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XX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XX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XX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XX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椒园小学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椒园镇中心小学在校学生家庭以及服务区村庄村民的走访座谈,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 原因 对策一、 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椒园镇中心小学788名在校学生,其中服务区内学生648人,占全校学生的82%,服务区外学生140人,占全校学生的18%。在788名在校学生中,有244名为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的31%。据统计,在244个留守儿童家庭中,家庭贫困留守儿童152人,占留守儿童家庭的62%。二、存在问题1. 心理上缺乏关爱,性情孤僻、任性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与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2.学习上成绩相对较差在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除了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缺少了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家庭辅导。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他们无暇顾及或没有能力顾及这些留守儿童,不能填补这一空白,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持“学习是学校的事”的观点,他们将孩子的学习定义为“天生一人,各有一路”,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务工上。由于孩子的思想极容易受父母等外界影响,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3、行为习惯不好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他们的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亲情缺失、代理抚养人对留守儿童管理不到位,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表现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纪律观念差,好惹事生非,违法违纪现象严重。(2)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缺乏正确的引导。(3) 有些留守儿童的抚养人,采取“金钱放任”的管理方式,以为这样就对得起孩子的父母,结果孩子养成了摆阔气、乱花钱等不良行为习惯。4.安全无保障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差,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侵害。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住家偏僻,上学路途较远,经常独自一人赶路,人身安全隐患较多。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数留守儿童在上学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护,加上没有相对规范的校车接送,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由于没有父母的直接监管,遇到突发性事件缺乏自我保护和应变自救能力,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的这些问题形成,既有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原因,更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现具体分析如: 第一,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儿童的社会生活知识、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的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祖辈在儿童的教育上往往存在许多误区。其一是祖辈觉得儿童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对儿童过分溺爱,养成了儿童任性的性格;其二是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很难和儿童交流,在学习方面不能给儿童任何帮助,而寄住在其他亲戚家的儿童,新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更加不利,站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儿童进行管束,儿童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第二,来自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及时联系到家长,进而无法和他们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监管。加之留守儿童的家庭大多由祖辈抚养,而老人由于文化程度和教育方法的局限性,往往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关注,与学校教育无法协调一致。使得学校、家庭之间形成了断层。由于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直接关照,老师难管难教,造成儿童性格放纵,活动无拘束,生活无规律,很多学生怕学厌学,学习成绩很差,再加之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使得很多留守儿童不能健康成长,形成知识的匮乏和人格的扭曲。第三,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四、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建议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思考,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一)社会1.健全留守儿童关护网络。发挥党政部门、学校、村(社区)、群团组织等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底、监护到底、关爱底的工作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关注管理网络、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众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2.开展针对留守儿童主题教育活动。在不断建设、发展青少年活动基地的基础上,在中小学集中组织开展“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留守儿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习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和克服身上容易出现的不良习性和存在的心理障碍。(二)学校1健全寄宿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管理措施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成立以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的领导班子,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2.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起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现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3.培训留守儿童第二家长监护队伍。成立家长学校,组建家庭学校总校讲师团,定期开展家教培训和咨询。同时,开设爷爷奶奶培训班,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让第二家长懂得照顾孩子的知识,学好教育孩子的方法,掌握培养孩子的本领。(三)行政部门1. 各市、县人民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特别是应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本地就业务工,以有效减少农民工夫妻双双外出务工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2努力推进县域范围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引导留守儿童县域范围内就近入学、有序流动。同时调整农村中小学师资配备标准,增加农村寄宿制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