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a宗法观念已大大加强b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c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d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解析】根据“商朝晚期”“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可以得出宗法制度,故a项正确。【答案】a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解析】夏、商、周设立的秩官、卜、太史等官职既掌握神权,又掌握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选c项。【答案】c3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于陈(地名,今河南淮阳),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这表明“陈”源于()a出生居住地b古代的官职c周朝分封制 d父祖辈的字【解析】陈为舜的后裔的封地,这体现了周朝分封制。【答案】c4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据此可知()a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b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c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d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解析】古文意思为:昔日周公因为两位叔叔不同心,所以把亲戚分封到各个诸侯国,屏卫周朝。表明分封的目的是屏护周期,故b项正确。【答案】b5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笑。”这段材料反映出()a各诸侯皆与周王同姓,血脉相连b分封制下,诸侯有拱卫王室的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周王朝时中央已高度集权【解析】周朝建立以后,曾分封同姓亲族和功臣为诸侯,以为屏藩。诸侯的权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所以应选b项。【答案】b6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分封制()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诸侯王进行武力兼并的同时,对被兼并的地区进行文化渗透,从而传播了周王朝代表的中原文化,故d项正确。【答案】d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解析】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制度。“三家分晋”说明分封制被破坏,a项正确;b、d两项在题干中无从反映,也不符合史实;c项易误选的原因是对分封制的理解出现偏差。【答案】a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a世官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解析】按照宗法制的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答案】c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解析】大夫田常自立为国君,可见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遭到破坏,但不是“废除”。【答案】c10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解析】王国维认为,兄弟之间的血缘没有父子近,所以兄弟之间不免有“争位之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多把位置传给儿子,而不是兄弟。由此判断,这是关于宗法制的描述。【答案】b11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解析】题干中涉及了宗法制和分封制两种制度。c项是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特点进行概括的结论,符合题意;a项只涉及分封制;b项只涉及宗法制;d项只涉及礼乐制度。【答案】c12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解析】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宗法制是通过分封制表现出来的,分封制也是严格按照宗法制的血缘关系来实行的,伯禽是周公的长子,而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天子是鲁国绝对的大宗,其他大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在鲁国内部,鲁国国君是大宗,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引起管叔、蔡叔等贵族的不满,纣子武庚拉拢二叔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二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周初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有关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信息。(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答案】(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大宗与小宗的划分是相对的;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材料三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对卿大夫、士进行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同样对上负有纳贡、服役、作战等义务。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设置官员、征派赋税、建立武装等。材料四周王曾派人向鲁国“告饥”“求金”“求车”。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请回答:(1)齐国和鲁国分别是姜尚和周公长子伯禽接受周王分封而建。周王分封诸侯的目的是什么?姜尚和伯禽受封的理由又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作为受封的诸侯,你要为周王尽哪些义务?(3)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你是否一切都要听命于周王?(4)上述史料中周王和诸侯之间关系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重大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历史沿革变迁情况。第(1)问,考查分封制的目的和对象。第(2)问,根据材料回答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第(3)问,从材料中提取诸侯在封国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特殊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
- 地质细则考试题及答案
- 海底世界课件绿色圃
- 安全驾驶培训信息课件
- 包票合同模板6篇
- 2026届山东省日照市高新区中学化学九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图文排版考试题目及答案
- 公司股东内部转让股权合同4篇
- 2026届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威海市重点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生鲜乳运输管理制度
- 测绘保密自查管理制度
- 测绘数据保密管理制度
- 2026高考作文备考之题目解析及范文素材:觉醒是一种持续的心态
- 2025年《网络营销》课程标准
- DB32-T 5092-2025 低压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数据采集要求
- 儿童VTE防治课件
- 2025年中国微网雾化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即墨区离婚协议书
- 别墅设计全套方案
- 精神患者监管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