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 课堂教学实录五竹初中 王燕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思念。明月与诗词好像天生就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在众多咏月的诗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被公认为中秋词中的绝唱,宋代著名诗歌理论家胡仔就曾说过,“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和东坡居士做一次深入的对话。(师板书课题)(指示生看课题)“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复习词的相关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将这首词齐读一遍:读得很好,有一个字请大家注意,(高处不胜寒,按照此的平仄,此处应为第一声,我们之前还学过这个词,是在?杜甫,春望,“浑欲不胜簪”)(师读小序子由是谁?千年以前,同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正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的他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思念起自己的弟弟来。(“兼”字是什么意思?(所涉及的内容不止一个方面。)(那我们从“兼怀子由”四个字看,作者除了怀子由,还怀什么?请大家带着问题来揣摩这首词。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也有过相似的疑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我们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苏轼为什么要问天?他真正想问的是“明月几时有”吗?(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师:你的阅读能力很强,知道上下贯通来理解诗词。(“天上宫阙”指的是什么?(是月亮中的宫殿吗?往后看“我欲”中的“归”字该怎么理解?回去。(苏轼想回到天上去吗?(生齐笑)大家都笑了,从你们的笑,我看到了两个字:不是。那这个归去是回到哪儿去呢?(启发)实际上,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要与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大家可以联系一下作者的生平遭遇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回到朝廷吧?对。(“不知天上宫阙,”这一句,作者关心的是朝廷。(那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中的“琼楼玉宇”又指什么?还是指朝廷。(你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作者当时很想回到朝廷。“欲”字,(作者想回朝廷,能回吗?不能。(从哪看出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中“恐”字说明苏轼害怕回去。(他怕什么?“寒”。(“寒”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冷吗?不是。(那指什么?心理上的恐惧吧?具体好象是指朝廷中的诽谤、中伤。你回答得太精彩了!时刻不忘作者生平。苏轼被贬,就是因为在朝中受小人的诽谤和中伤。虽然他想报效朝廷,但心生恐惧。(那最后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什么意思?“人间”指什么?“人间”就是指“地方”,包括密州在内。(在人间好还是在天上好?从书上注解何似看,作者认为在人间好在“地方”作官好。“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已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的月下独酌也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在地方,天高皇帝远,在地方,没有排挤、没有诽谤和中伤,所以他觉得留在地方为政好。(作者在这里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变化?请用两个字概括。“欲”和“恐”。作者在上阕中表达了想回朝廷但又恐惧害怕的心情。(大家回答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插入幻灯,显示上阕概括内容)上片写望月饮酒,主要抒发词人对人生的感慨。苏轼经受过政治上的挫折,面对朝廷激烈的斗争,只能将满腹的疑问借助“把酒问青天”,引起对人生的思考,发问“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苦闷的情感并未延续下去,“我欲乘风归去”“起舞弄清影”两句又表露出作者对人生不懈的追求,尽管“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人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人世的思想战胜了。(接下来我们齐读一遍上阕。读的时候,同学们都展开想象,你就是那天晚上的苏轼,你现在不是在念,而是在“吟”,所谓的吟,就是抑扬顿挫地读。从声音和语调上读出词的意境来。(非常好!我看见有些同学摇头晃脑,很投入。,老师感觉你刚才不仅神色投入,而且语速、语调也很到位,现在,能请你给大家示范朗读一遍吗?现在我们来看下阕。请大家先朗读一遍。像同学,带着情感去读。(有进步。不过,还需逐字逐句地揣摩。“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作者因何而失眠?应和了序中哪一个句子?“兼怀子由”。(太好了!这就是说,作者在下阕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怀子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书上注解说是月亮没有人世的愁和恨,月亮会有感情吗?不正确。这里应该是作者恨月亮老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圆,是作者在恨。好,此时作者是感伤离别的。(作者因什么而恨?因为与亲人别离,也因为被贬。(好!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理解?难。(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恰好也是苏轼的看法。所以他说“古难全”。既然认识到了人生的艰难,作者是不是就认命了?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的情感有没有什么变化?有变化。因为作者认识到自然和人生共有的规律,所以他不再悲观消极,而是充满期待和祝愿。(你从哪里看出了期待和祝愿?但愿。(“但愿”怎么解释?只希望。但,是副词,只。愿是动词,希望的意思。(作者在下阕中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变化?用词中的两个字来概括。“恨”“愿”。表达的主要是对七年未见的弟弟子由的怀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到底是什么意思?】作者已经认识到,任何事情都不会因为我们的喜好而改变,虽然我们不想和亲人别离,但别离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作者只有提出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和弟弟子由能够年年平安,虽相隔千里,但可以共享美好月光。理解到远别的人可以“千里共婵娟”,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以美好境界结束全词,与上片结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我们把下阕再齐读一遍,注意感情把握。不错,这次朗读,同学们基本能注意到词意的感情色彩,很好!现在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回到小序中,还记得刚上课时给大家提的问题吗?现在有答案了吗?在这首词中究竟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作者在上阕主要抒发了自己想回朝廷而又心怀恐惧的矛盾思想;下阕主要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你真聪明,刚学完就归纳出来了。(师出示幻灯显示全词概括内容)下片抒怀,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感悟一下苏轼当年的情怀(齐读)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所谓“余词尽废。”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教育学专业题库-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教育策略
- 2025年乡村医生农村常用药物使用试题型:药物剂量计算与调整考察
- 2025年大学《航空运动》专业题库- 航空运动专业的实践实习工作计划
- 考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专题测评试题(含详细解析)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教学反思与案例分析试题
- 2025年大学《越南语》专业题库- 越南语方言句型研究
- 2025年大学《航空运动》专业题库- 航空航天领域的飞行器综合性能评估
- 2025年大学《捷克语》专业题库- 捷克语专业的母语与外语对比研究
- 计算机oa考试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内科护理学专项病例分析专项试题
- 第12课后印象派与西方现代派美术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旅行社运作模式及经营效益预测报告
-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全套教学课件
- 八年级物理单位换算专项练习
- 中国书法艺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美术学院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 三年级数学加减简便计算400题及答案
- 审核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方法
- 《孙子兵法及影响》课件
- 培训人才发展体系搭建
- 《呼吸与健康生活》参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