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案.doc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案.doc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案.doc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案.doc_第4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概述古代中国在“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业都会的兴盛以及商人活动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 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理解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中的作用和地位。 描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一些经典场景,感受商业的流动性与活跃性。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1古代中国商业及商运的发展概况(1)远古时代: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2)先秦时期西周时期,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需求数量增加,可以看到流通骨贝和铜贝的情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3)汉代:商运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4)唐代水路商运发达,出现以规模宏大著称,水手多达数百人的“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也十分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非常兴隆。(5)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6)明清时期:出现会馆和商帮,其中以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2中国古代商运的阻碍(1)旅途盗劫普遍、猖獗,严重影响了古代商运的进一步发展。(2)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等。“市”的发展 1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4唐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商业都会的崛起 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2汉代:长安和“五都”都非常繁华,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3唐代:北方以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南方的扬州也曾经“雄富冠天下”,杭州、湖州也成为物产繁富、商业发达的都会。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有晓市、夜市,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5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华,还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和朱仙镇等。【特别提醒】理解“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含义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商业的发展也将带动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名师点睛】1“市”、草市、夜市的区别“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草市主要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夜市则是指城市中在夜间贸易的市。2长途贩运和商帮形成的关系明清时期兴起的商帮大都进行全国性的贸易活动,长途贩运的活动非常频繁。于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为了停宿、储运、交际的方便就结成商帮。【易错提醒】古代“城市”现代“城市”古代中国“城”和“市”最初是分开的。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等,而“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后来“城”和“市”才合二为一,成为社会的中心,城市的商业功能也日渐显露。【轻巧识记】巧用“三先”与“三后”记忆古代商业的发展【名师点睛】城市经济发展呈现出不断突破限制、一直向前的趋势。随着商业贸易的扩大,古代城市也呈现出不同风貌。政治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港口城市和工商业市镇崛起。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特点1古代中国商人的经商理念史料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司马迁史记表明白圭的经商理念。伊尹:夏末商初人,古代著名贤相,尊为元圣。吕尚:商末周初人,西周开国元勋,著名贤相。据史料,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提示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2宋代的“商业革命”史料北宋东京城画线信息说明“市”在城中的分布处于分散状态,北宋进一步打破市的时间限制,夜市规模扩大,晓市出现。历史学者普遍认为宋朝时我国就出现了“商业革命”。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提示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出现专门市场;交换媒介出现“交子”;城市娱乐场所瓦肆出现。3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史料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窑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明)谢肇淛五杂俎旧徽州府籍商人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中国古代,坐北朝南。此处山为太行山,“坐于”太行山,则太行山右侧为山西省,故“山右”代指晋商。据史料,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提示 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古代中国商业的特点(1)起源早,并不断发展。(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中有市、庙会等,乡村中有草市。(3)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4)商业城市发达: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更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5)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6)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7)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徽商、晋商等。(8)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主导地位。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1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表现史料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隋书令狐熙传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新唐书百官志史料反映了隋唐时期对城市商业是如何管理的? 提示 禁止居民沿街开设店铺,城市内划定专门的交易场所“市”;“市”中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进行管理;“市”的交易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2宋朝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史料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会要辑稿(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席东京梦华录说明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逐渐放松。说明对商业活动的空间限制逐渐放松。史料反映出北宋的商业管理发生哪些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商业管理的什么趋势? 提示 变化:不禁夜市,打破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打破了商业活动的空间限制。趋势:商业管理日趋开放和自由。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1)从城市的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人的地位也日渐提高,市场逐渐多样化。(3)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 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1商业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宋元时期这一限制被打破。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易物;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为金属货币;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行会。5城市职能的变化: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专业化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发展。6交易范围的变化:由地区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扩大。【对点演练】1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史实与此论断无关的是()a北宋东京高度繁华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海外贸易空前活跃d形成晋商、徽商等大商帮解析:选d。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作为政治中心的宋都东京高度繁华,故a项不符合题意;宋朝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b项不符合题意;宋朝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故c项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晋商、徽商等大商帮形成,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与此论断无关,符合题意。二、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总体趋势: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1从周至唐(1)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2宋元(1)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2)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3)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对点演练】2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对此图所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有()商业活动在城市边缘进行,城市商业功能有待增强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政府设置专职机构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城市皇家宫室占地面积较多,城市政治功能突出abc d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片可知正确。图片并未体现政府设置专职机构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故错误。1(2017江苏学考)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解析:选c。“交子”使用是在宋朝,不是唐朝,故a项错误;坊市界限严格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不是城市繁荣的原因,故b项错误;商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的繁荣,因此唐朝出现“扬一益二”现象,故c项正确;商帮活动频繁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2(2016江苏学考)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解析:选a。盛泽镇蚕桑丝绸业历史悠久,号称东方丝绸第一镇,以“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而闻名于世。材料“徽宁会馆”碑记记载的内容显示盛泽镇蚕桑丝绸业比较发达,反映出该镇因蚕桑丝绸业而商业繁荣的景象。故选a。3(2015陕西学考)宋朝刘子翚忆樊楼一诗中写到:“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从“夜深灯火上樊楼”一句中,可分析得出宋代汴京城商业活动的突出特点是()a夜市繁盛,突破了时间限制b草市兴起c管理严格d坊市分开解析:选a。材料中“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显示出宋朝娱乐场所的繁荣场景。从“夜深灯火上樊楼”一句中,可分析得出宋代汴京城商业活动已经突破了时间的严格限制。故选择a项。4(2014广东学考)宋代以前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一定场所内进行,这类场所被称为()a坊 b市c城 d街解析:选b。宋代以前商业活动实行“坊市分开”的制度,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一定场所内进行,故选b项。5(2014广东学考)北魏时期出现了“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解体b商品交易活跃c人口大量流亡d重农政策被废除解析:选b。材料显示北魏时期出现了“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的现象,体现出的是北魏时期到处都是商贩云集的商业繁荣景象。这反映了当时商品交易活跃,故选b项。6张生在街口听完说书后,又在自己居住的街区逛夜市。据此判断张生最早应该生活在()a秦朝 b西汉c唐朝 d宋朝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材料“听完说书后,在自己居住的街区逛夜市”说明当时已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夜市,故张生最早应该生活在宋朝。答案选d项。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习思考(教材p18)你读过的古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了商人的生活?提示 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白居易的琵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