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备课教案年级 高一 学科 历史 总计第 1 课时课题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型授新课主备人黄茹教材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识记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2) 识记内阁制的出现和发展(3) 识记清楚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4) 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5) 理解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加强了君主专制2. 过程与方法(1) 将教材的部分内容设计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史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2) 通过阅读分析教材材料和补充的相关材料,学习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体会原始材料对认识历史的作用。(3) 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2) 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情分析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重点难点重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法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学法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发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下两种学习方法:一是观察学习法,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期望学生在运用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二是思辨学习法。通过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创设各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1导入设计出示材料:官员商朝礼仪的变化: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代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商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师):认真阅读材料。思考:两汉、隋唐和明清时期的官员上朝时,礼仪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生):(师):官员上朝时的礼仪由站着(两汉)坐着(隋唐)跪着(明清)。这种变化说明皇帝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而官员地位(包括宰相)在逐渐下降。到明清时,君权更加突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2.授新课一、 宰相制度的废除大家阅读第一个子目的内容,思考: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为什么到明清时被废除了呢?是什么原因促使它发生的?(生):(师):(补充总结)依据同学说的我们可以分为一下几个原因。明初初年,胡惟庸任宰相时,权倾朝野,骄恣擅权,他的种种行为已经直接严重威胁到了皇权,最终找来了杀身之祸,胡惟庸案也就成为宰相制度废除的直接原因;此外宰相制度的废除还有它的历史原因,在上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得知,在元朝后期,宰相的全是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致使皇权不稳。明太祖朱元璋正是鉴于这一点一直对丞相的使用存有戒心。大家刚才已经阅读过历史纵横的内容了,思考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削弱地方权利?(生):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师):朱元璋在地方采取的措施虽然使地方军政大权归于中央,当另一方面又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过大,这就成为了宰相制度废除的具体原因。那么,同学思考下,尽管宰相职权有所扩大,但如果他还是在皇帝在控制之下,并不能威胁到皇位的稳固,是否有必要一定要废除它呢?(生):没必要(师):对!因此我们就能很容易的了解到宰相制度的废除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相权的过大,已经威胁到皇权的地位,迫使明太祖朱元璋不得不废除宰相制度在我国,提起“宰相”,可谓无人不知。辅助皇帝,统领群僚。纵览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宰相”,其实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宰相”并不是一个正是的名称。我们可以回忆下,在以往的朝代中,“宰相”的正是官名有秦汉的丞相;唐代的中书、门下和上书的三省长官;宋代是中书门下的最高长官,元代为中书省的长官。尽管“宰相”不是某种管制正是的名称,但这个称谓却是十分贴切的,通过查阅字典,我们可以知道“宰”的本义为“主宰”,“相”的本义是“辅佐”,这两个词将宰相的特点进行了高度概括,辅佐皇帝,统领百官。请同学们结合这两个特点和以前所学知识,讨论在封建社会宰相的存在有何作用?大家这里请注意一点评价一个事物的时候一定要一分为二的看,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通史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全面的看待一件事物。(生):积极: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消极:相权过大,威胁皇权,造成君相矛盾,政局动荡。(师):通过同学的总结我们就不难理解宰相制度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它使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解决了君相之间的矛盾,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二、 内阁的出现(师):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其用意在于一劳永逸地解决君相矛盾,但废相之后,宰相制度的积极作用也就自然消失了,这会造成什么消极后果呢?(生):(师):所用的国家大事都要由明太祖一个人来处理,而且这些军国大事不可以有任何一点疏忽。明太祖曾在8天之内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他没有那么多精力来处理如此繁重的国家大事。(皇帝个人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往往失之偏颇,草率)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内阁制由此开始。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内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明太祖时期,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不过为防止让他们对皇权构成威胁,明太祖将其品秩仅定位正五品,而且所有的国家大事仍由自己独断专行,殿阁大学士少能参与决策。殿阁大学士的设置,为后来的内阁制度奠定了基础。明成祖时,先后选拔翰林院官员为殿阁大学士,充当自己的顾问,顾问之职又由翰林院移至内阁。尽管此时阁臣的品秩仍是正五品,且不置官署。但相对明太祖时已经开始参与机密事物的决策了,地位有所提高。至此,明代的内阁制度正是确立。明宣宗时,已授予阁臣票拟之权,可对大臣的各种奏章拟出处理意见工皇帝批答时采用,而且此时的一些阁臣已有了加封的职衔,虽然只是一种荣誉性的虚衔,只支付俸禄而不任职事,但其管制却变成了从一品,超过了六部尚书的正二品官阶,从根本上改变了洪武朝以来殿阁大学士低下的政治地位,不过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当时的朝位班次,阁臣列于六部尚书之下,但不管怎样 与前明成祖相比,内阁制度又得到一定的发展。至明神宗时,内阁首辅权势显赫,在朝位班次上,阁臣已经列为六部尚书之上,成内阁的下属机构,至此内阁制度达到全盛。通过阅读历史纵横部分我们可以得知,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时期,权压六卿,俨然为真宰相。注意老师这里说的是“俨然成为真宰相”,那是否意味着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呢?请同学试着从二者的权力来源,职责,任免以及对皇权的影响四个方面来进行考虑。(生):(师):通过对内阁首辅与宰相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二者是不可以等同的。内阁的职权仅以侍从咨询为主只是作为皇上的顾问,它的机构性质并非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由此可以看出它并不能制约皇权,只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三、 军机处的出现通过前两个子目的学习,我们已经看到明朝的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但最后还是不可避免地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朝。清朝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它也沿袭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且在明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致达到顶峰。首先在皇太极在位时期,仿照明朝的制度,置六部,设内阁,但是内阁主要负责奏章票拟,没有什么实权,其主要作用的中央行政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每当召开会议时,皇太极就会召集八旗旗主一起来商讨军国大事,在这个名义下,很多事情都是由八个旗主决定的,皇太极一个人做不了主。这样,他的皇权受到了限制,虽然是皇帝,可还是要听从议政王大臣会议所作的决定。康熙帝时,设有南书房,翰林院学士入职,参与机务,起草谕旨。议政王大臣会议会议,内阁,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皇权得到扩大。到了雍正时期,选亲信,满汉官员任军机大臣,商讨军国大事,跪受笔录,传谕旨。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内阁名存实亡,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下面我们就通过阅读材料,来具体了解下军机处。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承旨、下达)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请大家谈一下通过你对军机处的观察,你对军机处的设置有何感受?(生):(引导学生感受到军机处的布景十分简单)(师):其实军机处不仅整个结构、内景简单。它的机构人员也十分简单,不像内阁人员庞杂,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最多而不过三四十人。这是军机处的特点之一“简”。特点之二“速”,就是办事效率高。军机处一切又大臣,章京办理,皇帝有旨得随时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交兵部直接发出,或采取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加快了办事效率。最后就是“密”,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必须退出。最重要的是,在军机处中军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至此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明清时期主要是采取废除宰相,设内阁,之后又设军机处等一系列措施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最终达到顶峰。那么请同学讨论一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生):(师):同学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对明清的君主专制进行下总结。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名君主专制的加强是与当时社会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它对当时社会起过一些积极作用。一是政治上,这种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该时期我国各民族之间在不断的交流,融合,版图也在不断地扩大,而专制主义也在不断地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的。此外,在这种高度集权制度下,行政管理效率比较高。纠正前期的弊端,提高办事效率,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沂二模地理试卷及答案
- 广誉远中药面试题及答案
- 美食行业活动策划
- 公务员面试木桶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辽源面试题及答案
- 恒力集团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海南航空校招题库及答案
- 公务员考试睡眠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考试实施试题及答案
- 2026年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广东深圳市龙华区招聘社区网格员72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服装店店长岗位职责详述
- 工业废水处理工岗位标准化技术规程
- 2026年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私宴接待流程标准化管理
- 2025年农商银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 (14)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日常修订版(2017年版2025年修订)
- 《Web前端开发(JavaScript)》技工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安徽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代招聘芜湖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企业招聘工作人员8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中级育婴员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计划-Training-Plan-for-Enhancing-Job-Skills-of-Intermediate-Childcare-Worker
- 跨境电商税务合规及操作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