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2:专题4 第2课时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doc_第1页
人民版必修2:专题4 第2课时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doc_第2页
人民版必修2:专题4 第2课时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doc_第3页
人民版必修2:专题4 第2课时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doc_第4页
人民版必修2:专题4 第2课时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考报告】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必考加试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b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b考点一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b)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1)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2)轿子、马车、帆船等传统的交通工具逐渐被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2中国近代的交通工具人力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主要代步工具,中国有了“自行车王国”之称机械动力轮船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865年,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电车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飞机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民航事业起步;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地铁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磁悬浮列车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要点近代中国交通的特点及成因史料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代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思考史料中“进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九十年代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有哪些?提示进步: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举例: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如人力车、自行车。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电车、轮船、飞机等。1(2015年1月浙江学考)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下列史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abcd解析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出现在1865年,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出现在1906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出现在1924年,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出现在1877年。答案c2(2010浙江学考)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自行车有轨电车公共汽车地铁abcd解析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出现在1924年,上海到1995年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答案b考点二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b)时间成就邮政1866年海关试办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邮传脱离海关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906年开始创设无线电报1932年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电话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2003年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超过五亿户,居世界第一位 归纳总结影响近代交通、通讯的主要因素要点近代通信工具的发展史料一“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1877年12月一个美国人的游记史料二1867年,李鸿章认为铁路、电报“有大利于彼(洋人),有大害于我”。思考(1)近代阻碍中国邮电通信事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邮电通信事业为什么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提示(1)近代中国人的愚昧迷信;清政府观念的落后;列强的侵略和控制;近代经济发展的滞后;中国政局的动荡等。(2) 中国社会制度的巨变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解放等。1(2016年10月浙江学考)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解析19世纪中期还没有出现无线电报技术,故a项错误;无线电报技术是19世纪末发明的,但当时没有传到中国,故b项错误;无线电通信方式在中国出现于1906年,故c项正确;无线电通信方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不是在20世纪中期,故d项错误。答案c2(2014年1月浙江学考)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五亿户,居世界()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解析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五亿户,居世界第一位。答案a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你与朋友联系时使用的邮电通信方式都有哪些?(教材第70页)提示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通信件、电子邮件等。【自我测评】(教材第70页)1阐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它们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提示交通工具经历了人力、畜力牵引到机械动力牵引的发展过程,通信工具经历了有线方式到无线方式的发展过程。通过不断地更新发展,人与人之间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不断拉近,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2在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明显。请谈谈这方面的具体表现。提示在交通工具方面,中西部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交通配套基础设施上,带来的后果就是交通工具的数量与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许多地区仍然使用人力、畜力的交通工具。在通信工具方面,也存在着这样的发展不平衡、不同步,主要体现在线网的架设、通信工具的数量上。由于许多地区地处山区,经济落后,线网很难通入,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通信工具的数量不多。而东部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无论在线网的涵盖区域还是通信工具数量的百人拥有数都绝对处于优势。【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71页)以上材料介绍的是18651869年中英、中美条约交涉前后,清政府官员沈葆桢对于外人铺设铁路的态度。阅读后请思考:沈葆桢在外人铺设铁路问题上持什么态度?他的理由有哪些?试对此做一简要评价。提示中国官员在外人铺设铁路的问题上持反对的态度,他们的理由有:铺设铁路会“占人田业”“毁人庐墓”、破坏风水,同时又会扰民,引起大规模的民众反抗运动,影响到自身的统治。评价: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官员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但也是符合其阶级立场的。对于官员来说,西方机器的引进必然破坏社会结构,造成人口的自由流动,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自身的统治,这是最根本的因素。西方技术的传入,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当它成为一种潮流、趋势以后,必将势不可挡,进而更加加速社会的变动。后来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课时演练一、选择题1(2017浙江嘉兴高一期末)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诞生。这些交通事业的进步主要由于()a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b洋务运动的推动c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收回路权运动的开展解析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推动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2(2017浙江丽水模拟)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解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反映的是伴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交通规则在朝着世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租界当局指的是外国人管理,a错误;b和c错误。故选d。答案d3(2017浙江台州模拟)观察下图,本照片摄制于1905年,照片中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该照片反映出晚清()a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b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c自行车已逐渐普及d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解析自行车在当时属于新式交通工具,但该车系木制,且没有链条,说明当时中国普通百姓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之情。答案b4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是()a买一套西装穿上b到西餐馆就餐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d骑自行车看风景解析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故c项不可能经历。答案c5(2017浙江鲁迅中学模拟)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西装传入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解析“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反映了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答案b6(2017浙江湖州模拟)近代以来中国有一种交通工具,它于19世纪中后期由西方传入,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才有自己的制造厂。这一交通工具是()a飞机b自行车c汽车d轮船解析自行车在19世纪后期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才拥有自己的制造厂,故b项正确。答案b7中国火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的进程,这说明()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西方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加深abcd解析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铁路机车,不能体现。答案c8(2017浙江杭州检测)进入近代,中国电信事业开始发展起来。中国人自行架设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在()a台湾b天津c广东d湖北解析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答案a9(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航海事业b铁路运输c航空事业d电报电讯解析从“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可知反映的是与通讯有关的电报电讯业,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答案d10“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a电话b电报c邮寄信件d电子邮件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况经三四译”“只有斑斑墨”判断,这是电报。答案b11“具大神通,经纬纵横。匪夷所思,惯传消递息,捷于影响。穿河贯汉,事更离奇,欲报平安,暗牵线索纵万里关山信不迟,笑鱼笺雁帛,无斯火速”这段材料说明通信工具的特点是()a传达信息之快b信息传播的准确c信息传播的内容丰富d电讯业发展之迅速解析首先必须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其次还必须利用“纵万里关山信不迟火速”这一关键信息,综合分析得出答案。答案a12(2017浙江宁波十校联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工具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以后,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b第一条城市地铁于1969年在北京运营c2016年是青藏铁路全线贯通20周年d上海举办apec会议时开始运营磁悬浮列车专线解析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故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依靠政府的支持,于1877年以220万两白银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实力大增。外国的轮船公司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李鸿章利用政治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协同价格。上海轮船招商局转危为安,在中国的航运业力压外国公司,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占得上风。材料二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保守大臣“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咯,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着没落了!”黄包车夫“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开明人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要抓住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话和轮船招商局自身的属性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直接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要抓住材料中保守大臣、黄包车夫、开明人士这三种不同阶层的人对汽车的不同看法来谈汽车传入中国的影响。答案(1)原因:依靠清政府的支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意义: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