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优化总结 第三章热力学基础 热传导 热对流 等效 能量 守恒 自动 减小 热力学 第二 能量耗散 做功 热传递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1 做功和热传递的区别与联系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但它们的本质不同 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 热传递则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特别提醒 1 存在温度差是发生热传递的必要条件 热量是物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 热量与物体内能的多少 温度的高低无关 2 机械能是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状态的量 而内能是描述物体内部状态的量 两者没有直接关系 但可以相互转化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了内能的增量 u 与外界对物体做功 w 与物体从外界吸热 q 之间的关系 即 u w q 正确理解公式的意义及符号含义是解决本类问题的保证 1 外界对物体做功 w 0 物体对外做功 w 0 2 物体从外界吸热 q 0 物体放出热量 q 0 3 u 0 物体的内能增加 u 0 物体的内能减少 ade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表现形式 1 热传递具有方向性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进行接触时 热量会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而低温物体不可能自动地将热量传给高温物体 要实现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热量 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 因而产生其他影响或引起其他变化 2 气体的扩散现象具有方向性 两种不同的气体可以自动地进入对方 最后成为均匀的混合气体 但这种均匀的混合气体 绝不会自动地分开 成为两种不同的气体 3 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 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 因摩擦而逐渐停下来 但绝不可能出现物体吸收原来传递出去的热量后 在地面上重新运动起来 4 气体向真空膨胀具有方向性 气体可自动地向真空容器膨胀 但绝不可能出现气体自动地再从容器中流回 使容器变为真空 2 深刻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涵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时 要注意理解其本质 即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对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 凡是对这种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 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本章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很多 这些不同形式的表述都是等价的 ab 解析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两种表述 第一是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即自动热传递具有方向性 选项a中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是电冰箱工作的结果 选项a正确 第二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 使之完全变为功 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即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式竞赛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综合提升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全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综合检测题型汇编含答案详解(巩固)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试卷提供答案解析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4年兰州市皋兰县兰鑫钢铁集团招聘真题
- 全球气候变化对2025年农业气候变化适应性法律法规影响研究报告
- 产品招商策划方案
- 电子信息创新创业入门-教学大纲
- DB6101T 3106-2021 笔译服务规程
- DB6101T 3073.1-2020 学校复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第1部分:托幼机构
- 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
- 保险反思心得体会(10篇)
- 哈工大版理论力学课件
- 常见鸟类图鉴
- 五年级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15篇(word文档)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马工程课件01第一章
- GB/T 36713-2018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
- GB/T 17769-1999航空运输集装器的管理
- 药品注册审评员考核试题及答案
- 机器人常用手册-系列中文版-epx2900a00使用说明书
- optimact540技术参考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