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空观念线索特征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和中国政治运动、经济发展、民主思想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西装、西餐、欧式建筑、轮船、汽车等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电报、电话、报刊、电影等影响着人们的信息交流,西方礼仪也使中国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民俗风情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土洋并存、中西合璧,但趋势是逐步近代化。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但受国内政治影响、经济制约和思想束缚,人们的生活单调、呆板。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成果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信息交流和社会习俗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衣、食、住等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 掌握近代以来“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丧嫁娶习俗和人们社交礼仪变化的史实。 认识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因素。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主要表现(1)男子服饰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与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长袍马褂并行不悖。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中山装。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2)女子服饰女性服装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20世纪20年代之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经过多次改革与创新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3)现代服饰变化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流行中山装和苏式服装。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由于受政治的影响,流行军装和“干部服”。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2西餐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3主要影响: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室建筑的演进 1北方传统民居:四合院,流行于北方乡村或城市,是普通居民的住房。2西式住房出现: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3主要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出现中西合璧的特征,同时,西式的家具陈设也受到人们的欢迎。习俗风尚的变革 1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2婚丧礼俗的变迁(1)清末民初,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了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与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3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1)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2)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3)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地位得到提高。【概念阐释】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由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环境诸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现象。广义的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相对应。狭义的社会生活,就是指社会日常生活,主要表现为个人、家庭及其他社会群体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消费性生活,包括吃、穿、住、用、行、文娱、体育、社交、学习、恋爱、婚姻、风俗习惯、典礼仪式等领域。【图解历史】“一、二、三、四”认识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易错提醒】有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几个误区(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近代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分子阶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4)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名师点拨】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往往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1)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侵略,受西学东渐的影响比较早,也较为深入。(2)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比较繁荣,人民的思想比较开放。(3)通商口岸人员混杂,流动性特别强,血缘关系受到冲击,个性比较自由。【图示记忆】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示意图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与影响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史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旗袍等中餐西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因素的基础上,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当时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形容古代婚姻的封闭性,没有个人自由,由封建大家庭所决定。依据史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是什么?提示 表现:服饰、饮食、婚礼习俗等方面发生变化。原因: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传到中国;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辛亥革命等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2近代妇女解放的原因史料 (江浙一带)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呼朋引类,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1888年4月1日申报指(势头)蓬勃旺盛地兴起。形容广大妇女观念的转变,成群结队去城做女工。史料表明近代中国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提示 现象:广大妇女走出家门,纷纷放弃耕织生活而入城做女工。原因:随着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和近代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男女平等的观念流传开来。3新中国妇女解放的影响史料在新中国,结束了缠足的习俗,妇女可以自由选择婚姻伴侣,可以当教师、护士、卡车司机以及可以从事各种劳动的工人,可以做农民,也可以造机关枪和碉堡。在极度危急的情况下,妇女可以作为战士在前线战斗。许多妇女因为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而获得表彰。一些妇女成为党的干部。(美)迈克亚当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满清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孙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缠足。到了“五四”时期,缠足更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新中国成立以后下决心消灭小脚,中国的妇女才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形容妇女地位的变化,走出家门,从事各种工作。根据史料,说明新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历史影响。提示 变化:结束缠足;婚姻自主;从事各种工作;担任领导职务。历史影响:冲击陈旧的思想观念,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壮大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有利于家庭生活、社会秩序的稳定。影响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经济基础。(3)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倡导,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解放,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4)历届政府的重视、提倡促使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将实现全面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服装变化特点史料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生活图一身穿列宁装的女子图二身穿流行服装的女子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服饰深受“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说明新时期服饰受开放的思想观念影响。从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服饰变化的什么特点?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服饰变化由简单朴素到五彩缤纷彰显个性。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2民居特点史料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画线部分说明近代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根据史料,指出民居变化的特点。提示 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地域: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出现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过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3)水平: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4)动力:社会运动的影响,上层人物的倡导、示范,工商业经济发展,西方文明的传入等。(5)趋势: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特点。一、近代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社会习俗的变化1摈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古代的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平等的思想所代替。其表现有:在社交礼仪上由跪拜、作揖演变为鞠躬、握手的礼节;发型服饰发生变化,男子留辫到剪辫易服,女子裹足到迫令放足,倡导男女平等;人们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老爷、少爷变为先生、某君等。2摈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代替。其表现有:提倡女权,倡导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这也引起了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等。3近代人们生活和习俗逐渐西方化,追求奢侈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吃西餐、穿西服、住洋房、乘汽车,讲究奢侈成为有钱人追求的一种时尚。【对点演练】1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歌谣的前半部分主要体现的是传统生活方式,后半部分则体现了近代化的发展对传统生活方式造成的巨大冲击。由此判断,均正确。材料中“毕业生”对应前半句的“烂秀才”,体现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不正确。本题选d项。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社会影响和认识1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2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3)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对点演练】2下面两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外来文化的影响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c人们的思想解放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解析:选c。图片反映的现象是人们的穿着打扮由传统、保守到开放、潇洒。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2016广东学考)辛亥革命时期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习俗改良是()a断发易服b婚丧仪式简化c穿着洋装 d白话文风行解析:选a。一定时期的社会习俗是一定时期思想的体现。不同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一般都与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冲击有关,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化影响深刻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故答案选a项。2(2016北京会考)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解析:选b。服饰是时代的外衣。由材料信息“渐仿洋装显细腰”可知,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的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仿效洋人,故答案选b项。3(2015海南会考)20世纪初,有一个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写过京华百二竹枝词,其中咏叹女学生这样写道:“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这一社会风俗变化源于()a汉唐遗风 b因循守旧c欧风美雨 d以俄为师解析:选c。从题干可知是说女子走出家庭,走进学堂,这是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故选c项。4(2015云南学考)中国近代史上“断发易服”的主张始于()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解析:选c。戊戌变法期间出现了“废止缠足”和“断发易服”的主张,故c项正确。5(2015广西学考)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差不多除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也积极地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拜金主义盛行b城乡生活方式全盘西化c盲目崇洋媚外d市场完全被洋货占领解析:选c。本题关键是准确地理解题干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由材料申报记载“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也积极地洋化起来”反映了1934年间中国服饰和食品方面的洋化现象。题干从服饰与饮食两个方面反映了社会上的崇洋现象,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6(2015广东学考)辛亥革命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是()a中山装 b列宁装c长袍 d马褂解析:选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故a项正确;列宁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流行的服饰,故b项错误;马褂是清代民间的传统服饰,与题意不符,故c、d两项错误。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习思考1为什么西式服装能够被中国人接受并得以流行?(教材p63)提示 从穿着的角度来看,西装适体、潇洒;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采取和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革除陋习的措施与法令,为建立新的生活方式铺平了道路;从社会思潮流行的角度来看,民国初期服饰崇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辛亥革命的理论及其制度模式均直接源于西方。因而,新政府仿效西政西俗成为一时风气,在社会上兴起一股西化思潮。2你能说出四大菜系各有什么特色和招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文明施工培训文库课件
- 安全文明培训记录课件
- 农业温室建设项目2025: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 猫咪除虫知识培训课件
- 猫咪谢描画课件
- 安全教育线上公益培训课件
- 猎头顾问培训课件
- 农业无人机租赁市场2025年行业竞争态势与市场格局分析
- 电子监控工程安装方案(3篇)
- 安全教育微培训课件
- 幼儿园小班家长会课件
- 蓝色商务平面南方之强厦门大学简介厦大简介
- 新版合并报表工作底稿
- 银行转账截图生成器制作你想要的转账截图
- 《实验心理学(第3版)》 课件全套 白学军 第1-11章 实验心理学概论-阅读
- 一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查房汇报
- 电池热管理机组知识
-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标准 农网配电营业工》
- 《戏曲服饰欣赏》课件
- 《公共基础知识》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统考试题含解析
- 技术方案评审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