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省海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卷(2)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语文组 王建 2013.06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炽热(ch) 蜷曲(jun)厝火积薪(cu)色厉内荏(rn)B谄媚(chn)伺候(s)鞭辟入理(p)暴殄天物(tin)C木讷(n)剽悍(pio)引吭高歌(hng)飞来横祸(hng)D讥诮(qio)翘首(qio)自怨自艾(y)量体裁衣(ling) D(A蜷读qun。 B伺读c。 C横读h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毕竟 蛰伏 渡过难关 首屈一指B幅圆 伎俩 漠不关心 过犹不及C纯厚 寒喧 招之即来 鸿篇巨制D决窍 商榷 重蹈覆辙 嘎然而止 A(B幅员 C淳厚(或醇厚)寒暄 D诀窍 戛然而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投机心理侵蚀着学术界,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B、外国朋友对奥剧舞台上三两个演员将手中的木头刀枪相互碰一下,口中吆喝几句就表示经过一场战争的表演感到不可理喻。C、在这次打击非法赌博的突击行动中,该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而出,一举端掉了十几个赌博窝点,缴获了一大批赌具赌资。D、由于记者曾经到了烈士生前工作过的单位进行采访,耳濡目染了烈士的许多生动事迹,因此写得那么的真实、新鲜和感人。 A(B项“不可理喻”指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这里应该用“不可思议”;C项“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贬义;D项“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既然是“烈士”,又怎么能看呢?)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05年1月29日上午8时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1087号航班是56年来首架飞往台湾的大陆民航客机,它的起飞宣告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正式起动。B规模如此宏大、如此集中、如此丰富的民族服装展览,在全国尚属首次,在国外也不多见。C据全国假日办发布的信息,截至2月7日止,春节黄金周期间,旅游投诉率明显下降,有些旅游城市甚至出现了零投诉。D这首歌比任何特效药都好,把一天工作的疲劳和瞌睡都被赶到九霄云外去了。 A(B项“规模”与“集中”、“丰富”不搭配;C项“截止”与“止”重复,应删去“止”;D项句式杂糅)5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得体。(4分)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小孩子又问:“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_。” 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或(你手里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而要懂得与人分享。)【解析】要使补写的语句符合语境,首先要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妈妈”第一句话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妈妈”的话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将平凡普通的生活现象表达得富有哲理,富有意蕴,并且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所以,补写的语句应该具备这些特点。6仿照下面例子,从“冰”“书”“竹笋”“燕子”“柳枝”五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注释。(4分) 例如:骆驼眼中的沙漠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绿洲。 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枪正义的保镖,邪恶的帮凶。 (1) (2) 能展开联想,隐含哲理并运用比喻、拟人之类修辞即可。如:冰是我改变了水柔弱的形象。 冰禁不住阳光质问的美玉。 书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 燕子只有经过艰苦的跋涉,春天才会永远在身边。 柳枝即使把我倒着插,也照样能长成大树。7“拒绝词”可理解为:为一件不能接受的要求在口头上给与当事人以明确而又委婉的答辩。请根据下列两小题中预设的有关情景及要求,任选一题,设计一个“拒绝词”。(4分)(1)由一位同学想在下午上课时间到新华书店买一本重要的书,于是请他的朋友向老师请假,说他因为身体不舒服不能到校上课。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打算拒绝他的请求?请设计你的“拒绝词”,不超过30个字。(1)一定要今天去吗?等哪天有空我陪你一道去怎么样?(点评:该“拒绝词”委婉温和,它没有否认对方买书的愿望,却诱使对方否定自己提出的不当要求。评分说明:迁就同学错误的请求、未予拒绝的不给分;拒绝词没有理由的不给分;理由生硬、会引起对方反感的,给12分,有其他毛病的酌情扣分) (2)你向亲戚借来一架照相机,在校运会上为本班运动员照相。某同学看这机子性能好,非要借去旅游不可。你认为这个要求不能顺从,但面对要好的同学,又不能简单拒绝,那么,你打算如何既明确又得体地回绝这位同学。请拟出你的“拒绝词”,不超过40个字。不是我不够意思,是借的时候人家说明不让转借才拿来的。咱俩不错,你可不能让我为难哪!你爱摄影入了迷,我比谁都清楚。可今天这事只能委屈你了,算我对不住你,请多多包涵。(评分标准:明确与得体必须兼顾,任何一方完全不合要求,该题无分。如不够口语化,也要酌情扣分。两个参考答案简评:既明确说明了拒绝的理由,又强调了双方友谊值得珍视;既表达了对对方要求的充分理解,有耐心地恳求对方原谅)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苏 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过海。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美的想法。子瞻平日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下来了,只是喜欢写诗。他写的诗精深华妙,并未显出老年人那种衰弱疲惫的精神状态。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很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虽然是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究出来的。后世君子,一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处世的教训来。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略有删节)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具有古人的风格,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子瞻自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长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随着他奔驰不已,总是落在他的后面。对于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又跟着写了一些和诗。 注黾勉(mnmin):努力。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辙亦迁海康 迁:搬家B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疏:奏章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忤:感触D其必有以处之矣 处:立身 D(A 贬谪; B(写)书信 C抵触,违逆)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B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A未有追和古人者也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D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C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半生出仕,以犯世患 A (A相同,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B介词,从;介词,对于。C连词,表目的,用来;连词,表转折,却。D代词,那些;语气副词,表诘问,难道)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B独喜为诗,精深华妙C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D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B (A古:古代的一种器乐合奏,即“鼓吹乐”,在文中代指音乐;今:宣扬提倡,吹嘘。B古今义同,指学问或理论精密深奥。C古:在文中指得意之作,感到满意的作品,用作名词;今:感到非常满意,用作形容词或动词。D古:推辞世事,指隐居不仕;今:去世,谢世)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人中汲取经验教训。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C (“性刚才拙”非苏轼的评价)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3分)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看上去消瘦而实际上丰腴。 (2)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4分) 子瞻做了二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 (3)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3分) 然而子瞻自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才学日益长进,充沛盛大如同河水奔流。三、诗歌鉴赏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文后的问题。(10分)旅夜书怀杜 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使至塞上王 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注】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命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下兼任判官。征蓬: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孤烟:指烽火与燧烟,古时边塞告警或报平安的信号。最后二句: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山名,东汉窦宪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1)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10分)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正话反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2)在历代诗评家眼里,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认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两联名句在写景方面有着怎样的共同点?在情景交融方面哪一联写得更出色?为什么?(5分)这两联诗都表现了天高地远、水天一色的壮阔之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联,上句写夜空浩瀚,星辰高悬,由岸边望去旷野开阔。一个“垂”字,便将天地的距离拉开了,诗人只身一人的孤独感也由此增强。下句写月光倾洒,大江奔流,月影随水起伏。一个“涌”字,便将动荡沉浮的意境表现出来,诗人漂泊无依、心绪难平的情感也显露出来。通过这两句的描写,塑造了一个长夜难眠、心潮澎湃的失意者形象。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只是较为形象地反映出景物的特征,客观地表现出边塞景色的壮美,未能注入诗人的主观情感与生命体验,所以王诗的两句不如杜诗。(若认为王诗的两句强于杜诗亦可,但须合理阐释与扎实论证。)四、默写14在下列横线处根据要求填空、默写。(1)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_ ,_ ,_ 。(2)穷饿无聊,_ ,_ ,_。(3)死而死矣,_,层见错出,_ 。_ ,_ !(4)所谓誓不与贼具生,_ ,_。(5)生无以救国难,_ 。(指南录后序)(6)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 ,_ ,亦曷故哉?(7)故余与同社诸君子,_ ,而为之记,_,_ 。(8)大阉之乱,_ ,四海之大,_ ?(五人墓碑记)(9)扈江离与辟芷兮,_。_ ,恐年岁之不吾与。(10)日月忽其不淹兮,_ 。_ ,恐美人之迟暮。(离骚)(1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 ,_ ,君亦无所害。(12)_,不仁;_ ,不知;_ ,不武。(烛之武退秦师)(13)臣闻求木之长者,_ ;_ ,_ ;_ ,必积其德义。(14)不念居安思危,_ ,_ ,_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15)君人者,_ ,_ ;将有作,_ ;念高危,_ ;惧满溢,_ ;乐盘游,_ ;忧懈怠,_ ;虑壅蔽,_ ;想谗邪,_ ;恩所加,_ ;罚所及,_ 。(16)总此十思,_ ,简能而任之,_,则智者尽其谋,_ ,仁者播其惠,_ ;_ ,_ ,可以尽豫游之乐,_,_,不言而化。(谏太宗十思疏)(1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 。_,况于将相乎!(18)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_ ,_ ,_ 。吾所以为此者,_ 。(廉颇蔺相如列传)(19)吾入关,_ ,藉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成语:秋毫无犯)(20)_ ,_。(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21)_,未有封候之赏,而听细说(成语:劳苦功高)(22)大行不顾细谨,_ 。_ ,_,何辞为。(23)日月忽其不淹兮,_。惟草木之零落兮,_。(24)汩余若将不及兮,_。(25)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26)有善始者实繁,_。(2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_。(28)怨不在大,可畏唯人;_,_(29)项庄舞剑,_。(30)大行不顾细谨,_。_ ,_,何辞为。(31)指南录后序命名的由来是:“_ ,_ 。”(32)呜呼!死生,_。死而死矣,_,_,_。_,痛何如哉!(33)嗟乎!大阉之乱, _, _ ,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_,_,_,亦曷故哉?(34)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_,_,_,而又有剪发杜门,_,其辱人贱行,_ ,_?(35)不然,令五人者_,_,则_,安能_,_,_?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36)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表明晋文公不愿向秦军进攻的原因的句子是:“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吾其还也。(37)源不深而望流远,_,_ ,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38)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优而道著,功成而德衰,_,_。(39)夫在殷忧,_;既得志,_。竭诚则吴越为一体,_。(40)顾吾念之, _ ,_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_ ,_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朋 友美国斯考特奥洛斯基“今天晚上出来有点儿冷。”亚当塞巴斯坦对自己咕哝着。亚当,47岁,他像往日一样独自坐在公园里的长凳上。他的衣服是沾着污点的白衬衫,外面罩着一件旧的军用胶布雨衣,裤子是用一种质量差的料子制成的,裤线多得就像他额头的皱纹。他颓然坐在凳子上,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堆破布。“又忘了我的围巾了,”他说,“我可能要着凉死掉。”开端风飕飕地在树林中吹过,当亚当听见年轻人的脚步声朝他走来的时候,风声停住了。“先生,晚上好。”亚当抬头看见一位年轻人,大约30岁,向他微笑着。“如果我坐下来,行吗?”“我当然在乎,可我不能阻止你坐在你想坐的地方。”“你的话听起来很刺耳。”这个人挨着亚当坐下来的时候说。“为什么我不应该呢?我在这儿一个人坐着挺好的,享受着夜晚的凉爽空气,你突然跳出来坐在我身边,打乱了这种平静。”他俩无言地坐了一会儿,接着,又起风了。亚当把衣领拉起来围着他的脖子。“我的名字叫雷。”年轻人说着伸出来他的手。尽管非常恼怒,亚当也伸出了他的手,希望雷能够尽快离开。“我的名字叫亚当。”他说,仅仅是出于客气的需要。“啊,您好,亚当!”亚当缩回了他的手。“能多好就多好。”话从亚当嘴里说出来,没带什么感情。他又把大衣领子拉起来围住脖子。“你不冷吧,是吗?”雷用着对亚当来说似乎是真正关心的语调问道。“哦,我以前挺冷的。你知道什么呀?过去的25年中,我每天晚上坐在这凳子上,在所有这段时间以外,我觉得没有任何人停下来和我说话,甚至没有人注意我,更谈不上跟我说点儿什么了。然后,不知打哪儿来的,你坐在这儿。”雷有点儿窘,把自己的围巾给了亚当,亚当一番推辞后,接受了。随后,他们聊天了。聊啊,聊啊,聊了两个小时,从公园的情况一直谈到了国家的情况。大部分的话是亚当说的,他谈了他的生活,着重谈了他的童年。“好了,我讲得太多了。雷,你为什么不跟我讲点儿你自己的事儿呢?”雷有些不自在,很快地看了一下表,突然说:“我告诉你什么,亚当,时间晚了,我得回家了。”然后,他微笑地说:“你明天可是还在这儿?同样的时间,咱们再多谈谈,好吗?”“好,行!”亚当很精神地说。雷站了起来,而且扶着亚当站了起来。说了再见以后,雷匆匆地走了。亚当微笑着,他拖着脚步走的时候还吹了口哨,并不觉得冷了。发展“雷忘了他的围巾,他猜我明天会给他的。”亚当想。这时,两个穿着制服的人走近他。“你看见一个男人独自走过这儿吗?30岁的样子,棕色头发,身高大约5英尺11英寸。”其中一个问道。“没错,一个最好的小伙子。他打这条路走的。”“谢谢。”“他干了什么不好的事儿了吗?”“大约4小时以前,他从精神病院逃到了这条路上。他因为无缘无故要打人才被送到我们那儿。你下次碰到他要当心。”高潮亚当并没听清最后一句话。他的肩膀耷拉下来,两眼模糊了,视线落在地上。当他步履艰难地走过大街走到他的住屋时,他唇边的微笑消失了。他慢慢地躺在床上,紧闭双眼,全身紧张,他发出了刺耳的叹息,这叹息传达了一个不安的、烦乱的灵魂之音,并且带着一种终结的感觉,但空气并没有随着吸进去。亚当现在平静了永远平静了。结局15小说开篇借主人公之口交代天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交代自然环境的寒冷,暗写社会环境的冷漠; 烘托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凄凉; 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奠定了全篇悲凉的感情基调。 16文中亚当说雷的到来“打乱了这种平静”,结尾写“亚当现在平静了永远平静了”,如何理解两处中“平静”的含义?(4分) 第一处中的“平静”指亚当对生活的长期孤独寂寞和社会的冷漠无情已习以为常(2分)。第二处中的“平静”既暗示亚当在得知雷居然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后感到彻底绝望,又暗示亚当在这种绝望中已经死去(2分)。 17有人评价这篇小说的结尾具有“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小说结尾揭示雷是个精神病患者,这出乎意料(2分);但正常人不会跟亚当聊天,又在情理之中(2分);这让对未来燃起希望之火的亚当再度跌入冰冷的现实,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冷漠(2分)。 18小说以“朋友”为题,试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 亚当长期贫苦、孤独、寂寞,不被人关心,也没有朋友,反映了社会的人情冷漠;在雷给予亚当关心帮助后,亚当敞开心扉对雷倾诉,表达了对朋友的渴望、友情的呼唤;亚当没有能从正常人那里得到温暖和帮助,却从被正常人认为有“精神病”的雷那里获得朋友般的关怀,在反讽中揭露了人性的扭曲。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王 蒙在全社会关心并期待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有可能出现很好的态势,产生无愧于伟大时代与悠久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有可能稀里糊涂地、或抱着侥幸心理装模作样地打造文化的泡沫。什么是文化瑰宝?要 看为我们的受众提供了什么样的路径、启迪、精神享受与人生智慧。例如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并使之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对接;例如出现有可能彪炳史册的有真正 的价值的著作与艺术成果;例如,从理论、科技、体制创新上解放整个民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解放中华民族的生产力。什么是文化泡沫?愈是 缺少对于文化的想象力的人,愈是容易把文化财务化、基建化、利益化。到处修建文化生态园、文化纪念园、文化名人园、文化基地、文化广场其中有做得不错 了的,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但也确有以文化的名义占地盖楼贷款。我主张,各地应该对于已有的文化设施作一次检查清理,对于以文化之名行非文化之实的园馆基 地广场公司,采取措施。再如,一方面对于已有 的文化遗产不加爱惜,时有破坏,一方面任意捏造制造虚假古迹。这里有一种说法,将文化标识为一些符号,对于商标设计、旅游广告与简明普及某种在世界上不占 主流地位的文化可能管用,如弄点长城、天坛、熊猫、旗袍就代表中国了,也不是坏事。但这毕竟是浅薄的认知,有时会成为对于中华文化的廉价化、简易化与 装饰化的糊弄。更大的泡沫是走文化的 过场,求活动的规模,却忽视了文化的灵魂。晚会举行了,歌舞演出了,著名艺人来了,“卖点”多了;然而没有思考,没有热情,没有爱憎,没有深度,没有教 益,没有精神的营养,也没有感情的充盈与升华。这样的文化是空心文化,是无灵魂的苍白的文化,是文化的悲哀。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作 为政府管理与文化政策,凡没有触犯法律的文化活动都是可以允许的,我们呼唤着的期待着的是文化瑰宝而不是文化泡沫,但我们绝对不能跟着泡沫闹轰。这一点, 丝毫不能含糊。文化是智慧,是历程,是生活,也是精神的梁柱。文化不是花言巧语与抒情朗诵。越是把常识范围内的道理说得无人能懂的,我们都不要相信。(2012年4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9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首先,指出在当前期待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既可能会产生瑰宝也可能出现泡沫;接着,举例阐述什么是“文化瑰宝”和“文化泡沫”;最后,通过对比,提出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评分建议:每点2分,缺少“首先”“接着”“最后”之类表示论述思路的关联性词语,扣2分。 20作者为什么说“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6分)修建主题文化公园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但有些地方却将其利益化;将已有文化遗产符号化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但肆意破坏甚至虚构古迹却使文化走向廉价化、简易化与装饰化;举行文化活动可以使民众获得教益,增加精神营养,而走过场,求规模,却忽视文化的灵魂。2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化泡沫”。(6分) 对以文化之名而行非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