:试一试:以北京市人口数为例,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1381900这个数。2:操作感知:(1) 计数单位的认识:计数器的出示。师:10个一千是多少?(一万)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十万)十万十万的数。师: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关系?板书: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1)认识数位。(展示表略)(2)认识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4.即时练习 第四页“做一做”(二)教学例2:学习读书:1.尝试:让学生读一读,并写出读作多少。2.交流:(1)含有两级的数怎样读?(2)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举例说明)3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如下:(1)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 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加上“万”字。(3)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三:巩固练习,反馈矫正。四:全课小结:师强调:读多位数时,先把多位数分级,再读数。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读法例题1(略)数位顺序表:亿级万级个级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13819000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例2:读出下面各数。 2496 读作: 24960000 读作: 6407000 读作: 85000300 读作:读法:(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加上“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第二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的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正确的写出整万的数和含有两级的数。2、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难点:中间有0和末尾有0数的写法。教学用具:直尺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请学生说出亿以内数的顺序表,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出数位表。(板书如下)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40000 659200 30060400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七、七十、七百零八4、根据学生回答,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1)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 ;(2) 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3)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二、学习新知识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的数的写法。(板书课题)1、指导探索,学习写整万的数。(1) 出示例3 写出下面各数(整万数的写法)同学们会写万以内的数,那么怎样写万以上的数呢?这些都是整万的数,请同学们在数位表上试一试,写一写。教师通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写含有万级数的多位数应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提问:你们是怎么写的? (让学生上台板演)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中检查学生写出上面两个数并交流反馈。板书:三千零八十万 写作:30800000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写作:156930002.引导学生小结。整万的数怎样写?归纳: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三、巩固练习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2.亿以内数的写法例3:(题略)三千零八十万 写作:30800000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写作:15693000亿以内数的写法:1.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第三课时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及改写教学内容:教材第的1314页的例5、例6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亿以内数的实际意义,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2. 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3.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1.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2.能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教学难点:1.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2.能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教学用具:例题4的教学情境挂图教学过程:一、 复习:1.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2. 引入: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大小比较知识及数的改写知识。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及改写。二、 探究交流,获取新知。(一)教学例4(略)1. 理解图示内容。2. 小组讨论: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写吗?3.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进行针对性指导。4. 全班交流,归纳如下:(1) 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打;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如454800 485000)(2) 如果位数不相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1. 即时练习“做一做”全班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二)教学例51. 理解图示内容师:根据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指导学生根据图示内容先说出一小滴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含的个数,再说出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都是整万数)。1. 启发引导师:有时为了方便读写,把数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如:5000000个=500万个说明:将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3.尝试10000个= 万个练习 第14页 “做一做” 1、2题三、 巩固练习四、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吧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要注意什么?师:在改写过程中,不要漏写计数单位“万”字五、 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三、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及改写例4:(题略)方法:(1) 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打;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如454800 485000)(2)如果位数不相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例5:(题略)方法:将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第四课时: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的例6及“做一做”、练习二第5、第7题。教学目标:1、 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求近似数,会用“万”作单位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2、 使学生在认识、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目近似数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3、 通过选择自然知识中的数据信息,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使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教学重点: 使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近似数。教学难点: 学会求一个大数的不同的近似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师: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近似数和准确数的知识,谁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数,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待学生举例后,师再举一些例子,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近似数和准确数的认识。如:我校大概有学生2500人。大约有老师230人。这是近似数。再如:我班有学生74人,班干部有12人。这就是准确数。1、引入。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近似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二)、探索新知教学例6.1、理解图示内容。问: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图中提供的各种信息,描述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关系。2、质疑。先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再说一说能不能很快看出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使学生感到直接说出两个大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3、引导。师:用以“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方便。从而引出怎样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这一问题。4、自学。引导学生自己阅读第15页下面的内容,再全班讨论。5、交流。、让个别学生解释用“四舍五入”法求地球和太阳直径的近似数的思考过程。后师强调指出:要求地球和太阳的直径大约是多少万千米,也就是保留到万位,就要把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就要看它们尾数的最高位,也就是千位上分别是几。12756的千位是2,就把尾数“2756”舍去,改写成4个“0”,即127561000=1万。而1389000的千位上是9.大于5,就向万位上进“1”,即13890001390000=139万板书: 1275610000=1万 13890001390000=139万强调: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了万后面的尾数,所以得到的是一个近似数。即 : 127561万 1389000139万6、巩固练习:课本15页“做一做” 18页练习二的6、7题(一)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师归纳出如下两点:(1) 取近似数值精确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2) “四舍五入”法是指把要处理的数的某一位以后的数字舍去后,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5,保留部分不变(即“四舍”),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加上1(即“五入”)。五、巩固练习。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教学例6:(题略) 1275610000=1万 (看千位,2小于5,舍去) 13890001390000=139万 (看千位,9大于5,向前进一) 即: 127561万 1389000139万第五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目标:1. 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2.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3.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启发说明。教学用具: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一、 讲解数的产生板书课题:数的产生1. 简要说明古时候人们的记数方式:(1) 用实数记数(2) 结绳子记数(3) 刻道记数1. 记数符号的产生:(1) 巴比伦数字(2) 中国数字(3) 罗马数字1. 介绍自然数(1) 简介“阿拉伯数字”的发明(2) 自然数的概念 教师说明: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再简要说明“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只是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最早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 自然数的性质、特征师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 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直观地说明: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再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多少?二、 十进制计数法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古代有十进制,还有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等。1.出示(不完全的)数位顺序表:数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数级 亿级 万级 个级计数单位千百十个2.让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课堂。3.认识三级数位顺序表 (1)出示完整的三级数位顺序表。 解释“”的作用。教师向学生说明: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这表示还有其他数位。 引导观察数位的分级。 (2)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 今天又知道了哪些新的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三、 巩固练习。四、 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一、 数的产生: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二、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出示数位顺序表:(略)。二、亿以上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上数的读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 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法,并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大数。2. 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让学生了解地球上人口太多,渗透有关人口知识和环境保护教育的知识。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读法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用具:计数器、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一、 复习:1要求同学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27058005 读作:七百零五万八千零五20308020 读作:二千零三十万八千零八十3.(1)10个亿( );10个十亿是( )十个百亿是(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4.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读法二、教学新课1.提出要求:在拨数器上一千万一千万地拨,一直拨到九千万。问:九千加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板书:亿)在拨数器上一亿一亿地拨珠,一直拨到九亿。问:九亿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怎么办?(板书:十亿)(用同样的方法认识百亿、千万亿。)板书:十亿、百亿、千亿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2.教学例1(1)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六十一亿引导学生先按个级的方法读六十一,再在后面加个“亿”字。(2)概括出亿上数的读法的过程:第一,先读亿级,再读万级,后读个级。第二,亿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从高位读起,并在后面加个“亿”字(3)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一百亿四千万二千并按刚才的方法读出这个数。(4)要求学生读出“做一做”中的练习题中的数。三、小结:亿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四、巩固练习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亿以上数的读法例1:试读出下面各数:6100000000 读作:六十一亿10040002000 读作:400305000000 读作:亿以上数的读法:1、先读亿级,再读万级,后读个级。2、亿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德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个“亿”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各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第2课时:亿以上的数的写法教学内容:教材22页的例2.教学目标:1、根据数位顺序的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上的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概括、推理。教学重点: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教学用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万以内的数是怎样写的?请写出下列各数:四千零七十 七百八十 四千零三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教学例2:1、板书:三亿 三十亿九千万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问:这些数怎样写?2、问:这些数的最高位在哪位上?万位上是几?其它数位分别是几?怎样写?板书:三亿写作300000000三十亿九千万写作3090000000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7003002000003、想一想:整亿的数怎样写? 归纳出: (1)认清数级。 (2)先写亿级,再写万级,后写个级。 (3)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4、重点分析“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这一中间有零数的题型5、练习:做一做中的练习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怎样写亿以上数的写法,应该注意什么?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亿以上数的写法例2:写出下面各数:三亿 写作:300000000三十亿九千万 写作: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亿以上数的写法:(1)认清数级。 (2)先写亿级,再写万级,后写个级。 (3)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第三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的例3,“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0题。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将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的改写。2、理解、掌握将非整亿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正确的改写。3、进一步理解“改写”与“略写”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整亿数的改写、非整亿数的略写。教学难点:1、正确使用“四舍五入”法。2、认清数级、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否满5,以及单位的改写。教学用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250000=25 万 2000000=200 万 58120000=5812 万2、把下面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38465140000=14万 12843851280000=128万二、讲授新课:1、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掌握了将整万数和非整万数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的方法。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整亿和非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2、 教学例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300000000 =3 亿1276270000 ( )亿20897000000 ( )亿(1) 第1小题由学生独立完成。(2) 让学生说一说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说明: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和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相类似。即:省略去亿位后面的8个0,再添上一个“亿”字。(3) 加强练习。200000000=( )亿 10800000000=( )亿(4) 第2、3小题让学生尝试改写。(5) 展示正确结果。1276270000 13 亿20897000000 209 亿(6)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7) 教师加以归纳:第一:认清数位,在亿位上做个记号。第二:看亿位后面的第一个数,根据“四舍五入”法,7大于5,应该向前一位进一,得13亿。9大于5,应该向前一位进一,得209亿。第三:由于是近似数,必须写号。 3、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1) 分别将整万、整亿数分别改写成以“万”和“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和步骤。(2) 分别将非整万、整亿数用“四舍五入”法分别改写的“万”、“亿”作单位的数的步骤和方法。(3) “改写”和“略写”的区别。(“改写”大小不变,“略写”改变大小。)4、巩固练习:第22页的“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0题。5、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亿以上数的改写例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300000000 = 3 亿 1276270000 = ( ) 亿 20897000000 = ( ) 亿 整亿数与非整亿数的改写的方法和步骤和整万数和非整万数的改写相似。第四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教学内容:教材第2327页。教学目标: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出示题目。5726 8249 1227 351133647 4118 2628 54416师: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看谁做的快?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吗?这节课老师就把这中间的奥妙告诉你们,相信你们知道后比老师做的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计算器的认识1师:关于计算器,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2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请计算器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子计算器方面的知识如何使用呢?我们一起研究和学习。3出示思考题(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4汇报结果(1)哪些是数字键?按下数字键在哪里显示?他们什么关系?教师任意报数,学生练习输入(教师强调输入要从高位输起)(2)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还需要什么键?(四则运算键和等号键)(板书)练习124 (说出过程)(3)A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清除键)(板书)例如:93,按键,教师强调: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数据仍然保留B如果一道题计算完毕,需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该怎么办?C如果需要清除前边的所有数据,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讲解ON/C 开关清除键。师:下面我们通过几道四则运算式题,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二)计算器的应用1出示例1:用计算器计算389260(板书)学生自己试做,然后汇报过程练习:7501473 2983627 3268154843 4939 178053976小结:加、减、乘、除的单项运算,只要选择相应的四则运算符号就可以了2出示例2:计算68525(板书)单数组学生用笔算,双数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汇报结果练习:7835621 5727217 9418433出示例3:用计算器计算3024(16783)三、巩固反馈1用计算器计算4897 14689 301274 195276410263 460836 2739 1596382用计算器计算591243207 5234625 3815352732591034 80049276 80277570843有一批货物,用一辆载重8吨的货车15次可以运完;如果改用一辆载重12吨的货车,多少次可以运完?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用计算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根据你所了解和掌握的关于计算器的知识,五、布置作业第五课时:1亿有多大教学内容: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课文第333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2.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重点: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教学用具:直尺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大数。今天,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引发学生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测。学生回答的内容可能有:1亿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一整车吧;1亿米在体育场上要跑一万圈,10万圈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二、探究活动1.首先确定研究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2.思考如何进行测量。提问引导: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行吗?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张呢?学生:100张、1000张、10000张。教师:有没有想到取115张、1021张呢?接着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3.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分别用100张和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进行测量。教师取几份100张纸给部分学生测量高度,然后学生分小组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教师把1000张纸给其他的学生测量高度,让他们也分小组去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由于学生测量时的误差,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学生对推算的方法、过程也不一定理解、掌握,所以,教师有必要进行全班讲演。以1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的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所选择)提问引导: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推算结果。1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老师: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你记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这里学生感受到1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也就是说如果有1亿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它的高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以10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9厘米。照此推算:1万张的高度为9000米。老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的道理,教师可以打个比方;如果取1亿张还有误差,还有误差吗?三、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推算,进一步感受1亿有多大。板书设计:1亿有多大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 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一课时:直线、射线和角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教学目标:1.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2. 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 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教学用具:直尺教学过程:一、认识射线和直线1认识线段的特征。出示线段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2认识射线。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3认识直线。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一条直线。(板书:直线)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4提问: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能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样的过程说一说,线段和直线什么关系吗?直线和线段又有什么共同特点?5做“做一做”第1题。二、认识角1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2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角是怎样的图形呢?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三个角,联系刚才学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角是怎样组成的? 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角用什么符号表示?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谁能来写一个表示角的符号?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并举例写成1,领学生读“角一”。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3做“练练”第2题。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些知识的?四、巩固练习。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直线、射线和角线段: 有两个端点 有限长射线: 一个端点 无限长直线: 没有端点 无限长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顶点 边:第二课时: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和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2.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重点:1.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2. 建立1角的表象,能分辨量角器内、外圏刻度。教学难点:建立1角的表象,能分辨量角器内、外圏刻度。教学用具:量角器、尺子。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算得数。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3引入课题。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线段的长度,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那该多好啊。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二、认识量角器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领学生读“1。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2)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同学们看明白了吗?(3)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o刻度线了吗?拉出10、30、90、120、180,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180呢?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现在谁用线来拉一拉,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线?45呢?80?)90呢?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颗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 刻度线。(老师巡视)三、教学角的量法1自学课本。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请大家看课本。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 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看内圈?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学习什么,获得哪些认识。五、巩固练习:练习四的第1、2小题。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角的度量一、认识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讨论:怎样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例1: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第三课时:角的分类和画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重点:1. 认识平角和周角。2. 理解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3. 学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4. 学会较准确地画出指定度数的角。5. 教学难点:1.理解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2. 学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3. 学会较准确地画出指定度数的角。教学用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提问:谁来说说量角的方法是哪几步?上面哪个角是90?哪个角小于90?哪个角大于90?2引入新课。我们看到,角是有大有小的。那么,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可以不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板书课题)二、教学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的度数。(1)提问:你还能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板书:直角)(2)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直角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直角是多少度?(板书:直角是90)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角都是90?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为什么?(3)画出下列图形。提问:这个角多少度?为什么?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直角的?指出:我们已经学过,凡是标有这个符号“司”的角就是直角。2认识平角。(1)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图形叫做角?请看老师来画一个角。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提问: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边提问边在上面表示出)(2)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这个角与以前看到过的角比较,你能看出它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小木条组成的角,(把两条小木条旋转成一个平角)它的两条边也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就叫做平角。(板书:平角)(3)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可以怎样知道呢?请大家一起来量黑板上的平角,看看是多少度。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提问:你们量得平角的度数都是180吗? 指出:平角是180。(板书:平角是180)(4)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请同学们每人拿出准备的一张纸,先对着折一下,再对着折一下,使刚才折出的边重合。提问:现在折出的这个角是什么角?它是多少度?现在我们把第二次折的打开,现在以折痕相交的点作为顶点,这是一个什么角?它由几个什么角组成?提问:1平角等于几个直角?(板书:1平角2直角)3认识锐角和钝角。(1)我们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