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五 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业.doc_第1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五 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业.doc_第2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五 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业.doc_第3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五 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训练1下图所示是新中国初期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的情景。你从中可获取的信息是()。a1950年以后,我国开始大规模扫盲运动b1958年我国开展“教育大革命”c1982年我国颁布的宪法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3有位老人曾经写过这样一首打油诗:“文化好比万宝山,各样科学在上边;要想上山去取宝,首先要过扫盲关。”这里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向工农及其子女开放的教育方针工业业余学校、文化补习学校大量开办推行和倡导“两种教育制度”社会主义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a b c d4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姓名张卫红推荐评语出身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性别男年龄35岁家庭出身贫农文化程度小学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b义务教育法实施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文革”后恢复高考5下图是“文革”期间知识青年在田间工作的状况,这是当时广大学生“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个缩影。这种教育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民族文化素质得以提高b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得以减小c封建文化糟粕得以清除d国家出现“文化断层”的不利局面6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7“某某教授,1949年1月生,1966年高中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淮北上山下乡,1978年初考进安徽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安徽大学任教1996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考入南京大学商学院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a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b“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他的成才至关重要c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为他的人生发展提供了机遇d获取高等学位成为他追求的主要目标81998年,有一机构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三个面向”提出“教育大革命”a b c d9关于中国的教育,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 通典选举历代制下材料二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历史必修三材料三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优势;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果不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就无从谈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和决定无论是在分析形势、规划未来,还是在部署工作等方面,都突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这与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共同成为决定深刻阐述和精心部署的两大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王湛副部长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7月30日)(1)材料一所说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在考试内容上,主要是什么?有何局限性?(2)阅读材料二,请回答,该材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3)结合材料三,概括说明,世纪之交,党和政府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改革?这一场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答案1a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新中国初期”,可知选a项。2d解析:注意题干的信息“钢铁学院”“工学院”和题干的时间“195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d项。3d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指19491952年,这一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方针就是中的叙述,主要措施中有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开设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等。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故选d项。4c解析:从材料提供的信息看,此人出身贫农,小学文化水平,能上大学,说明这是“文革”时期推荐工农兵上大学。5d解析:a、b、c三项与史实不符,民族文化素质不是提高而是下降,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对封建文化的糟粕是否彻底清除与此无关。因为这一时期偏重政治和劳动教育,忽略了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导致了d项中现象的出现。6b解析:注意题干信息“1977年”和“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可知这是指1977年底恢复高考,故选b项。7c解析: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教授考入了安徽大学,一直到后来读博士,这都是得益于恢复高考招生制度,故选c项。8a解析:“教育大革命”是“大跃进”时期的,故错误,因此选a项。9 (1)科举制度。儒家经典。导致读书人不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2)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