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2.doc_第1页
十四2.doc_第2页
十四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日期 2011 年 月 日教学内容14.安塞腰鼓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16自然段,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气势。2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3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看图、欣赏录像等方式去领略安塞腰鼓扑面而来的激情。教学难点: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教学资源教材开发:本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精美;课后可引导学生仿写和创写类似的句子,不断丰富语汇,积淀语感。通过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在感官上有所体验,再把这种体验融入对课文的理解。相关材料:1.刘成章简介。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2.腰鼓简介。腰鼓属打击乐器。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约34厘米,两面蒙皮。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腰鼓在民间十分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同时也用于民间秧歌舞。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中国发展流行。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在民间流行极为广泛,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近年来,腰鼓舞已在许多大、中城市的居民中兴起,其主要是自娱自乐,同时也是一种丰富的业余生活。安塞腰鼓起源于安塞一带的民间广场舞艺术,相传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安塞腰鼓刚劲激昂、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浑厚庄重、气壮山河,是陕北民魂的体现,号称“天下第一鼓”。学生经验: 安塞腰鼓是一篇适合朗读的散文佳作。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能够感受到文章的豪放之美。但是,要想说出并且欣赏到它的较深层次的美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预习设计1.思考课后练习3。2.在文中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的地方,认真读读。3.尝试背诵课文1216自然段。学程预设导航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复习回顾课文(2分钟)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安塞腰鼓的吗?(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第二板块:读课文第一部分,回顾体会安静的气氛。(5分钟)1读课文14小节。2.说说读后的感受。预设:这些后生这时候的安静其实是在准备,也就是在酝酿着感情。马上就有一场精彩的场面呈现给观众。3.读好这四个小节。第三板块:欣赏安塞腰鼓的舞蹈场面。(10分钟)1.多媒体欣赏画面。2.说说自己的感受。3【学习单一】(1)默读5到17小节,找找课文中“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句式出现了几次?画下来。(2)读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思考:“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儿?(3)找出具体描写安塞腰鼓“好”这一特点的句子,读读品品,旁边写写批注,(4)时间:6分钟。4自主学习5交流了解相关知识: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第四板块:学习“舞蹈”部分(10分钟)1.欣赏图片。【学习单二】(1)读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2)思考:作者将鼓点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谈感受。预设:作者是用一连串的比喻句来写的,且用短句,读起来急促有力,使我们读起来都没有半分喘气的机会。突出了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预设: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的特点。第五板块:学习“响声部分”(7分钟)1闭上眼睛,聆听鼓声,感受鼓声。2拓展练习:这鼓声碰撞在黄土地上,黄土地也成了 ,也是 。 这鼓声碰撞在天幕上,天幕也成了 ,也是 。这鼓声碰撞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也成了 ,也是 。这鼓声碰撞在我们的心上,我们的心也成了 ,也是 。3.比较朗读。(“隆隆”增强了气势;比喻形象生动,把无形的声音变得有形了。)(板书:隆隆)第六板块:情感升华(4分钟)1.了解著名文学评论家和列宁对安塞腰鼓的评价。第七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2分钟)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跟随作者去了解了安塞腰鼓,去感受了它的节奏,去体会了它的气势,去感悟了其中生命的律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安塞腰鼓的吗?第二板块:读课文第一部分,回顾体会安静的气氛。1轻轻地拿起课本,让我们一起再次来到那旷远的表演腰鼓的场地。读课文14小节。2一群生龙活虎的后生,此刻却显得那么的安静。透过这份安静你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呢?他们这是在养精蓄锐。老师想起一句话叫:“此时无声胜有声”。让我们来读出这不同寻常的静。过渡:但是,看!第三板块:欣赏安塞腰鼓的舞蹈场面。(多媒体播放)1此时此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2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壮阔、豪放的安塞腰鼓的呢,(出示学习单)3.任务驱动 。4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5导学。介绍安塞腰鼓的相关知识第四板块:学习“舞蹈”部分1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舞蹈场面。你们看!2出示图片和句子“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读出自己的感悟。3出示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1)自读句子,体会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的表演场面。(2)骤雨,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啊?(骤雨给我们急促强烈的感觉。)(3)作者说鼓点是骤雨,是要说 鼓点急促。就是说鼓点就像骤雨那样急促强烈。斗虎,斗虎,要很勇敢,而且劲儿要特别大。安塞腰鼓的声音特别大,特别斗虎,说明他们的舞姿是强健有力的。旋风,流苏飞舞起来,说明速度很快!将句子改成诗,练习朗读。比较两种句子读时的不同语气。谁来读读好吗?同学们,把我们所有的理解都送进去,谁来完整地读这一节? 4读到这里,你的细胞,你的血液引读课文第7小节。(出示第7自然段)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这腰鼓,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这腰鼓,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找出3组反义词。难怪作者从心底发出由衷的感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学生读:好一个安塞腰鼓!齐读第8小节第五板块:学习“响声部分”过渡:好一个安塞腰鼓,还好在隆隆的沉重的鼓声。闭上眼睛,聆听鼓声。1说说听后的感受,并把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读出撞到山崖上和撞到心上的不同境界。2拓展:3比较:如果去掉“隆隆”,效果怎样?如果不用“牛皮鼓面”来比喻,效果怎样?4小结:这“隆隆”的鼓声,震撼着山崖,震撼着黄土地,震撼着观众,也震撼着我们,我们由衷发出一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第六板块:总结升华。1著名文学评论家厚夫先生这样评价安塞腰鼓:某种意义上讲,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已经变成中华民族坚定不移,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出示朗读)2朗读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3同学们, 列宁说过:民族的,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