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1 忽必烈改制 课时作业.doc_第1页
岳麓版选修1 忽必烈改制 课时作业.doc_第2页
岳麓版选修1 忽必烈改制 课时作业.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建年号“中统”。这一年号体现着忽必烈()a称雄四方的野心 b问鼎中原的决心c对汉文化的仰慕 d游牧民族的胸怀解析:选b。“中统”这一年号,体现了忽必烈问鼎中原的决心和意志。2元初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令空其人以为牧地,”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统治者重视缓和阶级矛盾b统治者重视缓和民族矛盾c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发展经济d落后民族最终被较高文明的中原地区所征服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元代从轻视汉人和农业,转变为重视农业,说明落后民族最终被较高文明的中原地区所征服。3今天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通政院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台湾省a bc d解析:选b。宣政院管理西藏,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4元朝时中书省的职能相当于唐朝的()a尚书省 b中书省c门下省 d吏部解析:选a。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唐朝尚书省掌握行政权。5忽必烈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一诏令的重要意义在于()a确立了农桑立国的方针 b实现了蒙古的汉化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快了文明的交流解析:选a。材料信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反映了元朝统治者确立了农桑立国的方针。6由国家诏令编辑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书是 ()a齐民要术 b考工记c农桑辑要 d农政全书解析:选c。元朝由国家诏令编辑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书是农桑辑要。7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 b秦、隋 c秦、元 d唐、元解析:选c。秦代开创郡县制,元代开创行省制。8元朝转变立国之本,重视农业发展,其中为此制定的考查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a屯田多少 b编写农书 c推广先进科学技术 d农桑兴废解析:选d。元朝重视农业,考查地方官的主要标准是农桑兴废。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勤惰。元史食货志农桑(1)材料中元世祖“俾民崇本抑末”采取了哪些措施?(2)材料中的措施对蒙古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元世祖让有关部门搜集古今农书,采集民间的实践经验编辑成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派劝农官到各地检查,把农业生产好坏作为评定地方官政绩优劣的一个依据。(2)加速蒙古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课中思考题】1请思考,“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是什么?(教材p44)提示:实质是因循守旧还是顺应历史发展,是否要学习先进的制度和文化,是先进与落后之争。2蒙古葬俗平地深埋,无地面标志。此墓的形制与中原地区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文化内涵?(教材p44)提示:(1)不同:这一墓葬在地面上有相当考究的建筑,说明它受到汉族丧葬文化的影响,突破了蒙古族传统的葬俗;另一方面,地面建筑具有蒙古建筑的特色,与汉族的墓葬建筑颇有不同,说明它继承了蒙古葬俗文化特点。(2)这一墓葬体现了蒙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3请思考,如何评价忽必烈既改行汉法又维护蒙古贵族利益的做法?(教材p45)提示:参看以下内容:有关忽必烈汉法改革的研究与评价,学者们讨论得很多。周良霄论忽必烈评价了忽必烈即位以后在迅速改变蒙古旧有统治制度和实现全国大统一中的历史功绩,以及他后期逐渐趋于消极、保守给社会发展造成的不良后果,认为后者在他一生事业中只占次要地位。白钢的观点与周良霄有所不同,他认为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既不是完全抛弃大蒙古国旧制,也不是全盘照抄中原传统王朝的成法,而是合二为一,搞成一个蒙古旧制与中原汉族封建制度相混的结合体,即“附会汉法”。作者着重分析了属于沿用蒙古旧制的分封采邑制、达鲁花赤的设置、蓄奴制度、斡脱制度、科差制度、军事长官的世袭制度等六个方面和附会汉法过程中出现的税粮制度、军人待遇、刑法制度上的南北异制问题,指出:诸制并举,造成了社会制度的极端混乱,元朝不足百年而亡,不能说与忽必烈有意识地保留大量蒙古旧制没有关系。对于“附会汉法”,不宜估计过高。4想一想,从元史记载的这些史料中,能够得到哪些历史信息?(教材p45)提示:忽必烈放弃了蒙古贵族传统的以畜牧业为中心、忽视和破坏农耕经济的传统做法,注意保护农业。这有利于中原地区农耕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分析一下,导致这一数字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教材p46)提示:原因是忽必烈吸收“汉法”,认识到农耕经济的重要性,切实推行了一系列重视和保护农桑的措施,使被战火破坏的农耕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阅读与思考】(教材p47)请思考:为什么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总是被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先进文明所征服?提示:因为比较野蛮的征服者所征服的先进民族的生产力和文化水平高于征服者,这些征服者必须要适应并接受先进文明才能统治当地的先进经济和文化,在此过程中,为了适应当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他们逐渐采纳和保持当地原有的制度,并逐步同化,即被反征服。【解析与探究】(教材p47)1为什么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后“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提示:当时的中原实行先进的农耕经济,生产力水平要高于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入主中原后只有接受并采用汉法才能统治当地的先进经济和文化。2材料四所述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否全面?为什么?提示:并不全面。主要是因为当时契丹统治的这一地区政治相对清明、赋税相对较轻、社会相对安定。【自我测评】(教材p48)1概述忽必烈改制的主要举措。提示:(1)政治方面,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设置宣政院;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设澎湖巡检司,开发云南行省,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实行兵民分治,废除世袭;实行民族分治政策。(2)经济方面,确定农桑立国的方针,保护农田,实行屯田;设劝农官和大司农司,专掌全国农桑水利;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把管理农事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标准;编成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科学技术。2说明忽必烈改革取得的成就及其历史影响。提示:成就:参见教材“政体更新”和“转变立国之本”两个框目。影响:(1)在改革初期使得北方经济全面恢复。(2)推行加强中央集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