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1 酝酿中的变革 课件(24张).ppt_第1页
人民版选修1 酝酿中的变革 课件(24张).ppt_第2页
人民版选修1 酝酿中的变革 课件(24张).ppt_第3页
人民版选修1 酝酿中的变革 课件(24张).ppt_第4页
人民版选修1 酝酿中的变革 课件(24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戊戌变法 第一节酝酿中的变革 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九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 1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 简述康有为 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第一节酝酿中的变革 英国议会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1861 1865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 德国统一与宪法1871年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 世界之潮流 变革旧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 国际 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 思考 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在政治 经济领域经历了什么大变局 反映了什么样的世界潮流 日本的明治维新对亚洲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并以中国为例 列举事件 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 日本作为成功启动近代化的典型 为亚洲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举例 戊戌变法 日本的对外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举例 甲午战争 4 割辽东半岛 后因俄 德 法干涉未能得逞 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增开重庆 沙市 苏州 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 1895年签订 马关条约 国内 思考 中国将面临什么问题 中国岌岌可危 变法呼之欲出 2 国内形势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 经济基础 世界之潮流 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之困窘 封建专制经济落后思想禁锢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则徐 魏源 二 新思想的演进 迈出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 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洋务派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等 只学技术 不学制度 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材料一 乃知其治乱之源 富强之本 不尽在船坚炮利 而在议院上下同心 教养得法 兴学校 广书院 育才于学堂 论证于议院 君民一体 上下一心 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 洋枪水雷 铁路电线 此其用也 郑观应材料二 试观泰西各国 类皆君民一心 无论政治大小 悉经议院妥酌 然后举行 中国则不然 民之所欲 上未必知之而与之也 民之所恶 上未必察之而勿之施也 王韬 早期维新思想家 冯桂芬 王韬 郑观应 中国人学习西方进入了制度层次 维新派新书发布会 购船置械 可谓之变器 不可谓之变事 设邮使 开矿务 可谓之变事 而不可谓之变政 改官制 变选举 可谓之变政矣 未可谓之变法 康有为布衣改制 事大骇人 故不如与之先王 既不惊人 自可避祸 康有为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宣传维新思想 托古改制 合作探究1 如何理解康有为的 托古改制 思想 1 当时康有为为什么要 托古改制 2 托古改制 思想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根深蒂固 策略 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原因 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一方面 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 向西方学习 主张变法改革 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另一方面 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 重难点突破 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梁启超 法者 天下之公器也 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 变则变 不变亦变 变则通 通则久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主张 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变法维新 才是中国的出路 才能救亡图存 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制 主张 兴办新式学校 培养人才 改革教育制度 变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合作探究2 1 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2 他的思想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 倡导民权思想 君权日益尊 民权日益衰 为中国致弱之根源 梁启超 合作探究3 1 严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2 他的思想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康有为称他为 中国西学第一人 弱者常为强肉 愚者常为智役 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 则必强忍魁桀 矫捷巧慧 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 进者存而传焉 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 原富 和 天演论 借用西方进化论学说来宣传维新变法 西方政治学说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变法通议 火山大喷火 传统的儒家思想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 君主专制 民权论 天演论 维新变法 进化论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 进化论 原富 中国西学第一人 变法图存 兴民权 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 5 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 1 内容 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 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 2 实质 是新兴资产阶级与没落封建地主阶级的首次思想交锋 3 作用 解放了思想 为下一步政治斗争做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 三个 要不要 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国际形势 变革旧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国内局势 社会背景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经济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 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建立 合作探究4 戊戌变法的背景 上书皇帝 1 背景 丧权辱国 马关条约 的签订 2 时间人物 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 3 内容 拒和 迁都 练兵 变法 4 影响 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三 士人干政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作用 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制造舆论传播思想 著书立说上书组织学会建立学堂创办报刊讲学论战 1 梁启超在 变法通议 中写道 同治初年 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 日本其兴 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 讨论学业 讲究官制 归而行之 中人之游欧洲者 询某厂船炮之利 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 其在此乎 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 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b 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c 批评洋务派的活动d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2 下列有关康有为成立保国会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a 以保国 保种 保教为宗旨b 与民族危机加剧有关c 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d 是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团体 d c 巩固练习 3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 发生这种变化的内因是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 b c d 4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这里的 进一步发展 是指 提出相对完整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