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课外诗词基本知识要点1.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为毛泽东。该词通过描绘北方壮丽雪景,评说历史上的一些封建雄主,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对今日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2.迢迢牵牛星。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不详。本词借牛郎织女传说来抒发世间女子别离相思之苦,通篇采用比兴手法。3.归园田居(其一)。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田园诗,作者为东晋陶渊明。本诗主要抒写了诗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达了他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采用比喻、对比修辞手法。4.出塞(其一),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边塞诗,作者王昌龄,盛唐诗人。该诗慨叹边塞战争的经久不息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的安宁。诗中借用典故,寓意深重。5.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七言长篇抒情古诗,作者张若虚,唐代诗人。诗作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的离情别绪,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此诗在抒情方法上主要采用借景抒情,并运用了暗示的手法。6.送元二使安西,这是首七言绝句。也是首送别诗。作者王维,盛唐诗人。本诗通过送别地点与饯行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该作兼用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两种表现方法。_7.登金陵凤凰台,这是首七言诗,属怀古诗。作者李白,盛唐伟大诗人。该诗抒写诗人登临金陵凤凰台的所见所感,并运用了对比、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8.蜀相,七律诗,属怀古诗,作者杜甫,盛唐伟大诗人。诗中记述了诗人初居成都,寻访武侯相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诗作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相结合,并运用了设问句。9.枫桥夜泊,七绝,周羁旅诗,作者张继,中唐诗人。该诗通过描写夜泊枫桥见到的江南水乡秋夜特有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惆怅心情。该诗最大的特点是诗中有画,借景抒情。10.游子吟,五言古诗,也是作者自创的新乐府诗。作者孟郊,中唐诗人。该诗通过描绘慈母为游子穿线缝衣的细节,歌颂了真挚的母爱。诗中运用了比喻与象征的修辞手法。11.乌衣巷,七绝,作者刘禹锡,中唐诗人。本诗通篇写景,并寓情于景。12.赋得古原草送别,五律,属送别诗,作者白居易,中唐诗人。该诗借描写春草以寄托别情,借景抒情,并化用典故。13.江南春,七绝,属咏史诗,作者杜牧,晚唐诗人。该诗借描绘江南美丽的春景,寄予历史的感慨。本诗写景具有整体性,并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14.夜雨寄北,七绝,属于相思诗,作者李商隐,晚唐诗人。本诗以诗代信,倾诉思念亲人,渴望北归的感情,构思巧妙,含意丰富。15.虞美人,这是首词,作者李仍,五代南唐词人。全词纯用白描手法,比喻贴切生动。16.望海潮,这是首词,作者柳永,北宋词人。本词描写杭州的繁华景象,与西湖的秀丽景色,赞美城市风光,表现了百姓与地方官的游乐。多用铺叙与白描手法。17.水调回头,这是首中秋咏月词,作者苏武,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该词通过描绘中秋佳节,饮酒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对弟弟苏辙的怀念,对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安慰和祝愿。运用设问句,以月贯穿全词,构思缜密。18.武陵春,这是首词,作者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该词通过对主人公外在情态举止与内心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沉痛心情,构思新颖。19.书愤,七言律诗,作者陆游,南宋爱国诗人。19.书愤,七言律诗,作者陆游,南宋爱国诗人。20.水龙吟,词,作者辛弃疾,宋代大词人,该词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伸、年华虚度的悲愤,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词中多用典,并综合运用了比喻、比拟、象征等表现手法。迢迢牵牛星背诵本诗,识别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这是一首抒写爱情的五言古诗。诗作内容取材于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描述织女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在理解本诗时需要掌握以下重点:1.抒情方法这首诗主要采用间接抒情。全诗无一句是情感直抒,而是或借事抒情,或借景抒情。这种间接抒情方法以外显内,比直接抒情更生动形象,更耐人寻味。下面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l)本诗通过对江南自然美景和人间离情别绪的抒写,引发了对什么问题的思索?(2)本诗写景抒情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人生短暂,宇宙永恒。(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景抒情的基本特点的掌握情况。在答题时要理解本诗通过对江南自然美景和人间离情别绪的抒写,引发了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思索。登金陵凤凰台记忆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诗人于天宝三载(744)因遭谗毁而离开长安,漫游各地。天宝六载(747)到达金陵,登临凤凰台,写下了这首杰作。诗人写登台所见,感叹大自然的永恒存在,感叹社会人事的迅速变迁,并由这一历史兴衰之感,引出对浮云蔽日、国事日非的忧虑。理解本诗时应注意对相关重点内容的把握。1.抒情方法本文运用借事抒情、借景抒情等多种抒情手法。诗开头两句借凤凰台的传说抒情写意,说明六朝的豪华侈奢已一去不复返。三、四句借事抒情写意,说明沉湎于奢侈生活的帝王、热衷权势的豪强,虽得意一时,却终将湮灭无存;五、六句借景抒情写意;最后两句则借象征手法抒情达意,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2.表现手法(1)运用对比手法,使主旨更加鲜明突出。诗中处处充满了自然与人事的对比和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三山、青天、长江、白暨洲,这些自然景物亘古不变,吴官花草、晋代衣冠之类的人事迅速更迭、变迁。六朝豪奢一时,终究衰亡;现实表面辉煌。实则“浮云蔽日”。(2)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寓意深远,表情曲折。末句以“浮云”比喻奸佞小人,以“日”比喻皇帝,“浮云”、“蔽日”则象征着奸邪当道、蒙蔽君主。“不见长安”,则指贤者远离京城,不得进见,报国无门。咬文嚼字本文是一篇文艺专论,主要论述文学写作与阅读中讲究文字运用的道理,提倡“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本课的重点内容是:理解本文在阐述论证时多用归纳论证方法。在课文中,往往先说结论,再列举大量小说、诗歌、戏剧等方面的文学实例,使文章言之有据,生动隽永。其特点是:先说结论,再举实例。其优点是:条理清晰,主题明确。例如,第5自然段先说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观点,再举出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文字被王若虚改得索然无味的例子。第4自然先说更动了文字,同时就变动了思想情感的观点,再举出韩愈修改贾岛诗句的典故。第5自然段,先说字有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的观点,再举出“烟”字的例子,接着先说科学的文字多用直指意义,文学的文字有时要顾及到联想意义的观点,再举出苏东坡的诗句“独携天下小四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句作为例子。归国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识记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这首五言古诗,是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之一。在理解本诗时需要掌握以下重点内容。1.主题思想此诗抒写诗人崇高自然的心态,表达诗人归隐田园后不胜喜悦的心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官场的黑暗,表现出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2.表现手法本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方法。(1)诗中多次运用比喻,收到了使诗的旨意更加鲜明生动的效果。例如:用“尘网”和“樊笼”喻仕途的束缚和险恶,贴切醒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包涵多重喻意:“羁鸟”、“池鱼”的喻意是官场的狭隘,禁烟:“旧林”、“故渊”的喻意是田园的广阔、自由;而这两句的总体喻意,则在于表现诗人对逃脱世俗困扰,重返自然的向往与追求。(2)诗人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例如通过世俗与本性、丘山与尘网,鸟笼与树林、小池与深渊等一系列对比,借助“爱”与“误”、“恋”与“思”、“落”与“得”等具有明显感情倾向词语的点醒,将诗人好恶表现得淋漓尽致。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这首七言古诗,是一首脸炙人口的长篇抒情诗。诗作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的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缠绵悱侧的离情别绪,表现出诗人对人情难圆的感叹和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在理解本诗时要重点把握本诗的抒情方法。这是因为全篇主要的抒情方法为借景抒情,处处情景交融,而各部分的情景交融又有不同的方式。第一部分描绘自然景观,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诗题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其作用在于从总体上为下文抒写人情提供引人道思的环境,制造启动情怀的氛围。后面三部分都是合写景物和人情。二、三两部分,主要是用江月永照,引出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出人间离别;用月光遍洒,引发思妇绵绵相思。在这里,情景交融的基本特点是相反相成,即通过景与情的对比反衬,鲜明地体现出月圆人难圆的旨意。最后一部分,则是用春归、花落、雾漫、月残等自然景观来引发游子的思归之情。登金陵凤凰台记忆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诗人于天宝三载(744)因遭谗毁而离开长安,漫游各地。天宝六载(747)到达金陵,登临凤凰台,写下了这首杰作。诗人写登台所见,感叹大自然的永恒存在,感叹社会人事的迅速变迁,并由这一历史兴衰之感,引出对浮云蔽日、国事日非的忧虑。理解本诗时应注意对相关重点内容的把握。1.抒情方法本文运用借事抒情、借景抒情等多种抒情手法。诗开头两句借凤凰台的传说抒情写意,说明六朝的豪华侈奢已一去不复返。三、四句借事抒情写意,说明沉湎于奢侈生活的帝王、热衷权势的豪强,虽得意一时,却终将湮灭无存;五、六句借景抒情写意;最后两句则借象征手法抒情达意,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2.表现手法(1)运用对比手法,使主旨更加鲜明突出。诗中处处充满了自然与人事的对比和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三山、青天、长江、白暨洲,这些自然景物亘古不变,吴官花草、晋代衣冠之类的人事迅速更迭、变迁。六朝豪奢一时,终究衰亡;现实表面辉煌。实则“浮云蔽日”。(2)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寓意深远,表情曲折。末句以“浮云”比喻奸佞小人,以“日”比喻皇帝,“浮云”、“蔽日”则象征着奸邪当道、蒙蔽君主。“不见长安”,则指贤者远离京城,不得进见,报国无门。蜀相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记述诗人初居成都、寻访武侯词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心情。因此,在理解本诗时需要从以下两点对抒情方法进行重点掌握,这是因为此诗运用了借景抒情和借事抒情。(1)借景抒情:“柏森森”渲染了庄严肃穆静温悠远的气氛,敬仰之情暗含其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字面上描写草堂碧草青青,春意盎然,黄鹏鸣叫,空作佳音;实际却是借景抒情,表示虽大好春色在前,自己却无心赏玩,同时又暗示此处少有人来,饲堂寂寞冷清。情因景生,突出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2)借事抒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写诸葛亮的功绩和为人;这两句借事抒情,包含着诗人对诸葛亮一生的高度评价。末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也是借事抒情。夜雨寄北李商隐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这是一首绝句。诗人滞留巴蜀地区,收到妻子的来信,以此诗作答,倾诉思念亲人、渴望北归团聚的感情。在理解本诗时应注意对表现手法进行重点掌握,这是因为此诗构思巧妙,通过重复“巴山夜雨”,将眼前与将来、实景与想象融合为一,展现自己与亲人悲欢离合的情景,构思巧妙,耐人寻味。两次写“巴山夜雨”,前一次以秋雨萧瑟之景来渲染长夜难眠的离愁别恨;后一次则通过设想未来,表现出诗人切盼回到妻子身边的愿望。以下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仔细阅读本诗,简答下列问题:(1)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诗中的中心景物是什么?(2)诗中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参考答案:(1)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联结起来。(2)时间:分离的现在与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夫妻团聚的长安。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在答题时要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联结起来的意境。虞美人记忆李煜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李煜投降宋王朝后,于976年到达汴京,受封“违命侯”。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过着屈辱的生活。他用这首词,追怀故国,思念往昔,抒发埋藏在心底的哀愁。在理解本词时需要对表现手法进行重点掌握。此词多处运用比喻手法,比喻形象生动。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将愁思比作满江春水,奔流不息。这个比喻非常真切地表现了词人身陷“小楼”不得自由,而又怀念故国的满腔愁怀。下面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1)“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寓意是什么?(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两句诗有什么言外之意?(3)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春花秋月似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囚禁生活与春花秋月无缘,表示痛不欲生的绝望心情。(2)表示物是人非。(3)追怀故国,有亡国之痛,思念往昔,表达阶下国的内的哀愁。本题旨在考查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表现手法的应用能力。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掌握本首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李清照在靖康之难中,经历国破家亡的惨痛遭遇。此词抒情时主要通过叙述人的举止情态抒情,将外在情态与内心活动相结合,成功地塑造出形神兼备的主人公的形象。外在情态如“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表明词人抑郁苦闷,百无聊赖,满腹忧伤,不能抑止。内心活动用“闻说”、“也拟”、“只恐”等句来表达,然而,无限哀愁毕竟无法排遣,诗人再也兴不起游玩的兴趣。请看以下的试题: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l)“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含义是什么?(2)词人是从哪两个方面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的?参考答案:(1)春光依旧,而丈夫故去,自己流离失所。(2)外在情态与内心活动。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含义和抒情方法的掌握情况。书愤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掌握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早岁的壮志豪情和前线的斗争生活作映衬,抒发壮志未遂、时光虚掷的愤慨,企盼有诸葛亮那样的人物出来兴师北伐,完成统一大业。诗的前四句为借景抒情。回顾年轻时把一切事情看得那样简单,以为凭着豪情壮志和坚定如山的气慨,就能轻而易举地收复失地。言外之意是:世事复杂难测,自己的愿望很难实现。结尾“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借典故抒情,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对南宋投降派的斥责,二是盼望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出来,兴师北伐,达到九州一统的目的。本诗运用了对比和典故两种表现手法。(1)今昔对比,古今观照。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现实与历史的观照,突出了主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2)善用典故。用诸葛亮作出师表的典故,斥责投降派的丧权辱国,又表达了自己希望恢复中原、统一祖国山河的愿望。请看下面的考题:1.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1)作者所书的“愤”有哪些方面?(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写的是什么?其语言有什么特点?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事业单位车辆租赁及维护保养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智慧社区便民服务商铺租赁协议
- 2025版木材加工与销售班组劳务承包合同范本
- 2025版企业内部培训资料翻译委托协议
- 2025版日用品电商平台入驻品牌孵化与培育合同
- 2025版桥梁建设施工设备租赁与质量控制协议
- 2025版企业品牌价值提升与市场推广咨询合同
- 2025版住宅小区智能化改造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示范
- 2025版租赁车辆合同争议解决方式合同
- 2025版全新电商平台新品上市合作协议下载
- 贸易经营类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月下过小修净绿堂试吴客所饷松萝茶》赏析
- 数据中心负荷计算方法
- 水箱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YY/T 1851-2022用于增材制造的医用纯钽粉末
- GB/T 20858-2007玻璃容器用重量法测定容量试验方法
- 生活中的会计课件
- 辽宁大学学生手册
-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酒水购销合同范本(3篇)
- 师说一等奖优秀课件师说优质课一等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