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 课件(51张).ppt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三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 课件(51张).ppt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三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 课件(51张).ppt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三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 课件(51张).ppt_第4页
人民版必修三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 课件(51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一 出鬼入神 的书法艺术1 汉字的演变 1 起源 刻画在 上的简单符号 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 演变 甲骨文 商 金文 秦 隶书 汉 草书 楷书 行书 陶器 小篆 2 书法的含义和特点 1 含义 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 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 特点 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 表现感情 气势和意境 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3 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秦代 汉魏 汉末 柳公权 晋代 楷书 王羲之 苏轼 写意 性 张旭 二 画中有诗1 起源 1 石器时代 在陶器上绘制图形 刻画在岩壁上 描绘在地面上的画作 2 先秦两汉 盛行帛画 漆画 壁画 和画像砖 3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画像石 中国画 2 类型 1 按题材分 人物画 花鸟画三大画科 2 按表现技法分 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山水画 3 代表 意境 士大夫 三 金声玉振1 先秦 音乐艺术已较发达 石器时代的骨笛 陶埙和战国的 等乐器 2 秦汉 设立 形成 相和歌 和 清商三调 等新的音乐形式 3 东晋 形成清婉 细腻 柔美的南国 清商乐 编钟 乐府机构 4 南北朝 隋唐 总称燕乐 以歌舞大曲的排场上演 乐器繁富 规模宏大 5 明清 戏曲音乐繁荣 器乐艺术发达 产生 霸王卸甲 等名曲 十面埋伏 四 宫廷舞和民间舞1 宫廷舞 1 特点 多为帝王 或表现歌舞升平 比较华丽工整 结构严谨 2 演变 夏商产生 周朝制定礼乐制度 汉代设乐府 鼎盛 明清趋于衰落 歌功颂德 隋唐 2 民间舞 1 特点 反映人民的 状况和情感 喜闻乐见 2 演变 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南北朝 展示了 胡舞 风范 宋代兴盛 生产生活 西凉乐舞 五 戏曲1 渊源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 隋代的 四方散乐 的杂技歌舞 2 宋代 曲子词 鼓子词 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 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3 元代 出现 表明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4 明代 传奇剧兴起 乐舞百戏 唐代 元杂剧 5 清代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1 形成条件 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 吸收了昆曲 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 2 开始形成 乾隆年间 进京 为京剧诞生奠定基础 3 正式形成 年间 徽汉合流 兼收昆曲 秦腔等地方剧种的唱腔 京剧形成 四大徽班 道光 4 主要特点 主要唱腔有二黄 西皮两个系统 分为 四大行 5 地位 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是中国文化的 国粹 之一 生 旦 净 丑 微点拨 1 中国文字起源于原始社会 甲骨文只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但不能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2 汉字的发展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3 书法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 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微探究 思考 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字体 其特点是怎样的 提示 行书和楷书 行书 工整清晰 飞洒活泼 楷书 字形方正 规矩严整 较强的实用价值 微探究 材料南宋赵孟坚的 墨兰图 思考 该画属于什么类别 此类绘画的精髓是什么 提示 文人画 精髓 表现个性 借物抒情 追求神韵意趣 微点拨 1 中国绘画的演变特点 画的用材由多样化到单一化 绘画理论逐步成熟 由以人物画为主 逐步以风俗画 写意画为主 画的题材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 2 中国画的题材是丰富多彩的 除了山水画 花鸟画和人物画 还有很多题材都可以入画 例如 宗教画 风俗画 还有小说里面的插图等 微探究 思考 据图片归纳概括唐代乐舞艺术的特点有哪些 并分析其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特点 成就辉煌 受西域和周边邻国影响 风格多样 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 原因 唐代国力强盛 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对外开放 政策开明 文化交流频繁 这就为乐舞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微点拨 1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 而不是京剧的形成 京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最高成就 2 京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 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流传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加以珍惜和保护 微探究 材料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说唱脸谱 歌词思考 据材料概括京剧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 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京剧有固定谱式和行当 史论要旨 1 古代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先后产生篆 隶 草 楷 行等五种字体 涌现出众多书法名家名作 2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形式众多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山水画 人物画 花鸟画 文人画 风俗画等画种 其中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 文人画强调个性 追求抒情写意 3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由秦汉时期的歌舞发展而来 宋代产生正式的戏剧形式 元代戏剧走向成熟 清代京剧集中国戏剧之大成 成为中国的国粹 4 中国古代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 民间和宫廷相互融合发展 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结构图示 主题古代中国的书画艺术 史料研析 1 汉字的演变材料一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 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 至今仍充满活力 下图以 虎 象 鹿 鸟 四字为例 分别展现了 汉字七体 的风采 1 据材料一分析汉字在演变过程中 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提示 由繁到简 逐步规范化 稳定化 材料二 中国文字 具有三美 意美以感心 一也 音美以感耳 二也 形美以感目 三也 鲁迅 2 材料二中鲁迅评价了汉字的哪些特点 提示 汉字与书法相伴 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汉字是形 音 意的完美结合 2 书法艺术材料怀素 自叙帖 3 材料属于什么书法字体 它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材料属于草书 特点 笔画简约 勾连不断 线条流畅纵情 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3 绘画艺术材料 4 材料作品是什么画种 其特点有哪些 提示 画种 文人画 特点 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强调个性表现 集文学 书法 绘画及篆刻等艺术为一体 史论总结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与时代变迁的关系1 魏晋南北朝 1 特点 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楷书 行书 草书臻于成熟 2 关系 社会的变迁影响了人的心理 士人群体渐趋形成 书法成为其追求神韵 意境和风骨的理想形式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为书法技巧的提高提供条件 2 隋唐 1 特点 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注重规范 风格多样 2 关系 国家统一 经济发达 文化繁荣 思想开放 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和进取精神 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宋代 1 特点 崇尚意趣 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2 关系 市民阶层兴起 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理学产生和发展 使人们在审美上出现强调表现心境和易趣的新特点 社会上重文风气的形成 4 明代 1 特点 平民化 世俗化 强调个性创造 2 关系 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封建政治 思想专制强化 深化点拨 书法的发展 一般是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追求实用性 二是追求美观 注重表意 三是社会变迁影响了书法家的心理 主题古代中国的戏曲艺术 史料研析 1 元杂剧的形成材料至 元 中叶以后 杂剧家悉为杭州人 盖杂剧之根本地 已移而至南方 岂非以南宋旧都 文化颇盛之故欤 盖自唐宋以来 士之竞于科目者 已非一朝一夕之事 一旦废之 彼其才力无所用 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1 依据材料 分析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的原因 此外 你认为元杂剧繁荣还有哪些因素 提示 原因 南宋故都 文化繁荣 人才汇聚 废科举 儒士移情于词曲 其他因素 商业繁荣 统治阶级娱乐的需要 市民阶层文化心理的需求 2 戏曲的功能材料一金阊 今苏州城西北 商贾云集 宴会无时 戏馆数十处 每日演剧 清 顾公燮 消夏闲记摘抄 卷上 材料二豆棚茅舍 邻里聚谈 父诫其子 兄勉其弟 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 以为资料 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 历史无异 高劳 东方杂志 农村之娱乐 卷十四 2 据材料一 二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哪些 提示 休闲娱乐功能和社会教化功能 3 京剧的形成材料1845年前后 在进京的湖北演员余三胜 谭志道等人的努力下 西皮和二黄终于交融在一起 皮黄戏正式形成 京剧终于诞生了 最早的京剧就从西皮和二黄中各取一字 称为皮黄戏 彭飞 中国的戏剧 3 材料体现了京剧的哪些特点 提示 京剧是在吸收了其他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后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主要唱腔有西皮和二黄两个系统 史论总结 京剧形成的原因和艺术特色1 形成原因 1 北京的中心作用 清代的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戏曲舞台十分活跃 这就为徽剧 汉剧等融合形成京剧提供了舞台 2 封建政府的推动 乾隆年间 乾隆皇帝为庆祝八十寿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