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学案5.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2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学案5.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2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学案5.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疱丁解巧牛知识巧学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19世纪后半期产生1876年,英国商人未获清政府批准偷偷建造起从上海到吴淞的客运铁路,全长14千米。不到一年,淞沪铁路乘车旅客就超过了15万人次。但是由于遭到清政府反对,又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不久即被拆毁。(1)1881年,为了满足河北开滦煤矿运输煤炭的需要,在清政府的同意下,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到胥各庄铁路开通了。刚建成时由于人们的反对,只能用驴马拉车,后来才使用了蒸汽机车,取名“中国火箭”。以后这条铁路又分别向北京和沈阳延伸。1887年,李鸿章申请续办津通铁路,引发了长达十余年的铁路之争。到1911年,这条铁路发展成了京沈线铁路。(2)1888年,李鸿章为慈禧太后兴修了一条宫廷铁路,从西苑中海瀛秀门到北海的镜清斋,总长2000米。这样,随着铁路运输业的缓慢发展,到19世纪90年代末,它的先进性逐渐为人们所接受。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1)原因:一是甲午战争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的铁路修筑权,这使清政府放弃自主修路的权力,也开始改变观念,认识到修路的重要性。二是修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2)成果:1909年京张铁路的建成通车是最重要的一个成果,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京张铁路途经崇山峻岭,工程难度大,詹天佑顶住帝国主义的压力,采用折线原理,设计了人字形铁路攻克难关,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詹天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茶商家庭,年仅12岁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成为首批留美幼童,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1881年毕业,19051909年任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京张铁路,采用新技术缩短了工期,并培养了我国第一批铁路工程师。(3)问题: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约4800千米,说明铁路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中的90%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的,清政府自建的只有330千米,这明显体现了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半殖民地性质,而且近代铁路事业发展比较缓慢。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背景: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海上运输主要是以人力为动力的舟楫。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给予的特权进入沿海口岸,并垄断了中国的航运。知识拓展 两次鸦片战争中列强获得的与航运有关的特权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为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天津条约又规定增开十口通商,最北面的是营口,最南面的是琼州,长江中游最深入内地的是汉口。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中国的领海、内河航行权受到破坏。(2)诞生与发展: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1873年开辟了中国第一条近海商业航线,后又收购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打破了外资洋行对中国航运的垄断,开中国企业收购之先河,成为中国民族航运业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2.航空(1)萌芽阶段:20世纪初期中国近代航空业产生。知识拓展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驾驶“飞行者”号试飞成功,人类从此实现了自由飞翔的梦想。1909年,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由旅美华人冯如制造并在美国试飞成功。表现:1910年冯如制成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并获得国际飞行比赛一等奖。在孙中山提出“航空救国”的主张影响下,他携两架飞机回国,投身民主革命。但在一次飞行表演中,冯如因飞机失事而牺牲。原因:旧中国的落后限制了当时航空业的发展。(2)真正起步:1918年以后中国近代航空事业才真正起步。主要表现:一是当年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二是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拟定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三是1920年京津段试飞成功。成果:此后10年,航空事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949年,中国各航空公司共拥有70架各种型号的飞机,航线总里程近8万千米。三、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试办邮政:鸦片战争后,在外国侵略者办理各国邮政业务的影响下,中国也开始了邮政的近代化。主要表现有:1866年试办邮政,附属于海关;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预备立宪”时设邮传部,脱离了海关。(2)初步发展:1911年邮政初具规模;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相关国际邮政条约,后来外国的“客邮”一律撤销。2.电讯(1)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以来,外国列强加紧在中国设立电报线路和电报局。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察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从高雄造至台南,全长95华里。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成为近代电报事业的开端。到1931年,电报线路总长近15万千米,水路电缆总长达3000多千米。(2)无线电报:创设于1906年,到1932年已拥有电台8区43座。从最初的用于军舰到范围扩大,直通马尼拉、爪哇、旧金山等世界各地。建国以后,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电信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只有新中国才能实现电信业的充分发展。典题热题例1 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建造于()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c.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d.辛亥革命发生之后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京张铁路建造的时间和时代背景,只要能把握京张铁路建造的年代属于1901年以来的“新政”时期就足够了。答案:c例2 铁路成为中国近代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主要的因素有()铁路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清政府从一开始就支持建设铁路a.b.c.d.解析:铁路成为中国近代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有铁路自身的原因,如题中,也有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传入的影响,如题中。铁路建设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清政府并不支持铁路建设,所以是错误的。答案:a例3 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水运业诞生的是()a.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b.卢作孚创办民生轮船公司c.鸦片战争后怡和公司成立d.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兴起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近代中国水运业起步较晚,其标志是轮船招商局的成立。答案:a方法归纳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对问题的整理,弄清楚一些基本事件的历史作用及意义。问题探究问题 自行车在新的条件下是否仍应作为人的主要代步工具而继续存在?探究思路:可以从环境保护、能源紧张和消费水平来探究。探究结论:一部分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行车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当时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居民开始从拥有自行车向私家汽车、摩托车、助动车转移,自行车交通方式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交通发展的日益完善,尤其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人小汽车越来越多地走进家庭,加上城市的不断扩大,出行距离越来越远,自行车作为传统的出行工具已经落伍,加之对交通的影响,已经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理应逐步退出城市街区。而另一部分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在我国大城市发展的当前状况下,自行车交通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继续存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应该大力提倡。从国外来看,自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重新认识自行车节省能源、灵活便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