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巩固作业(三)2.1.doc_第1页
课后巩固作业(三)2.1.doc_第2页
课后巩固作业(三)2.1.doc_第3页
课后巩固作业(三)2.1.doc_第4页
课后巩固作业(三)2.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课后巩固作业(三) (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2011浙江高考)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2.(2011吉林高二检测)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D点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两次摆动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D刺激B点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3.人体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电位变化)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4.生活中有以下现象: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5.考场上,当你专心作答生物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 B. C. D.6.(2011枣庄高二检测)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图中A为感受器, E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二、非选择题(共20分)7.请据图回答问题:(1)突触由_组成,N释放神经递质是否耗能?_(是/否)。(2)甲图中刺激e点时,电流表偏转_次。(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甲图中各点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位点。第一步:电刺激e点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这种现象是否属于反射?_。第二步: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_点无反应,刺激c点_(有/无)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第三步: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_点无反应,刺激_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答案解析1.【解析】选C。曲线图中,ac段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即发生动作电位,原因是Na+由浓度高的膜外经过Na+通道进入浓度低的膜内,该过程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ce段表示神经纤维兴奋后恢复静息状态,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原因是K+由浓度高的膜内经过K+通道流到浓度低的膜外,该过程也不消耗能量,也属于被动运输。2.【解析】选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当刺激D点时,兴奋可以传导到E点,但兴奋不能由D点经C点传递到B,故电表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A项错;C处表示连接两个神经元细胞的突触,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时,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项对;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不能进行“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即C处的信息不能传到D处,C项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刺激B点时,神经冲动既可传导到A点,也可传导到C点,D项对。3.【解析】选A。本题考查兴奋传递的情况。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一是通过电信号传导,二是可以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则是通过“突触”完成传递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或多巴胺等物质)传递到突触后膜,从而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独具【方法技巧】反射弧各部分的判断技巧(1)传入神经判断法:与脊神经节直接相连的是传入神经,再推出其他各部分名称。(2)脊髓灰质判断法:脊髓灰质在横切面上呈H型,前角宽大,与传出神经相连;后角狭细,与传入神经相连。(3)突触判断法:先找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再推其他部分。4.【解析】选D。排尿中枢位于脊髓,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对脊髓的控制加强,尿床现象减少。惊恐、害怕可以使大脑的控制能力减弱,所以失去了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控制。因此,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5.【解析】选D。考试时阅读题干,理解题意,需要大脑皮层V区的参与,书写答案需要大脑皮层W区的参与。6.【解析】选A、C。B处为感觉神经元细胞体,与其相连接的A点为感受器,E点为效应器,乙为脊髓内的低级神经中枢,甲为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痛觉在大脑皮层的(甲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A项正确;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B项错;据图所示,图中共有5个突触,缩手反射是低级神经中枢参与的非条件反射,反射弧为ABCDE,C项对;神经递质一般可分为兴奋和抑制两大类。因此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引起乙的兴奋,也可能引起乙的抑制,D项错。7.【解析】(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释放(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分泌过程需要消耗ATP。(2)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在刺激甲图中的e点后,只有d、c点兴奋,即电流表只能偏转一次。(3)由于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肌肉收缩的过程没有完整反射弧参与,因此不属于反射。若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