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国培优秀教案.doc_第1页
《桃花源记》国培优秀教案.doc_第2页
《桃花源记》国培优秀教案.doc_第3页
《桃花源记》国培优秀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榕山中学 马驰原教材分析:桃花源记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是讲读课文,居单元之首,本单元通过对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唐诗的鉴赏,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学生分析:初二学生已学过几篇文言文,已初步懂得结合注释学习文言文,但是学生的注意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思维逐渐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对感性的问题有兴趣,有思维力度的问题也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学生的具体水平及差异不同,因此,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问题设计有梯度和层次,引发思考,鼓励培养学生自信,感受成功,感受作品之美,成为教学的关键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3、背诵部分段落。二. 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三、教法与学法:朗读法 讨论与点拔相结合 品读法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 文字资料 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展示桃花图片,。2播蒋大为的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引出课题3、提出学习目标。4、作者简介: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5、介绍写作背景: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桃花源诗)。6、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豁然( ) 俨然( ) 怡然( ) 阡陌( ) 诣( )邑人( ) 间隔( ) 垂髫( ) 语云( ) 遣( )刘子骥( ) 要同 ( )(2)请用简短的语句概括课文内容按照以下句式回答:桃花源记一文讲述的是 的故事 。 明确:一个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的故事。7、朗读课文(1)指名五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2)师生一同更正后全班齐读课文。8、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弄清文意。(1)要求:用笔画出不解之处,以待全班共同解决。(2)学生举手提出疑问,教师引导学生一一解决。(3)展示重点翻译的句子,让学生逐一翻译。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9、感知文意,合作探究。(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7)渔人离开桃花源后都做了些什么?10、继续探究“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明确:环境优美 安居乐业 怡然自得 待人友善,民风淳朴的地方。继续提问“这么美的地方在当时是真实存在吗?”明确:不存在。继续提问“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么一个地方呢?”明确:桃花源,本来就是虚构的,它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五、课堂小结。六、作业 背诵课文 整理,理解词语的含义。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 现 和平安宁 探 访 桃花源 怡然自得 离 开 安居乐业再 访 民风淳朴教学反思:对于这篇古文的学习,我认为朗读是首要的,更是必要的。那么这篇课文究竟给同学们哪些知识呢?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一、继续巩固同学们课外通过查资料的方式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对文章的总体感知能力。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大意。结合课文注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三、是对古文知识点的识与记。 本文的教学我的设想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