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勤地耕耘,必然结出丰硕之果!备课笔记科目 科 学年级 三 年姓名 段 树 利 朗乡林业局第一小学教 学 进 度 计 划单位:朗林一小 三年科学 2015年8月25日 第一学期周日期讲课内容节数备注一8.2528校园寻“宝”1观察“宝贝”1二319.4整理“百宝箱”19.3放假复习1三711身边的植物1常见的动物1四1418复习1本地的土壤1五2125土壤的种类1土壤的保护1六2810.2复习11、2日放假认识水1七59认识水15、6、7放假1八1216流动的水1溶解1九1923浮与沉1地球上的水1教 学 进 度 计 划单位:朗林一小 三年科学 2015年8月25日 第一学期周日期讲课内容节数备注十2630复习1周围的空气1十一11.26流动的空气1压缩空气1十二913空气中的灰尘1复习1十三1620形形色色的材料1我们的衣服1十四2327纸1材料的应用1十五3012.4复习1我们学习了观察1十六711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1复习1十七1418期末复习2十八2125期末复习2十九281.1期末复习2元旦放假一天星课 程 表数节目科期一二三四五1234午 休53.263.13.23.1学习成绩三年一班编号姓名平时平时平时编号姓名平时平时平时1赵雨群良良良18高红新良优优2刘英欢良良优19赵赫优优优3卞勇强优良优20赵梓含良良良4王怡涵优优良21王怡涵优优优5孙磊良良优226刘梓新优优优237郇梓艺优优优248邸玺霖良优优259曹浩然良良优2610杨明宇良优良2711姜贻恬良良优2812王恩羽良优良2913常雪良优优3014殷佳睿良良良3115黄南良优良3216田一琪优优良3317曲兴臣良良良学习成绩三年二班编号姓名平时平时平时编号姓名平时平时平时1王佳怡优优优21石小龙良良良2谢琳良优良22郑博轩良良良3孟祥新优优优23李子嘉伟优优良4杜渝婵良优良245梁海博优优优256祁俣霏良优良267张琪良优良278隋舰予良良优289高佳岐良优优2910王思琪良良优3011郭瀚文良优优3112彭清心良良良3213梁同睿良良优3314王虹雅良良良3415马雨辛良良优3516梁海硕优优良3617张溪格良良良3718张贺新优优优19晏梓睿优良良20孔祥智优优优科学课程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的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有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第1单元:走进科学第一课 校园寻“宝”教学内容:校园寻“宝”教学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1 、体验探究过程,获得发现。在较复杂的环境中,学生对被观察事物有一定的取舍能力。2 、能及时简单记录观察中的发现和收获。3、能关注周围事物,敏感并富有好奇心。4、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逐步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本身有初步的了解。教学重点:寻“宝”清单。教学难点:如何按照寻宝清单找到宝贝及注意事项。教学方法:实验 探究 交流教学准备:活动前考察校园环境,设计“寻宝”清单,放大镜、纸盒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阅读:让学生在教室阅读课文,了解将要进行的校园寻宝活动的内容,并从达尔文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和激励。二、新课出示学习目标:学习寻“宝”清单,了解寻“宝”内容出示自学提示 :1、仔细阅读23页面的内容。2、交流:在校园中能找到清单中的那些宝贝。3、思考:寻找宝贝时应注意那些事项。出示学习目标:学习“达尔文的寻宝活动”,了解达尔文是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出示自学提示 :1、仔细阅读4页面的内容。2、交流:达尔文是怎样收集资料并整理的。3、讨论:达尔文的故事对我们的寻宝活动有那些启发?三、汇报交流:四、总结说一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五、当堂检测一、填空:1、到校园中去,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将会发现很多( )。2、校园寻宝时不要忘了带上(纸)和(笔)随时记录自己的发现或问题。3、和大家交流寻“宝”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事和得意的发现,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说出来和大家(探讨)。4、达尔文于1859年11月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二、判断1.在观察生物的活动中要注意安全。()2.在采集标本时,不要惊吓小动物。() 3.在观察生物中,可直接触摸、抓举动物。() 4.树木和我们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我们应该爱护树木。() 5.要想仔细地观察一棵树,就应通过看、听、摸、闻。全身心地去体验。()6.树的皮都是粗糙的。() 7.各类树的叶子都是一样的。() 板书:1、校园寻“宝” 带纸、笔 寻宝 注意安全达尔文:物种起源教学反思: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兴趣很浓,学习积极很高,是一个好的开始。优点:学生对照寻找清单能说出在校园里都能够寻找到那些宝贝,而且说的很全面,很详细。不足之处:不能比较全面的观察寻到的宝贝,有新的发现。第二课、观察“宝贝”教学内容:观察“宝贝”教学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1、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并作记录。2、能独立观察和思考,能乐于和其他同学合作。3、了解一些常见自然物的部分性质。教学重点:细致的观察自己的宝贝,发现特点。教学难点:能记住自己的宝贝的特点。教学方法:实验 讨论 交流教学准备:放大镜、记录纸、宝贝教学流程:一、 导入提问:达尔文是怎样处理他寻到的“宝贝”的。二、新课出示学习目标:观察自己的“宝贝”, 发现所观察的“宝贝”的形态特征出示自学提示:1、阅读5页内容2、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3、阅读:读观察记录,学习观察记录的写法。4、练习:观察自己的宝贝,把自己的发现写在纸上。出示学习目标:根据“宝贝”的特点认领“宝贝”出示自学提示1、阅读6页内容2、讨论:如何认领自己的“宝贝”三、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宝贝有什么特点四、总结:说一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五、当堂检测一、填空1、达尔文每发现一个新的“宝贝”,总是进行细致的(观察)2、把观察到的注要内容都(记录)下来。3、观察宝贝时要(注意安全)。4、是(眼睛)、(鼻子)、(耳朵)、(手)、(舌)帮助我们获得了新发现。板书:2、观察“宝贝” 观察方法:眼、鼻、耳、舌、手教学反思:这节课活动中有的同学辨认得比较顺利,而有些同学一开始没有掌握“窍门,辨认时出现困难,也出现两个同学同时认领同一个“宝贝”的现象。这时,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游戏中产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试验和交流总结,自己感悟出观察要注意抓住特征的道理。第三课 整理“百宝箱”教学内容:整理“百宝箱”教学时间:第二周教学目标:1、能简单处理收集到的研究材料2、能独立观察和思考,能乐于和其他同学合作3、了解什么是分类,了解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教学重点:整理收集来的“宝贝”教学难点:给收集来的研究材料分类教学方法: 探究 交流教学准备:标签纸、胶水、收集来的材料、课件教学流程:一、 导入故事导入:本课从达尔文寻“宝”故事情节引人,引导学生模仿达尔文的做法,整理自己的“百宝箱”。二、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根据每个“宝贝”的特征,给我们的“宝贝”分类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7页的内容。2、交流:说说你通过刚才的阅读发现了什么?3、分类:根据自己的发现给宝贝分类出示学习目标:制作标本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8页的内容。2、交流:说说你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3、讨论:怎样制作标本4、制作:用带来的材料制作标本三、汇报交流:你是怎样制作标本的四、总结: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五、当堂检测:自己独立制作一个植物标本六、板书3、整理“百宝箱” 分类方法:根据每个物体的相同特点标本:注意填写标签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都能按照形状、颜色给植物分类,比较准确。但是比较复杂的形状学生还是把握不准,有待今后教学中进行渗透、指导。复 习教学内容:复习教学时间:第二周教学目标:复习本周学过的内容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212页内容2、交流:本单元你都知道了那些知识3、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一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在观察生物的活动中要注意安全。()2.在采集标本时,不要惊吓小动物。() 3.在观察生物中,可直接触摸、抓举动物。() 4.树木和我们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我们应该爱护树木。() 5.要想仔细地观察一棵树,就应通过看、听、摸、闻。全身心地去体验。()6.树的皮都是粗糙的。() 7.各类树的叶子都是一样的。()二、填空1.( 1831)年,(达尔文)登上(“贝格尔”)号军舰,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环球考察。2.经过( 5 )年的环球考查,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3.( 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于(1859年11月)写成了科学巨著( 物种起源 )提出了生物进化论。4.不要忘了带上纸和笔,随时记录自己的( 发现 )或(问题 )。5、观察的基本方法:(看) 、(摸) 、(闻) 、(听) 、(尝)。顺口溜:眼耳鼻舌手,人人身上有,帮我认东西,是我好朋友。6、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 、记录 、提出问题 (初步猜想、解释)。7、达尔文寻宝的过程:(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整理资料)-(分析研究)。8、指南车诞生于(西汉)初期 ,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总会指向南方。9、我们把宝贝分为(动物) 、(植物) 和其他物品三类。第2单元:身边的动植物 第一课 身边的植物教学内容:身边的植物教学时间:第三周教学目标:、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长江植物的特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种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3、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教学重点:认识周围的植物教学难点:给身边的植物分类教学方法: 探究 交流教学准备: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教学流程:一、导入提问: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中国有多少种植物?本地有多少种植物?校园内有多少种植物?二、新课出示学习目标:认识周围的植物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10页的内容。2、交流:说一说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3、讨论: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4、观察并思考:怎样填写观察记录表出示学习目标:给身边的植物分类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11页的内容。2、观看课件:身边的植物3、交流:说一说怎样给课本上的植物分类4、思考:还可以怎样分类出示学习目标:了解有趣的植物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12页的内容2、交流:说一说你的发现3、讨论:你认为那种植物最奇特三、汇报交流四、总结: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五、当堂检测一、填空:1、我们校园里有( )( )( )( )植物和( )( )( )动物。2、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3、世界上单朵最大的花是(霸王花)。板书:1、身边的植物李时珍本草纲目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我们身边的各种植物,知道了各种植物的名字、特征。还学会了填写观察记录,多数同学能够按照自己的标准给植物分类,而且,比较准确。只有少数的同学给植物分类不准确。第二课 常见的动物教学内容:常见的动物教学时间:第三周教学目标: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的比较和分类。2、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多角度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3、能够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动物教学难点:常见的动物特性教学方法:观察 交流 探究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放大镜、记录表教学流程:一、 导入提问:你知道多少种动物?在我们校园里有哪几种动物?同桌可以讨论?二、新课出示学习目标:认识常见的动物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13页的内容。2、按照自己的标准给书中的动物分一分类3、小组合作:把自己知道的动物填写在表格中。4、小组合作:完成一份记录5、猜动物:分组才动物(一个人说动物的特点,其余的人猜)出示学习目标: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1516页的内容。2、研究题目1:蚯蚓是什么样子的?3、交流:蚯蚓的头部在哪里?4、研究题目2:蚯蚓适宜生活在光亮的地方还是黑暗的地方?5、小组合作:把研究结果写下来,并进行交流三、汇报交流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五、当堂检测一、填空:1、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2、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 、(潮湿) 的地方。3、你认识的常见动物有( )、( )、( )、( )。 二、判断:1、在干燥的地方可以捉到蚯蚓。() 2、因为蜗牛的身体十分柔软,所以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3、金鱼是一种观赏鱼。()板书2、常见的动物根据动物的特征给动物分类:按照自己的标准,只要能自圆其说。教学反思:这节课的知识学生接触的很少,了解的就更少了,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优点:1、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倾听,掌握了分类的基本知识2、能找出动物的特征不足之处:学生知识有限,一部分学生掌握的不好,理解的不够透彻。复 习教学内容:复习教学时间:第四周教学目标:复习本周学过的内容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1016页内容2、交流:本单元你都知道了那些知识3、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一、填空1、(李时珍) ,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经27年 著成本草纲目,该书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3、世界上单朵最大的花是(霸王花)。4、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5、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 、(潮湿) 的地方。第3单元:土壤第一课 本地的土壤 教学内容:本地的土壤教学时间:第四周教学目标:1、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土壤,并说出土壤的成功分。2、体验观察土壤的乐趣。3、知道本地土壤的成分。教学重点:观察土壤里有什么。教学难点:分离土壤里的物体。教学方法:探究 交流、实验教学准备:课件、放大镜、筛子、标签、笔、纸、托盘、玻璃棒、烧杯等教学流程:一、导入提问:土壤是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你怎么理解?二、新课出示学习目标:观察土壤,并说出土壤的成功分。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1819页的内容。2、交流:土壤与动物、人的关系3、小组合作:关于土壤,你知道了什么?有那些问题?4、探究: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土壤里有些什么?5、填写实验记录:小组合作填写出示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分离土壤里的物体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20页的内容。2、交流:用什么方法分离土壤里的物体。 3、实验:小组和做设计方法分离土壤里的物体。4、填写实验记录:可小组和做填写三、汇报交流:小组内交流四、总结:说说你学习了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五、当堂检测一、判断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蚯蚓一般留在土壤表层,但当气候干旱的时候或冬季,蚯蚓可以钻入2米的深处。()3、观察后,请将土壤和其中的动植物送回到原来的地方。() 4、来自不同的地方的土壤里的物质是不同的,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也是不同的。()板书1、本地的土壤 土壤里有:植物、动物、沙子分离土壤的方法:用筛子筛、用手分、用水分离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较多,需要学生动手的内容很多,课堂秩序比较乱。学生都能听从教师指导,积极动手、仔细观察、参与实验,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是有一部分同学的动手能力比较差,设计的方法不适合操作。第二课 土壤的种类教学内容:土壤的种类教学时间:第五周教学目标:1、会做鉴别土壤类型的实验。2、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3、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教学重点:鉴别土壤类别教学难点: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教学方法:实验 交流 观察教学准备:土样、图片、记录表、笔、工具。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提问:上节课学习了土壤,那么土壤都是一样的吗?二、新课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怎样鉴别土壤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2122页的内容。2、交流:通过阅读你知道土壤有几类?叫什么名字?3、提问:我们采集到的土壤属于那种类型?4、提问: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5、实验:简单快速地鉴别土壤。填写实验记录出示学习目标:知道本地土壤的类型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22-23页的内容。2、交流:看了书中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3、制定调查计划: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内。出示学习目标:研究不同的植物适合生活在不同的土壤里出示自学提示:1、 仔细阅读23-24页的内容。2、 交流:图中植物适合生长在那种土壤里?3、 提问:如果改变土壤类型,会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4、 实验:按图做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出示学习目标:了解无土栽培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24页的内容。2、交流:什么是无土栽培?3、说一说:我们知道哪些物体栽培?三、汇报交流:组内交流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知识?五、当堂检测一、填空1、砂质土:(含砂)较多。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黏质土:含(黏土)较多。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气性居中。3.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4.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板书2、土壤的种类沙质土土壤的种类 黏质土壤土教学反思:这是第三单元,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一单元。优点;1、课堂活跃,学生能够说出各种土壤,学生兴趣非常浓厚。2、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的很仔细,能够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不足之处:在实验过程中,个别分学生观察不仔细,虽然看到了的现象,但是不去思考,只等别人的发现结果。第三课 土壤的保护教学内容:土壤的保护教学时间:第五周教学目标:新-课-标 -第-一-网 1、会推测土壤遭破坏的严重后果。2、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知道保护土壤的方法。教学重点: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学难点:知道保护土壤的方法。教学方法:实验 探究 交流 教学准备:人类破坏土壤的图片、保护土壤的图片。 教学流程:一、导入提问:如果不能生长植物了,你猜想一下人类会怎么样?二、新课出示学习目标:了解本地土壤破坏情况。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25页的内容。2、交流:列举本地土壤被破坏的情形。3、猜测:我们的生活将变成什么样子。4、探讨:土壤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出示学习目标:知道保护土壤的方法。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26页的内容。2、交流:图中这些同学做的对吗?3、讨论:我们还能为保护本地的土壤做些什么?4、指南车:了解古代土壤的改良方法。三、汇报交流:组内交流四、总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五、当堂检测(一)填空5.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秋战国时6.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在许多地方它正受到人为的破坏。板书:3、土壤的保护你知道了哪些保护土壤的方法教学反思:有上几节课的基础,学生对土壤比较了解,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总的来说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优点:1、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学习本课,知道学以致用。,学生一点就通。2、通过简单的讲解,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如何保护土壤。学生学的非常快,掌握的也很好。不足之处:只有少数学生思想不集中,总开小差,导致一提问就答非所问。复 习教学内容:复习教学时间:第六周教学目标:复习本周学过的内容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17-26页内容2、交流:本单元你都知道了那些知识3、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一、填空1.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2.砂质土:含砂较多。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黏质土:含黏土较多。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气性居中。3.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4.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5.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秋战国时6.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在许多地方它正受到人为的破坏。7.2000多年前,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管子中描述了不同土壤的颜色、黏度、含砂量等特性,还8.证明土壤是否有空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土壤放进水中,看有没有气泡冒出来。9.土壤成分有:小石子、泥土、沙、腐烂物、水等。10.分离土壤的方法:沉淀法、筛选法、挑拣法。教导处:2015.9.29第4单元:奇妙的水第一课 认识水 教学内容:认识水教学时间:第六周教学目标1、获取证据,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描述对一定量的水的形状变化的观察结果。2、尊重证据,用证据来说明问题。3、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教学重点: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理解水有一定的体积。教学方法;观察 交流 探究教学准备:水、烧杯、量杯、漏斗、水槽、量筒、瓶子等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阅读单元首页,讨论:关于水,我们有哪些认识?有哪些问题?二、新课出示学习目标:观察水的形状。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2829页的内容。2、讨论:将水倒进不同形状的瓶子形状会是什么样子?3、实验:将水倒进不同形状的容器。4、交流:你看到的现象。5、你得出什么结论?(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出示学习目标:学习使用量筒(量杯)。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30页的内容。2、猜一猜:那个容器盛水多。3、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4、交流:怎样使用量筒或量杯三、汇报交流:组内交流四、总结: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五、当堂检测一、填空: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2、使用量筒时要(轻拿轻放),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齐平。3、量筒上的单位是(毫升)用符号“ml”表示。4、要准确知道一杯水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板书1、认识水无色水: 无味透明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都是和学生日常生活有联系的,有了这个基础基础,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理解起来就简单了。优点:1、学生好奇心很强,都能认真观察不同形状的容器中的水的形状,发现新问题并提出问题。2、能积极动脑想办法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足之处:有的同学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问题还搞清楚就急着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第二课 流动的水教学内容;流动的水教学时间:第七周教学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图示,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2、积极思考,大胆设想3、能列举实例说明流水有力量。教学重点:制作小水轮。教学难点:知道流水有力量。教学方法;观察 交流 探究教学准备:水轮组件、与流水有关的图片和资料教学流程:一、 导入:提问:谁知道水磨是怎样转动的?是怎样利用水力的?二、新课出示学习目标:制作小水轮。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31页的内容。2、交流:水轮的结构是什么样的?3、小组合作:各小组分工制作水轮出示学习目标:制订方案,让水轮转起来。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32页内容。2、交流:小水轮为什么能转起来?3、探究:怎样能越转越快?4、交流研究成果5、讨论:水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6、探究: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水力,减少水力的危害。三、汇报交流:组内交流四、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的收获有什么?五、当堂检测(一)填空1、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大大节省(劳动力)的装置。2、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水力,减少水力的(危害)。板书2、流动的水可以推动水磨转动:节省劳动力水是有动力的 也可以发生水灾 :造成财产损失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是流动的水,学生掌握的很好,理解的也不错。优点:1、学生积极发言,每位学生都能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结构,为下面的实验打好了基础。2、通过实验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水轮转动快慢与什么有关,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的很仔细。不足之处:做实验时,学生虽然观察很仔细,但是多数同学不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出来。第三课 溶 解教学内容:溶解教学时间:第七周教学目标: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3、知道什么是溶解现象。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溶解教学难点:怎样能加快溶解。教学方法:探究 交流 实验教学准备:水、烧杯、搅拌棒、粗盐、糖块、高锰酸钾、红糖、沙子、粉笔、肥皂、洗衣粉、橡皮、面粉等。教学流程:一、导入提问:透明的水中能“藏”东西吗?让学生尝杯中的水,回答藏没藏东西。二、新课出示学习目标:观察盐在水中发生的变化出示自学提示:1、仔细阅读33页的内容。2、交流:盐是怎样“藏”在水中的?3、思考:把沙子、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中,它们是否也会和盐一样?4、实验:实验验证5、探究结论:高锰酸钾可以溶解在水中。6、溶解:像盐、高锰酸钾颗粒“藏”到水中的现象,我们说它们溶解在水中。出示学习目标:观察其他物体在水中是否溶解出示自学提示1、观察:把红糖、沙子、洗衣粉、肥皂、粉笔、橡皮、面粉放入水中观察哪些物体能溶解。2、填入书中表格中3、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溶解现象?出示学习目标:怎样使糖块溶解得快出示自学提示1、讨论:怎样使糖块溶解的快2、探究:比一比水的方法更好3、交流:那种方法好三、汇报交流四、总结:说说你这节课掌握了什么知识?五、当堂检测(一)填空1、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石子、粉笔、橡皮、面粉食用油都(不能)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法典的课件模板
- WHYMORTON为什么选择伊利诺伊州的莫顿
- 狱警相关知识培训班内容课件
- 狮王进行曲课件狮子动作
- 2024镇江市句容市宝华镇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2024鹰潭市贵溪市泗沥镇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2024阜新市太平区高德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第二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盐湖提锂技术2025年成本优化与产能扩张产业链协同研究报告
- 祥康百年养生堂王晗老师讲座定稿版
- 数字填图DGSS操作步骤
- GB/T 457-2008纸和纸板耐折度的测定
- GB/T 40565.4-2021液压传动连接快换接头第4部分:72 MPa螺纹连接型
- GB/T 18608-2012原油和渣油中镍、钒、铁、钠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核电质量保证-质量体系培训课件
- DB61-T 1587-2022家政服务员沟通服务规范
- 满堂脚手架方案
- DB32T 4353-2022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程
- T∕CGSS 004-2019 适老营养配方食品通则
- 碳碳复合材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