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影评-从《螽斯》到《星际穿越》的生殖崇拜之旅.doc_第1页
星际穿越影评-从《螽斯》到《星际穿越》的生殖崇拜之旅.doc_第2页
星际穿越影评-从《螽斯》到《星际穿越》的生殖崇拜之旅.doc_第3页
星际穿越影评-从《螽斯》到《星际穿越》的生殖崇拜之旅.doc_第4页
星际穿越影评-从《螽斯》到《星际穿越》的生殖崇拜之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螽斯到星际穿越的生殖崇拜之旅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诗经国风螽斯 从螽斯到星际穿越,相隔数千年,不知几万里。但如果宇宙真是五维的,时间在第五维度上发生弯曲,虫洞出现,从螽斯到星际穿越就只有一步之遥。就好像白纸上两个黑点,相距很远,但二维的白纸在三维空间里发生弯曲,两个黑点就可以无限接近。 诺兰的星际穿越的确烧脑,也引爆了影迷的极大热情,各种评论纷至沓来,各种科普也趁势刷屏。我满怀热情地看完这部片子,却仿佛听到了“宜尔子孙振振兮”的亘古歌唱,于是得出了上面这个结论。因为它们的目标如此一致:繁衍! 我要说的是,诗经里很多篇章都是和结婚生子有关的,展现了中国古代先民对生殖能力的顶礼膜拜,螽斯是其中一个代表。而星际穿越是现代人类的生殖崇拜,是诺亚方舟在现代意识里的重现。 现代人选读诗经时,往往会忽略掉螽斯这一篇,大概是因为觉得它过于简单,没有太多的内涵可以深究,古人基本上已经将它的意思说得很明确了。诗序:“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朱熹诗集传:“故众妾以螽斯之群处和集而子孙众多比之。”都是说这首诗告诉了人们子孙众多是人生之大幸福的道理。 像方玉润这样开明的诗学家则提出了“不可泥求”的读诗观,直言经学家们读诗喜欢穿凿附会,一概都要扯上文王与后妃,实则是有悖“诗经原始”。他说,这首诗“措词亦仅借螽斯为比,未尝显颂君妃,亦不可泥而求之也。读者细咏诗词,当能得诸言外。”当然,借螽斯为比,所比的是什么,方玉润并没有否定其对子孙众多的歌咏。 子孙,是生命的延续,承载着家族的希望,更担负着人类的繁衍之责。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承袭着“多子多福”“生生不息”的生命理念,这种理念可以追溯到原始先民的各种图腾。庄子天地记载了“华封人三祝”的故事:“尧观乎华。华封人曰:请祝圣人,使圣人富,使圣人寿,使圣人多男子。”在尧的时代,“富、寿、多男子”就是见面最热忱的祝福。列子汤问则记载了“愚公移山”的民间故事,更表达了古之先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美好愿景。 为什么会“借螽斯为比”?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螽斯就是蝗虫、蝈蝈之类的昆虫,是直翅目昆虫的一个科,全世界有6800多种。法布尔的昆虫记中记载了白额螽斯、蝈蝈、蝗虫等多个螽斯科的昆虫,它们一个共同的特征是繁殖能力极强,一窝可以产下20到30枚卵,其中尤以蝗虫为甚,一年之内可产下两到三代。 中国古人一般将蝈蝈和蝗虫统称为“螽斯”。我认为螽斯里的“螽斯”,是蝗虫的可能性更大。中国古代农业社会里,蝗虫入侵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凡飞蝗掠过,必满目疮痍,正所谓“曾是蝗虫盖地皮”。先民们对于蝗虫带来的巨大灾难,由痛惜而生敬畏,“蝗虫本是飞来物,天遣来为百姓灾”,即是天遣而来,必有神秘原由,害虫由是衍生为图腾,而这种图腾恰又暗合了先民对生殖能力的崇拜。据说大禹的的名字也来源于此,说文解字对“禹”的注释即为“虫也”,这个虫应该就是指的蝗虫。 螽斯和他前面的一首樛木、后面的一首桃夭,可能是三千年前婚礼上的赞歌。那应该是一场十分隆重而热烈的仪式:新郎新娘出场,族人们团团围住,手舞足蹈,边跳边唱,一首接着一首,赞美新郎,赞美新娘,祝贺新郎新娘“子孙满堂”,像螽斯一样种族兴旺。由此还产生了一个专门祝福新人的成语“螽斯衍庆”。如今,很多地方仍然有结婚时在婚床上放上红枣、花生、桂圆等物的民间习俗,图的就是“螽斯衍庆”的兆头,正是这种生殖崇拜的残留见证。 实际上,中国古代生殖崇拜的对象还有很多种,例如鱼、蛙、龟等等,俱是远古部落时代的重要图腾,这些图腾通常都与生殖和繁衍的能力息息相关。鱼、蛙、龟不仅具有与人体器官象形的特征,而且是繁殖力极强、生存力极强的动物,原始初民以此寄托繁衍不息的美好愿望。正如黑格尔所说:“东方所强调和崇拜的往往是自然界的普遍的生命力,不是思想意识的精神性和威力,而是生殖方面的创造力。”“更具体地说,对自然界普遍的生殖力的看法是以雌雄生殖器的形状来表现和崇拜的。” 闻一多说:“在原始人类的观念里,婚姻是人生第一大事,而传种是婚姻的惟一目的。”“生子的欲望在原始女性是强烈得非常,强烈到恐怕不是我们能想像的程度。”他有专门的文章说鱼论述了中国古代的鱼崇拜。在出土的古代文物中,鱼是十分普遍而分布广泛的图案和纹饰,尤其以双鱼图最为常见。双鱼形似女性生殖器,而鱼的多产又是生殖能力的象征,因而成为远古先民的图腾。闻一多说:种族的繁衍如此被重视,而鱼是生殖力最强的一种生物,所以在古代青年男女间,若称对方为鱼,那就等于说:“你是我最理想的配偶!” 蛙是中国古代的另一个图腾,蛙纹图形在出土的史前文物中也十分普遍。据社会学家研究,不仅在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里,鱼、蛙图腾的特征明显,西北地区的马家窑文化里,也常见蛙纹图案,一些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也能找到蛙图腾的遗迹。蛙和鱼一样,也是生殖能力强盛的符号,蛙的腹部深,形似母腹,产子甚多,每到春季,池塘边蛙卵黑压压成片,夏秋时节,更是“听取蛙声一片”。这和螽斯、鱼在文化人类学上都有如出一辙之妙。一些学者还认为,中国神话传说中抟土造人的始祖“女娲”,即是由雌蛙图腾演生而来的神。 为什么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十分强调和崇拜自然界的这种繁殖力、生存力?这与中国人所处之“黄土黄河”生存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黄土黄河”是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也是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摇篮。史料所记载的早期社会,包括尧、舜、禹时代,社会管理的主要功能在抵御这些自然灾害。孟子腾文公上载:“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水逆行,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这便是那个时候人们的生存状态。 柏杨中国人史纲一书中说,“黄河每一次改道,都是一场恐怖的屠杀。仅次于改道灾难的小型泛滥,也每次都造成人畜的可怕伤亡。所以黄河也是世界上吞没生命财产最多的一条河流。”“尼罗河泛滥后留下的是沃土,黄河决口后留下的却是一片黄沙。然而就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产生了灿烂的古中国文明。”一场灾难往往造成的是人口减少、部落势微、族群衰落,由是先民就只有祈求能够多生多育,“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当然,生殖崇拜在全球文明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男女生殖器崇拜的遗物和遗迹,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这也不难理解,在远古人类的活动中,自然环境时时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只有生殖是一种神圣的力量,可以让人类获得繁衍的机会,也从性的愉快体验中获得灵魂的升华。但是,东西方生殖崇拜的文化差异在于,东方文化强调了前者,即“生殖方面的创造力”,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了后者,由性而生的“思想意识的精神性和威力”,所以在西方的图腾里,往往与性器官直接相关联的居多,而象中国古代这样与繁衍能力相关联的较少。造成这种差异,可以归结到生殖崇拜幕后的灾难哲学。 不过东西方文明都会面临“终极灾难”的考量,这时候人类共同的思考命题就是人种的存续。“末日预言”几乎存在于所有文明的神话传说、神学体系中,但同样由于生存环境的差异带来文化归宿的不同,末世哲学也有不同。 中国哲学中,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宇宙又经历了“三番洪水泡天庭”,“才有人苗世间存”。但是,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战败的共工怒触天柱不周山,将天撞破一个大窟窿,天河之水注入人间,人类世界末日即将到来。造人的女娲不忍心自己的艺术作品就此覆灭,于是炼五色石补天洞,捉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挽救了人类。 而在西方,亚当夏娃繁衍了人类,子孙无数,罪孽也无数,上帝要用洪水实施大毁灭,却命诺亚造方舟,带上妻子、儿子、儿媳,以及洁净的畜类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一公一母,空中的飞鸟七公七母进入方舟,留下了生殖的种子。 中国哲学的主流是“反求诸己”,求人不如求己,人定胜天,既使是末日来临,他们仍然相信天窟窿可以补上。而西方是一种“听天”“由性”的哲学,宇宙万物都有神灵的创造,人类并非万能,只能顺势而为。末日到来之时,逃避才是硬道理。我想,这也是今天西方科幻作品如此丰富多彩而又深刻的原因吧。“反求诸己”的结果是道德的自律和内心的强大,但也是思想的禁锢;而“听天”“由性”却是对宇宙的敬畏,是信马由缰的思想驰骋,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源不断。 科幻是现代人类的图腾,是古老的生殖崇拜在现代社会的复生。在这个由墨菲定律主宰的四维世界里,人类正面临的越来越普遍而沉重的灾难,自然的灾害和社会化的灾难,随时都在威胁着人的生命,恐惧和焦虑成为现代人的普遍情绪。科幻是一种释压器,如同远古时候人们围着象征生殖器官的图腾边舞边唱。近年来许多优秀的科幻电影,关注的都是这样一个终极命题:末日的灾难降临,人类已经无处遁身,存续生命的种子、保留人类的希望,才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神秘代码里的外星飞船,2012里的现代方舟,星际穿越里的旋转飞船其使命和螽斯是一样的。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可以解释现代图腾与远古崇拜的内在联系。虽然表象上有很大的技术性不同,但是内在象征性却是一至的。科幻作家索耶描述了超越四维时空的第五维度,那就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这种无意识源自四维生命共同的大脑五维空间里的母体。在星际穿越里,“他们”给了人类提示,告诉人类穿越时间弯曲的虫洞,生命就可以继续繁衍。“他们”是谁?我想就是这个五维空间里的母体。 如果你对我的臆想表示怀疑,你也可以用弗洛伊德解梦的方法去观察电影里那些细节,那一个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充满战斗力的航天飞机,旋转的圆环形飞船,以及他们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对接。你想到了什么?还有,那个绚丽夺目的圆球形虫洞,Coopert和Amelia穿过了虫洞,在这个如同湿润洞穴的时空隧道里,Amelia和“他们”有了第一次的接触,这个接触让她感得如此兴奋、如此神奇而又似乎熟悉。到这里,你或许已经明白,人类看到了母体的“子宫”,穿越了母体的“产道”,实现了繁衍和重生。 “人类发源于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