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1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作业1.doc_第1页
岳麓版选修1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作业1.doc_第2页
岳麓版选修1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作业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a重振周王室的统治地位b团结诸侯,抗击夷狄c壮大自己,称霸中原d为了天下黎民百姓2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c“恶金(指铁)以铸锄试诸壤土”d“伐木而树谷火耕而水耨”3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它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a促使土地国有制转向私有制b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c减轻了农民负担d确立了封建制度4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5李悝说: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招徕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a奴隶主贵族 b商人c新兴地主 d农民6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改革运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a b c d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做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材料二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然后)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然后)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材料三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亩者,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材料四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诗经大田(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材料二中说“铁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初亩者,非正也”?材料四中反映的情况是在“初税亩”实行前还是实行后?为什么?(3)“初税亩”的实行对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有何作用?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材料三为国之道在于“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尽地力”“废沟洫”。李悝给魏文侯的建议(1)与材料一中两幅图片中的人物有关的最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各是什么?(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体现了材料一中人物的什么历史成就?(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人的实践活动有何历史影响?参考答案1. 答案:c2. 答案:c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说明了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a项是从政治角度说明奴隶社会的分封制的瓦解,b、d两项主要指的是原始农业阶段。3. 答案:a解析:由于齐国管仲进行了“相地而衰征”的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这一规定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提高了人们劳动的积极性。4.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时期“初税亩”的实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春秋时期“初税亩”的税制改革反映了鲁国在事实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5. 答案:a解析:材料中李悝指出只有对国家有功劳的人才能享受高的待遇,并且提出要赏罚分明。这一主张使得原先靠世袭的奴隶主贵族受到打击。6. 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上层建筑作出相应的变革,所以这一时期的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时期的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春秋时期的变革是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所以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法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变革不可能以法家思想作指导。7. 参考答案:(1)农业生产中出现牛耕和铁器。教导各行业掌握和使用铁器。(2)原先实行土地国有制,不承认私田,认为私田交税是不合法的。实行前。私田不交税,私田数量超过公田。(3)促进了私田的开垦,产生了封建生产方式,奴隶制度走向解体。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和材料二中的“铁官”等信息归纳新现象。然后回答“铁官”的任务。第(2)问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三,然后对照材料四,分析公田、私田的变化情况,归纳总结。第(3)问考查深层次的理解能力,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考虑土地私有制出现的影响。8. 参考答案:(1)梭伦改革;李悝变法或魏文侯变法。(2)材料二:“解负令”。材料三:李悝用“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政策,整顿吏治,削弱旧贵族的特权;用“尽地力”“废沟洫”的农业政策充分开发土地资源和破坏井田制。(3)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李悝变法(魏文侯变法)拉开了战国时期大变法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