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要闻 粤提海洋经济新理念 湾区计划.doc_第1页
蓝色要闻 粤提海洋经济新理念 湾区计划.doc_第2页
蓝色要闻 粤提海洋经济新理念 湾区计划.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蓝色要闻 粤提海洋经济新理念 湾区计划添加时间:2012-5-7 14:33:34点击:90 国内首部海洋经济地图在广东问世 “六湾区一半岛”构建跨行政区域的海洋经济新格局湾区是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广东海洋经济地图根据海洋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海洋开发、功能定位的差异,将广东沿海区域划分为“六湾区一半岛”:大汕头湾区、大红海湾区、环大亚湾湾区、环珠江口湾区、大广海湾区、大海陵湾区以及雷州半岛。5月4日,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国内首部海洋经济地图广东海洋经济地图(简称地图)。地图的编制最早源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的倡议,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任编委会主任推动编制工作。地图编制完成后,汪洋与朱小丹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向全社会公布这一成果。整部地图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突破传统意义上地图的内容框架和表现形式,开了中国海洋经济规划、地图编制的先河,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地解读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下称海洋规划)这一国家级战略。“可以说是一部可视化的海洋规划。”副省长刘昆在发布会上介绍。地图首次提出“湾区计划”的思路,构建了跨行政区域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凸显了广东科学发展海洋经济的理念,不少专家表示地图这一提法或可看成对海洋规划中“三区、三圈、三带”发展布局的细化思考。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简称“海洋局”)局长郑伟仪称,地图根据海洋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海洋开发、功能定位的差异,将广东沿海区域划分为“六湾区一半岛”:大汕头湾区、大红海湾区、环大亚湾湾区、环珠江口湾区、大广海湾区、大海陵湾区以及雷州半岛。这些跨行政区域设置的湾区,将有利于资源优化和统筹,构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优势集聚、人海和谐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在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强力启动之年,地图的编制完成仅仅是一个开始。据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张爱军介绍,根据省政府会议时间的安排,预计将于5月下旬召开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动员部署会议。同时,海洋局和省发改委已经完成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努力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决定起草工作,目前正按程序报批。与此同时,广东省发展临海工业实施方案、广东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及科技实施方案、广东省发展滨海旅游业实施方案、广东省集中集约用海实施方案、广东省海洋生态保护实施方案也已由海洋局和省发改委组织制订配套实施方案,正按照程序报批,将成为下一步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有力抓手。纵深:首倡“六湾区一半岛”协调发展广东海洋产业放大“集聚效应”“这是我省第一次这么明确地对沿海岸线进行清晰规划。”在昨日的广东海洋经济地图(下称地图)新闻发布会上,副省长刘昆特别强调地图中所提出的“六湾区一半岛”概念的创新性。这一全新提法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路线。“广东大陆海岸线长4114公里,居全国首位,湾区经济应该是我们的特色,广东要走出不同于山东和浙江这两个海洋大省的路。”在专家学者们看来,“六湾区一半岛”的提出可以说是我省对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下称海洋规划)中“三区、三圈、三带”发展思路的首次细化。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伟仪也向记者表示,“湾区计划”这一突破行政界限的发展布局,将帮助广东实现海洋资源的优化配置,催动了广东海洋产业的“集聚效应”。“湾区计划”设想细化国家战略在地图的“战略篇”中,紧跟着海洋规划所明确提出的“三区、三圈、三带”的发展布局,“湾区计划”的新提法格外显眼。“湾区是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一位参与地图绘制的学者向记者解释道,“广东岸线长,海湾多,根据海洋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海洋开发、功能定位的差异,地图将广东沿海区域划分为六湾区一半岛。”而“湾区计划”正是以“湾区”为基本单元,合理划分生产、生活、生态岸线,科学确定湾区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以“六湾区一半岛”串联广东省沿海,构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优势集聚、人海和谐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周霞向记者表示:“湾区经济的概念在国外已十分成熟,但在国内,却是首次提出,这可以说是根据广东的特点所进行的全新尝试。”“海洋规划中所提及的三区、三圈、三带的构想,是对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但具体应该如何分工?湾区计划的提法就是对此的一个细化。”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向晓梅就向记者表示,相比于主打“半岛概念”的山东,以及在“海岛开发”上先拔头筹的浙江,广东以“湾区计划”为指引发展海洋经济将更具自身特色。“我认为,湾区概念的提出有三个意义,第一是突破了行政区域界限,广东今后海洋经济的发展再不是以各个市来规划,将更具全局性;第二,有利于优化配置海洋资源,从而有利于重点海洋产业的集聚,跨区域的发展更能形成产业集群;第三,也有利于在发展中,统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发布会后,郑伟仪详细地向记者解读了“湾区计划”的设想。打破行政界限促产业集聚在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解读中,“统筹发展”一词是被提到最多的。根据记者翻阅,地图中划定的“六湾区一半岛”中有不少都涉及多个市区之间的合作。以“环珠江口湾区”为例,一下子就整合了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五个市的相关岸线资源,对其中的各个部分都进行了精细的发展定位。其中,六大分区没有两个的定位完全相同,从而有效地规避了“重复发展”的问题。其中,广州岸线与深圳西岸线两块海洋经济体量较大的地区,在发展方向上就有了明确区分,前者主打海上交通运输业、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装备制造业,而后者则强调推动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利用前海新区推进深港合作。不过,这些区域之间定位的相互匹配,却将不同区域之间的协同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多个重点港口的集聚,不仅做大了整个湾区的海洋运输业,同时也为海洋装备制造业和临港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助力整个“环珠江口湾区”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全国最重要的海洋产业集聚区。与此同时,通过这种产业“集聚”拉动粤东西两翼齐飞的思路也寓于“湾区计划”中。“六湾区”当中的“大红海湾区”和“大海陵湾区”就分别定位为了珠三角与粤东和粤西两大区域的重要通道,起着充分对接珠三角、承接海洋产业转移的重要作用。前者将着力打造广东新型能源基地、临海型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洋渔业深加工基地和海洋型产业转移示范区。而后者则意在建立广东临海重化工业基地、滨海旅游和海洋文化基地,粤东西部的发展也将走出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