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玉沟村大理石矿设计.doc_第1页
细玉沟村大理石矿设计.doc_第2页
细玉沟村大理石矿设计.doc_第3页
细玉沟村大理石矿设计.doc_第4页
细玉沟村大理石矿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前言第一节 目的及任务目的:研究矿区已有资料,分析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进一步查明矿区内的资源量,为下一步工作奠基。任务:研究已有资料,有针对性的开展本次工作:通过工程测量、地质剖面、化探剖面、物探扫面、探槽和系统采样对矿区进行地质工作,以求控制矿体的分布、形态、规模、产状及矿石的变化规律等。第二节 位置及交通矿区位于岫岩县西北,距岫岩县城28公,矿区有乡间公路与海岫铁路和海岫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矿区的地理坐标:东经12301591230233北纬402930 402935矿界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1980西安坐标系)详见矿区拐点坐标一览表:矿区拐点坐标一览表点号坐标XY14484334.01841502806.37724484334.01841503011.37934484164.01741503011.37944484164.01641502751.377行政区划属于岫岩县偏岭镇细玉沟村管割。第三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矿区属低山地貌,位于千山山脉东南部,矿区内最高标高605米,最低标高500米,相对高差105米。 矿区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变化较大,年平均温度在6.36.8,最高气温在7月,平均气温为22.523.3,最高气温为35.137;最低气温为1月份,平均气温为-9.6-13.0,最低-29.1-36.6.年平均降水量为821.5毫米,其中69月平均降水量为615.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4.9%。 本区物产较为丰富,农业作物主要为玉米、大豆、高粱等;经济作物主要为柞蚕;主要工业为采矿业,这里有菱镁矿、玉石矿、铅锌矿、方解石矿和建筑石材矿等多种矿产资源。 矿区内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劳动力资源和电力资源也很充足,具有较好的矿业发展条件。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第一节 以往地质工作情况该矿区在1995年由岫岩县矿管技术科对其做了初步地质评价工作,并估算储量6.5万吨。 2000年冶金工业部东北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院、鞍山市鸿飞地质勘查矿业有限公司对该区进行地质简测工作,提交了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细玉沟村大理石矿储量简测地质报告。完成1:1000地形测量0.2平方公里,1:1000野外地质填图0.2平方公里。提交矿区范围553米标高以上绿泥绿帘石矿保有储量4.8万立方米。2003年鞍山市义昌地矿开发有限公司提交了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细玉沟村大理石矿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 2005、2006年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四0四队提交了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细玉沟村大理石矿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2006年其累积探明(122b)理石储量53千吨,保有(122n)类基础储量48千吨,预可采储量(122b)31千吨。第二节 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内岩浆岩不发育矿区内的岩浆岩发育情况?矿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营口宽甸古隆起、盖县宽甸基地凹陷,虎皮峪复斜核部。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PtLhd3),整体走向北75西,倾向南西,倾角44左右。岩性主要为白云石大理岩、黑云变粒岩、透闪大理岩、黑云菱镁大理岩、绿泥绿帘石岩及含墨大理岩,其中绿泥绿帘石岩层即为矿体。矿区出露还有第四系残、坡积物等。矿区内构造简单,岩层呈单斜构造,未见褶皱和断裂构造。第三节 矿体特征矿区范围内矿层走向北75西,倾向南西,倾角44左右。矿区范围内矿体沿走向延长约275米,出露宽度在15米24米之间不等,平均厚度为19米。第三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第一节 测量工作 测量工作是一项精细的工作,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精度,同时精确的测量工作可以给我们提供有力的技术数据,为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也是本矿区工作展开的基础,本次测量工作采用全站仪、水准仪及GPS对矿区内的地表和井巷工程进行测量。 测量工作中要严格遵从DZ/T0091地质矿产勘查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工作之前要对全站仪、水准仪及GPS进行校正。 GPS采用西安80坐标系、高斯3带投影,中央子午线设置为123。 第二节 地质填图工作一、1:2000地质剖面测量1、因为GPS测量是采用球心坐标系WGS-84S世界坐标系,而大地测量采用的是参心坐标系,因此在使用GPS进行野外填图时,需要对GPS进行现场校正。野外填图中,每个地质点必须使用GPS确定坐标,编号如(DX)保存在GPS内。每天每条线路形成的航迹均要保存,并在当天工作结束后及时使用Mapgis保存在电脑上,以便日后作为资料验收使用。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等,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于揭露。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2m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2m,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或记号笔作标记。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导线平面图的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DL(sin cossincossin)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岩层真倾角地层坡度角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二、1:2000地质填图工作1、1:2000地质填图采用路线穿越法为主,结合追索圈定法法进行。观测点应用小红旗或用记号笔作标记,点线密度不作具体规定,但要求每一地质体应有两条路线三个以上地质点控制,以能合理控制主要地质体以及地层分界点等为目的。对矿化、构造蚀变带等重要地段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以准确反映其特征。2、观测点用半仪器法(结合GPS)交汇于手图上,并按观测点的地质意义实地勾绘成图,在地质、构造线转弯处要定点控制。3、填图中,对较难辩认的岩石、矿石及其它构造现象须及时采集标本进行鉴定或研究,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应做素描或照相。4、对重要的地质体、构造、接触带、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等须沿走向追索,必要时采用槽探工程予以揭露。5、填图时,对大于10m的地质体应标绘于图上,对小于10m具有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6、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重点突出,充分收集第一性资料。第三节 物探矿区内进行1:2000物探扫面工作,根据矿区的地质特征确定本次物探工作的方法为激电中梯剖面法,利用物探异常找出大理石矿床的赋存位置。 物探网度为20m 4、山地工程 对矿区内不明显的地质界线进探槽工作,对地质界线进行准确划分。设计工作量226m。5、。物探扫面0.039km2。6、化探工作500m。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8、岩矿试验 第二节 技术要求本次工作依据的规范及标准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勘查总则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D2006-01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DZ/T0079-9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规范 GB/Z719地质勘查测量规范 ZBD1000-89地质矿产勘查工程测量规范 DZ/T0091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1、地质测量 本次测量工作采用2、实测1:2000地质剖面3、1:2000化探剖面(1)工作目的1:2000岩屑化探剖面测量是为进一步发现和确定蚀变带上及异常高值区内成矿元素的富集部位及富集程度;查明矿化地段的地质环境和表生环境,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2)测网布设在成矿有利地段,按20m线距(特殊地段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布置测线,测线方向应与主构造线走向夹角大于60,在测线上按20m间距布设采样点。测线的布设均采用半仪器法,GPS定位、罗盘定向、测绳量距。控制点间距误差不大于5m,测线方向误差不能超过20并不得于相邻测线相交,各测点均应留有标志。(3)采样与记录采样介质选择岩屑,多点取样,但要避免风成沙的混入,每袋样品重量均大于500g,并要求筛样后满足120g重量。矿化蚀变带、断层破碎带等有利成矿地段适当加密取样。样品编号为字母“Y”+剖面代号“X”+样品号,如Y0101表示岩屑化探01号剖面的01号样品。采样记录统一使用标准化记录卡,各项内容应填写齐全,现场如实记录,不得追记、转抄或涂改。力求工正、清晰、无误。(4)野外质量检查野外检查必需建立三级质量检查管理制度。生产小组日常自检生产小组长对当天所采的样品、采样记录卡、采样点位图、采样数量等进行100%自检,并填写自检卡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应做阶段性自检,全面检查前期各项工作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大组检查a野外检查应占总工作量的10%,主要包括采样点位、采样介质、采样数量、采样标志等,填写质量检查卡。b室内检查应占总工作量的10%,主要检查采样点位手图、清图、记录卡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并填写质量检查卡。c样品加工质量检查全面检查样品有无漏号、重号和样袋破损等,检查率为本批次的10%,样品要及时加工,并填写质检卡后及时装箱送样分析。第七章 实物工作量(1)地形测量0.039平方公里;井巷工程测量0.223km; 2个D级测量网控制点。(2)实测1:2000地质剖面工作230.0米。(3)1/2千的地质填图工作0.039平方公里。(4)探槽226m。(5)物探0.039km2。(6)岩矿试验样品300件:化探样品200件基本分析样品150件;矿鉴定样品20件;岩水质分析样品10件;试验样品20件。(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0.39平方公里。第八章 经费预算第九章 组织管理和项目组人员设置 (1)组织管理 地质测量工作由对地质勘查是组成野外地质详查组负责地质填图、槽探施工及地质编录、地质资料的整理和报告的编制,实行质量自检、互检、技术负责检查的三检制。(2)项目组人员设置 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在局、队的领导下设立项目经理一名,专业技术人员7名(测量2名,地质4名,水文一名)。 项目组人员安排一览表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项目中分工工程师地质地质勘查室项目总负责工程师地质地质勘查室项目负责技术员地质地质勘查室山地工程管理工程师测量地质勘查室测量工作工程师水文地质勘查室水温测量工作第十章 技术措施(1)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及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和以质量求效益的宗旨,确保项目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地质成果资料。质量目标质量目标争取实现“二无、二优、一达到”。二无:无不合格资料,无不合格成果。二优:原始资料优良率百分之百,报告成果优良率百分之百。一达到:报告成果质量全部达到中国地质调查局规定要求,达到优秀水平。(2)质量管理措施和方法质量管理措施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对项目实行管理、监督、检查和验收,使项目保质保量顺利完成、质量管理办法a.质量管理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实行质量监控,始终贯彻质量第一的思想。b.对各专业、各工序中存在的质量难点成立攻关型QC小组解决质量中的难题。c.作业人员要求对原始资料和图件进行全面检查,项目专业组组长检查50%,项目负责人抽查20%以上。保证原始资料和图件的准确可靠,把好质量关,出现问题应及时修改。(3)质量检查和抽查检查工作中质量情况作为重点检查内容。对重要勘查工程加大检查频率,告一段落后,要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写出验收报告书,并进行全面质量评述。项目中重要的工作内容,施工前要审查设计和工作安排的可行性,施工中要检查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竣工前要进行全面质量评估。对QC小组的工作进展随时监控。(4)质量验收勘查项目结束,要对质量情况一起进行汇报,自我评估。总工程师要组织各专业人员进行系统检查和验收,严格把好质量关,最后由公司组织验收。对QC小组成果评审、验收、上报。对不合规范要求的质量情况,要随时汇报,报告中对不合格事实进行描写,确定不合格类型,提出纠正措施及完成日期。第十一章 预期提交成果第三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区范围内的矿石为绿泥绿帘石,其主要用途为建筑用原材料。矿石开采出以后经颚式破碎机破碎至38mm的碎块做水刷石或10mm的碎块做人造大理石。的用途主要是加工超细方解石粉(重质碳酸钙),做橡胶、造纸涂料、建筑密封剂等工业产品的充填剂。 加工超细方解石粉的粉碎方式有干法粉碎、湿法粉碎和干湿结合粉碎三种方法,粉碎过程又分一级粉碎和多级粉碎。 根据工业复杂程度的国内超细粉碎设备现状及所需投资的高低和市场调查,确定生产的最终产品为1250目(101um)和2500目(51um)超细方解石粉。参照岫岩矿产资源管理局超细方解石粉粉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定的工艺方案为XXX级粉碎工艺。工艺方案为几级?第四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 水文地质根据GB/T1271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的有关要求,大致了解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的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等,评价其对矿床开发的影响程度。第二节 工程地质初步划分矿床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矿石力学强度;基本查明构造、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和岩体风化蚀变程度及软弱夹层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矿床开采影响范围内岩、矿石稳固性和露天矿场边坡稳定性;对矿床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评价,调查老窿和生产井的分布情况,大致圈定采空区或开采区范围,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第三节 环境地质基本查明岩、矿石和地下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提出对人体有、无危害的初步评价意见;收集该矿区及其临近矿区的的自然地质灾害资料,提出对矿山生产影响的因素,并预测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五章 工作部署第一节 工作部署原则探矿工程施工必须遵循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的要求,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的原则,对该矿的已采坑道及采场进行实地地质调查;对地表进行仔细踏勘;对以往的地质工作和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确保本次工作的圆满完成。本次工作首先要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