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1 忽必烈改制 作业3 (1).doc_第1页
岳麓版选修1 忽必烈改制 作业3 (1).doc_第2页
岳麓版选修1 忽必烈改制 作业3 (1).doc_第3页
岳麓版选修1 忽必烈改制 作业3 (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我小测1忽必烈确立了“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略,即汗位前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保护临安等城市,使之不毁于战火废除州县官世袭,释放大批奴隶粉碎顽固派的挑战坚持重用汉官、改行汉法a bc d2 从根本上讲,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社会经济意识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3忽必烈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一诏令的重要意义在于()a确立了农桑立国的方针b实现了由游牧经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c促进了元朝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快了不同文明的交流4下列元朝中央机构及其职权的连线,正确的是()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台纠察百官宣政院下达皇帝的诏令a bc d5元代中书省的职能类似于唐朝的()a中书省 b门下省c尚书省 d吏部6忽必烈重视农业,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行政机构,制定完善的法规制度,主要表现有()地方设劝农官中央设大司农司,专掌全国农桑水利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颁布“农桑之制”a bc d7标志着蒙古汗国国策发生重大转折,加快从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步伐的是()a按中央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b忽必烈即位后诏令以农桑立国的方针c改变“视居庸以北为内地”的传统观念d确立“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针8元初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统治者重视缓和阶级矛盾b统治者重视缓和民族矛盾c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发展经济d落后的征服民族最终为被征服者的较高文明所征服9下列对“汉法”与“旧俗”斗争结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先进文化必将战胜落后的文化b社会进步是在不断斗争中前进的c“汉法”与“旧俗”性质相同d落后的民族必将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10忽必烈改制产生的影响是()经济发展繁荣民族融合加强巩固加强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a bc d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臣别迭等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楚材曰:“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元史耶律楚材传材料二农桑,王政之本也。太祖起朔方,其俗不待蚕而衣,不待耕而食,初无所事焉。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其睿见英识,与古先帝王无异,岂辽、金所能比哉?中统元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二年,立劝农司,以陈邃、崔斌等八人为使。至元七年,立司农司,以左丞张文谦为卿。司农司之设,专掌农桑水利。仍分布劝农官及知水利者,巡行郡邑,察举勤惰。所在牧民长官提点农事,岁终第其成否,转申司农司及户部,秩满之日,注于解由,户部照之,以为殿最。又命提刑按察司加体察焉。其法可谓至矣。元史食货志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争论的实质是什么?(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忽必烈即位后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臣用之世祖即位,立朝仪,造城邑,酌古今之道,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于是一代之制始备。材料二世祖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材料三(耶律)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命收太常礼乐生,及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使直释九经,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讲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以上均摘自元史请完成:(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元朝“遵用汉法”的情况。(2)结合元朝的有关知识,回答忽必烈采用汉法是否顺利?为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采用汉法有何影响?参考答案1答案:a2解析:实施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是统治能够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答案:c3解析:诏令的核心内容是强调农桑是国家的根本。答案:a4解析:宣政院负责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答案:b5答案:c6答案:d7解析:蒙古族原来过着游牧生活,忽必烈即位后,为加快从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变,确定了以农桑立国的方针。答案:b8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蒙古族采用汉族先进的文化及措施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答案:d9解析:“汉法”是封建性质的,“旧俗”是奴隶制性质的。答案:c10解析:忽必烈的改制在经济、政治和促进民族融合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答案:d11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时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参考答案:(1)反映了元初的“汉法”与“旧俗”之争。蒙古族与中原地区的汉族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活区域、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实质是先进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与落后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之间的争论。(2)确立以农桑立国的方针;保护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机构和制度;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加速了游牧经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的繁荣。12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