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提问艺术激活科学课中的学生参与意识 摘要:当今科学新课程改革中,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促使科学探究活动有效进行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问。如何提高提问的艺术性和实效性,减少提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就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认真思考的环节。那么,怎样提高提问的艺术性和实效性,从而激活科学课中的学生参与意识呢?笔者认为,除了认真揣摩提问的时机以外,还需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关键词:科学 探究 提问 艺术 参与Abstraction: In todays reform of science course, the activity of science resear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s for the science teaching. However, the effectively way for such activity is inquiry. When teachers make the teaching design,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m to think how to enhance the artistry and effectiveness of inquiry while to reduce the blindness and the capriciousness of inquiry. So, how to improve the artistry and effectiveness of inquiry and to activate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scientific class? I think we need to find a good way for the inquiry except we try to find when the best time for us to ask the question to students is.Key words: Science search ask art Participation在当今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热潮中,探究活动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之一。科学的探究活动涉及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制定计划,探究活动,解释现象,表达和交流等活动。这些活动都需要教师随时参与引导。而教师精彩而睿智的引导语言更多来自于教师课堂的提问和即兴评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新来自于问题”。在现在的科学课程改革中,科学探究活动成为科学课堂的主体,在课上课下我们都不能满足于学生表面形式上的参与,而促使科学探究活动有序,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课堂提问。然而,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师怎样把握课堂提问,使它尽力体现艺术性和实效性呢?一、 准确把握提问点课堂提问是教师指导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在问题的设计时必须使其注意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启发性,而不应直接指向问题的结果。一些课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能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其实科学探究活动的进展和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探究活动的设计、探究材料的准备等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更应该在学生思维出现碰撞时提问。当探究活动与以前设计的计划,猜测的结果和探究活动的现象出现矛盾的时候,正是学生产生疑问之时,正需要教师及时而准确的引导。提问应该对学生起引领探索的作用,在学生感到疑问和茫然无绪之时,教师适当而切入主题的提问,让学生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例如,在混合身边的物质(二)这课时,当学生设计了科学探究活动,从而预测到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变化,却无法预测到混合后的物质会变冷,会产生气泡,更无法预测出气泡里面是什么。这时,我针对混合液的现状适时提出:“是原来的醋变“冷”了吗?”针对产生的气泡,我提出:“泡泡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本来已经放慢了探究的节奏,听到的这样的问题,节奏再次被加快,本已消退的好奇心又被激发,探究活动再次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下去。当然,教师特意准备的探究活动材料和预设问题结果,也是准确提问的要诀。教师课前必定设计过课堂教学环节,预设问题的生成,精心挑选出最能揭示探究结果的材料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样,时刻围绕实验材料特性提问,协助学生把探究活动引入深处,让学生利用现有的材料在探究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不过,预设的问题和结果要多而光,材料的准备也要考虑多一些。这样,可以减少问题的随意性,能使探究活动有序和有效进行。在归纳总结时,不要忘记拓展实验材料的种类,给学生更大更多的空间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例如在马铃薯在水中是沉是浮一课,在课快结束的时候,学生提出:“盐水能使马铃薯上浮,那么糖水能否使马铃薯上浮呢?”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在课后继续进行探究活动,我继续添加了几个问题:“生活中还有很多白色的粉末,比如面粉,味精等,它们的水溶液能否使马铃薯上浮呢?”“不同浓度的盐水,糖水溶液都能让马铃薯上浮吗?”学生的脸上又出现跃跃欲试的表情。二、把握提问的度和面提问的度是教师所提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能过多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又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外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对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科学素养应该有所了解,还要把握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提出的问题要符合科学探究的规律,问题最好能来自于学生又不局限于学生的原有水平,不随意,不跳跃。对于深度而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一个需要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后才能解释的问题。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完整解释,但经过几个同学的补充能得出结论的。假如初次结论有错误,也能通过再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实验重新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从表面看,是一种行为上的参与。但表面不说明问题,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之上的。另外,提出问题不能缺乏新意,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例如,在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师提出:“卷笔刀和电器插头这两个东西怎么判断是导体和绝缘体呢?”一般教学这课的老师常会选择一种原料制成的材料来让学生判断,这里,教师就准备了两种原料制成的材料让学生判断,增加了提问的深度。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非常高,这个材料不能简单的判断是导体还是绝缘体,需要分别说明。对于广度而言,提出的问题要和所探究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探究活动要求研究事物的各个方面,那么,提出的问题要广一些。假如,只要求研究事物的某个特定方面,提出的问题就要针对这个特征,这样可以减少无效注意,减少无效结论的产生。例如,在各种各样的岩石这课,在观察岩石特征的探究活动之前,教师提问:“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岩石?”这个问题涉及的观察面比较广,但是问题直接说明,只是从观察岩石的方法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虽然观察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但是学生都会针对问题去思考,针对问题去回答。问题的面指的是要面对全体,要引起绝大部分学生的思考。课堂的提问不是面向几个学生,只有几个固定的学生在那里“踊跃发言”说明问题是无效和片面的。那么,如何拓宽问题的面呢?首先,提出问题不能全部透露教师的意图,要适当地留出话题让学生说圆问题。教师还应恰当地控制课堂探究活动的气氛,不能让活动失控,而难以进行下一步地分析和归纳,也不能任由学生七嘴八舌随意发言,要善意并善于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别人。例如在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教师提问:“一杯50毫升的水到底会溶解多少食盐呢?”这个问题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有序假设。这个问题的难度是面向所有的学生。在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开始快乐而紧张的进行实验,每个学生都有收获。不过,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面对全体学生,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用科学探究的活动来检验,还要允许学生自由的,多方面的思考问题。但是,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探究活动,讨论活动也不可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当大部分学生完成讨论和探究活动时,教师需要适时的控制课堂节奏,促使学生尽早转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三、把握提问的时机1、 于导入时提问每堂课的课题导入都是精彩的开始,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好的提问,可以抓住新旧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渗透,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例如,在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在开始时,教师放了一段录像,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我们今天要研究什么?”虽然,这是两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通过录像,让学生的感官和记忆同时被调动起来。这是他们生活中曾见到过的地方,所以,他们很容易就进入新课的学习。2、 于重难点处提问针对重、难点处的提问要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精心设计,不能单纯的只设计一个问题,而是要设计出一系列的,前后连贯的,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探究活动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问”和“答”,启发他们能动地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冷水和热水一课,热水上浮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已经发现热水能在冷水中上浮,可是,他们并不理解其中的原因。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教师的设问就要考虑如何用最简洁的探究活动解决这个难点。教师提问:“大家想一想,刚才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发现热水和冷水有什么变化?”“重量和体积怎么变,沉浮会改变?”“还有什么能引起沉浮的改变?”“水在变热过程中是重量改变了,体积改变了,还是其他特征改变了?”“我们能否设计一个活动来研究水变热的时候,是什么改变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索方向指向探究热水能在冷水中上浮的原因。经过这个环节的提问,学生准确地抓住了教学目标,并朝深入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这样于重,难点处提问,使学生观察有序,思路清晰,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3、 于过渡处提问科学课题中的探究活动是按计划,有序的进行的。某些科学课中会安排两次或三次探究活动。那么两次或者三次的探究活动之间必定存在过渡。于此时,适时适度的提问,能启到绝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结束必定会得出一些结论,这些都关联到下一次科学探究活动。“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用一个或者几个小小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考顺利地转入下一个探究活动。学生在质疑状态下,求知欲强,学习效率也高。例如,在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当学生发现马铃薯在一号杯中是沉,二号杯中是浮的时候,教师抓住时机提问:“一号杯的水在加热的时候有变化吗?”“二号杯的水在加热的时候有变化吗?”“为何二号杯里面的水烧开以后我们看不见白色粉末?”“你能猜测一下白色粉末是什么吗?”“生活中还有这样白色的粉末吗?”。这些问题让学生已经暂停的思维活动再次高涨,对于白色粉末的继续研究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再次持续。4、 于整理分析时提问科学课堂的探究不是纯粹的玩耍,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科学探究活动。在经历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后,学生会观察到不少现象,还会产生很多疑问。这时,教师就会引导学生整理记录的数据,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此时提问对于整理分析过程能否有效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简短而恰当的问题可能会使学生茅塞顿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夜间计时器一课,学生在制作完一分钟长度的计时器以后,接着进行实验,点燃制作好蜡烛计时器,检验书写的刻度是否准确。这时,教师提问:“我们制作的蜡烛计时器的刻度是显示一分钟的,实验结果你的计时器的刻度准确吗?”“一次的检验能否确定我们制作的计时器不准确?”这时,就会有学生提出要多做几个一样刻度的计时器,要进行几次实验,用平均数来检查刻度的制作精确度。从这里我们就能让学生明白,科学的探究活动不能一次实验就能说明全部的问题,对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需要足够的证据。这样的体验,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和态度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四、采用多种提问方式科学探究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教师提问的方式也不能固定不变。只有简单的问答式的提问,则变成师一问生一答,学生好象忙的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重复。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适时适度的提问,能使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卓有成效,学生也爱学,乐学,效率也高。提问的方式有很多,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方式。1、 直问式“开门见山式”的提问方式简单明了,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废话。在上课之前,直接的进行提问,让学生的思路马上进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避免很多弯路。即节约时间,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 反问式这种提问方式常常出现在学生的答题过程中。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常不能一次回答就出简洁明了的答案。教师不能着急地代替学生把答案说出来,针对学生答题过程中的点滴错误或片刻犹豫进行反问,引导学生沿着比较正确的思路答题,直到说出完整的答案。这样,比教师代替学生归纳答案有效的多。3、 追问法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到一定时期,学生会因现象和活动设计出现不符时,会犹豫不决,甚至会中断探究活动。此时,教师采用追问的方式就能扭转局面,可以就实验现象追问,也可以就活动的设计方案提问,更可以从两者之间的矛盾追问。4、 特问法特问法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提问方法。围绕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确定的探究目标而进行。明确问题的指向性,但不确定回答的人。5、 设问法课前教师一定会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思维活动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疗AI影像诊断报告测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2025年AI产品经理产品生命周期面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雷达调试工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混铁炉工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起重装卸机械智能控制员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香料制造工招聘考核试卷及答案
- 机械制造工艺考试题+答案
- 冲压工技能鉴定考核试题及答案
- 呼叫中心服务员技能比武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医疗核心制度考试试题(含答案)
- 《庄子与庄子思想》课件
- 工业检测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七年级“阅读与写作”社团计划
- 教师心理健康 知识课件
- 高考文言文知识清单(120个重点实词+18个虚词)-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 小儿腹泻病护理说课比赛
- 新疆天泽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招聘笔试真题2023
- 邮政局员工培训课件:支局客户开发技巧
- 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表格式全册教案(1-19)
- 《安装工程识图》中职技工全套教学课件
- 中考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不定代词教学)课件26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