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封建地主阶级向资产阶级妥协b.发展资本主义c.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d.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解析:1861年改革是在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和巩固沙皇专制统治而进行的。答案:d2.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b.付出高额赎金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壮大,他们和农奴制残余互相勾结盘剥农民,广大农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答案:a3.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解析:1861年改革使俄国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资金、市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d项要注意,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或资产阶级统治并未确立,俄国仍是沙皇专制统治。答案:c4.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 )a.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b.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c.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d.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市场,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答案:d5.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解析:依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进行分析。答案:c6.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建立的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c.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d.掌握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解析:a、b两项根据教材很容易判断;c项是根据“有一些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得以进入自治机构”得出的结论;实际掌握权力的仍是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答案:d7.下列说法不符合俄国司法改革的是( )a.亚历山大二世试图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b.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c.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依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司法程序受审d.陪审员由政府部门推选产生解析:陪审员随机抽签选取。答案:d8.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农民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农民可以赎买一半土地份地赎买金额由地主和农民协商确定农奴有权决定赎买哪些地块a.b.c.d.解析:法令规定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答案:c9.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有下列两种观点:观点一: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观点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为巩固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解析:本题是一道极具开放性的题目,命题者思想解放,题目设计灵活,提倡有理有据地各抒己见,这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开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要确立好观点,到底是赞同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在此基础上再分析说明自己的理由,切忌主次不分,观点不明。参考答案:同意观点一可从以下角度回答:主要原因在于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便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改革也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获得了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意观点二可从以下角度回答:从改革内容上看,它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合法”的掠夺。其表现为:最好的农田为地主所有;农民所得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份地要小,而且还要交纳高出地价数倍的赎金。所以,当农民“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他们大多数无法独立经营,只能向地主租地、借款,失去的枷锁又被重新戴上。从政治上来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封建的沙皇专制制度。所以说这次改革实质上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从1861年起,俄国1176个庄园的农民暴动,并一直持续到1864年。这些充分说明了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10.材料一:废奴法令原文影印件材料二:托尔斯泰小说复活中的插图:法庭材料三: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这些机构由选举产生,主要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务。(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的哪一方面的改革?如何评价?(4)综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对俄国19世纪中期的改革有何认识?解析:从材料中寻找的破题口,即1861年农奴制改革。结合所学知识组织作答。参考答案:(1)废除农奴制,农民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农民可以赎买一半土地,赎金由地主与农民协商确定,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2)废除旧的等级法院,所有人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3)地方自治改革。地方自治机关对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但它并没有触动原来的政府机构,使政府当局与城市杜马冲突不断。(4)“解放”法令、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是继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对农民严重不公,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近高考11.(经典回放)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区别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点是( )a.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b.维护了贵族地主的利益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提供了对外扩张的条件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统治阶级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答案:a12.(经典回放)阅读下列材料: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节选):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请完成:(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2)依据俄国社会发展情况评述上述材料对俄国经济的影响。解析:本题第(1)问答案直接来源于材料,可在正确处理材料的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出答案;第(2)问一定要重视问题强调对“经济”的影响。参考答案:(1)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土地仍归地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桥涵养护管理办法》
- 专款服务票据管理办法
- 苗木类资产管理办法
- rohs测试管理办法
- 仓储作业订单管理办法
- 自保件品质管理办法
- 调度业务运输管理办法
- 综采队日常管理办法
- 证券开户与管理办法
- 街道专属网格管理办法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t课件(完整版)
- GB∕T 6546-2021 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
-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思考点学思之窗问题探究)参考答案
-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2014年7月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3版-张永红)教学课件1754
- 医学资料冠心病英文版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干法——稻盛和夫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角角边”定理)》课件(共26张PPT)
- 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讲解
- 乳铁蛋白与骨质疏松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