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48课程名称:中兽医学 英文名称:Veterinary Medicine of China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5 学 分:2.5学分适用对象: 动物科学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 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化学、动物病理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以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讲课中主要介绍中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常用的诊断方法及辨证方法、常用中药158味的性味、功效及应用,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实验中要求正确、熟练的掌握中药炮制、提取和分离、制剂等技术,正确识别常见的中草药饮片。使学生对中兽医学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中兽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与其它专业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与其它专业课既相互促进又相互补充。作为专业课,仍需先修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生化、动物病理学等作为它的基础。英文简介:This curse consist two part:the prelection in class and the experiment, the two parts are connected and on depend each other. The prelection in class includes the introduction about basic theory about chinese tradition veterinary, the common methods about diagnoses and differentiating symptoms, the characters, functions and uses about 158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the differentiating symptoms and treatments. In the experiments part, the curse need to learn some skills correct and expertly, for examples: the concoction,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prepa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and the skills to identification the common herbs Drink agent or Tablets, the two-part curse can mak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chinese tradition veterinary fully. The chinese tradition veterinary is a part of TCM, this curse is connected both also distinct with others speciality courses. It has theory systems and thoughtway itself, which can improve and renew the other courses, vice versa. As a speciality course, it need to learn the Animal Anatomy,Animal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nd animal pathology firstl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中兽医学在兽医临床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课为本科生必修课,目的在于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兽医的基本理论,辨证论治基础,中草药及方剂,病症防治等基本内容,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兽医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是专业临床课,因此其应在学习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后进行。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兽医学的概念。2.掌握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3.掌握中药防治畜禽疾病的特点和优势。(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中兽医学的概念;中兽医学发展简史;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中药防治畜禽疾病的特点和优势。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整体观念: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家畜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涵义。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联系实际说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三)课后练习1 什么是中兽医学?2 简述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3.掌握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4.了解阴阳在病理方面的应用。5.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6.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阴阳学说1.主要内容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之间的关系;阴阳学说在中兽医中的应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阴和阳的概念:阳:凡是属于温热的,活动的,明亮的,上升的,外向的,无形的,强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阴:凡是属于寒凉的,沉静的,晦暗的,向下的,有形的,虚弱的,抑制的都属于阴。;阴和阳之间的关系:1阴阳对立的涵义;2 阴阳互根与互用的含义;3阴阳消长的含义及形式及其与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之间的关系;4阴阳转化的含义、形式及内在依据和条件;阴阳学说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内容:在组织结构方面,生理方面,病理方面,药物方面,病症防治方面的应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联系具体实际说明阴阳在兽医学上的应用。第二节 五行学说 1.主要内容五行的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兽医中的应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五行的特性及相互关系: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五行的相互关系: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其概念、次序、举例;掌握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说明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和疾病的传变、用五行学说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联系具体实际说明五行在兽医学上的应用。(三)课后练习1.怎样用阴阳学说来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2.五行相生相克和相乘相侮的顺序?(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第二章 脏腑(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脏腑学说的主要特点。2.掌握五脏的各自主要生理功能。3.了解六腑的各自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1.主要内容脏腑学说;脏腑学说的主要特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脏腑学说的概念:又称藏象,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居于外,故曰藏象。脏腑藏居于机体内部,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有征象表现于机体外部;五脏、六腑的主要特点:五脏的特性: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实。六腑的特性:将饮食物腐熟消化,传化糟粕,生理特点:以降为顺,以通为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脏腑学说的主要特点。第二节 五脏1.主要内容五脏的各自生理功能及其与窍液的关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心、肺、脾、肝、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肝主疏泄,主藏血;脾主运化,主统血;肾藏精,主水,主纳气。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第三节 六腑1.主要内容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的生理功能:胆的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为奇恒之腑之一。胃的功能:主受纳水谷;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喜燥恶湿。小肠的功能: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大肠的功能:传化糟粕及与此相关的脏腑功能;膀胱的功能:贮尿、排尿,但传统中医认为是“津液藏焉”。三焦的功能:通行诸气,运行水液(即为诸气和水液运行的通路)。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三焦的概念;六腑的生理功能。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六腑的功能。(三)课后练习1.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都有哪些?2.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第三章 气血津液(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气血津液的概念。2.了解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3.掌握气血之间的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气1.主要内容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气的分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气机失调:气虚、气逆、气陷、气滞。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气的运动形式。第二节 血1.主要内容血的生成;血的生理功能。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血的概念:血是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血的生理功能: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又是机体精神活动的的主要物质基础。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血的常见病征。第三节 津液1.主要内容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津液的生理功能。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津液的概念: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津液的常见病理表现。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主要内容气血津液之间相互关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气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联系具体实际说明气与血的关系的应用。(三)课后练习1.什么是气机失调?2.气与血的关系有哪几方面?(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第四章 病因病机(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2. 掌握正邪斗争的特点。3.了解其他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病因1.主要内容六淫的致病特性;其他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六淫的概念: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异常变化;掌握六淫致病的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兼挟性、转化性。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六淫致病各有哪些特点?第二节 病机1.主要内容疾病发生的病理过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邪正消长: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升降失常:气的失常、血的失常、津液代谢失常;阴阳失调: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疾病的病理过程。(三)课后练习1.六淫指的是什么?各有哪些特点?2.什么是正邪斗争?(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第五章 辨证(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八纲辨证中各种证型的辨证要点。2.了解脏腑辨证的基本内容。3.了解气血津液辨证的基本内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八纲辨证1.主要内容八纲辨证的内容;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的辨证要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实证和虚证的特点:虚证:正气不足,有形物质不足。实证:正气和邪气都比较元盛,正气和邪气斗争剧烈,反应明显;寒实证和虚寒证的特点:由阴盛所的寒证为寒实证,由阳衰形成的寒证称为虚寒证。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寒实证和虚寒证的特点。第二节 脏腑辨证1.主要内容脏腑辨证的基本内容;各种证型的辨证及施治要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心经病、肺经病、脾胃病征、肾病证的辨证及施治要点:心经病:心热舌疮、心火亢盛、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阳虚的治则;肺经病:风寒束肺、风热犯肺、肺寒吐沫、肺热咳嗽、大肠冷痛、大肠湿热的治则;脾胃病征:脾胃虚弱、脾阳虚、脾不统血、胃寒、胃热、胃食滞的治则;肾病证:肾阴虚、肾阳虚、肾虚泄泻、肾虚水泛的治则。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心经病的特点;脾胃病征的特点。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1.主要内容气血津液辨证的基本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气病辩证:气虚、气机失调主征、分析、治则;血病辩证:血虚、血瘀、血热、出血主征、分析、治则。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血的失常。(三)课后练习1.虚寒证和寒实证各有哪些特点?2.脾胃病征的特点是什么?3.血的病征有哪几种?(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第六章 防治法则(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预防的方法。2.熟悉治疗的方法。(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预防的中医思想;治则的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未病先防重在培养机体的正气,增强其抗邪能力;既病防变旨在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与传变。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内容。(三)课后练习1.预防和治疗的原则?(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第七章 中药总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理、法、方、药的关系。2.了解中药的采集、炮制方法。3.掌握中药的性能及配伍禁忌。(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中药简史;中药的特殊性能;中药的炮制方法;中药的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药的配伍禁忌。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药的特殊性能:多效能和双相调节作用;中药的性能:四气和五味的性质;药物的作用趋向及归经;十八反、十九畏的概念:均是处方用药的配伍禁忌,十八反歌诀为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歌诀为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什么是十八反、十九畏?(三)课后练习1.中药的四气、五味指的是什么?各有哪些特点?2. 联系实际说明中药的特殊功能的应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第八章 常用中草药(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常用中草药的分类。2.了解各种类型中草药的特点。3.掌握代表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解表药1.主要内容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的功效。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辛温解表药:性味多为辛温,具有发散风寒的功能,发汗作用较强,适用于风寒表证,如恶寒颤栗,发热无汗,耳鼻发凉,口润不欲饮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代表药物:桂枝、麻黄、紫苏、防风、白芷、辛夷、生姜的性味、功效、主治、禁忌。辛凉解表药:性味多为辛凉,具有发散风热的功能,发汗作用较为缓和,适用于风热表证,如发热有汗,恶寒较轻,耳鼻发热,目赤多眵,口干贪饮,舌苔黄厚,脉浮数等。代表药物:桑叶、薄荷、菊花、蝉蜕、柴胡、升麻、葛根的性味、功效、主治、禁忌。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解表药的性能。第二节 清热药1.主要内容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暑药的功效。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有泻火泄热的作用。适用于急性热病,症见高热、汗出、口渴贪饮、尿液短赤、舌苔黄燥、脉象洪数等。代表药物:石膏、知母、枝子、淡竹叶的性味、功效、主治、禁忌。清热凉血药:主要入血分,能清血分热,有凉血清热作用。主要用于血分实热证,温热病邪入营血,血热妄行,症见斑疹和各种出血,以及舌绛、狂燥、甚至神昏等。代表药物:犀角、生地、牡丹皮、白头翁、地骨皮的性味、功效、主治、禁忌。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胜热,有清热燥湿的作用,主要用治湿热证,如肠胃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下焦湿热所致的尿淋漓等。代表药物: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龙胆草、穿心莲的性味、功效、主治、禁忌。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瘟疫、毒痢、疮黄肿毒等热毒病证。代表药物: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败酱草的性味、功效、主治、禁忌。清热解暑药:有清热解暑作用,用于暑热、暑湿病等。代表药物:荷叶、青蒿的性味、功效、主治、禁忌。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清热药的性能。第三节 泻下药1.主要内容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的功效。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攻下药: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适用于宿食停积,粪便燥结所引起的里实证,又有清热泻火作用。代表药物:大黄、芒硝、番泻叶,润下药:具有润燥滑肠的作用,故能缓下通便,适用于津枯、产后血亏、病后津液未复及亡血的肠燥津枯便秘等。代表药物:火麻仁、蜂蜜、食用油。峻下药:作用猛烈,能引起剧烈腹泻,而使大量水分从粪便中排出,其中有的药物还兼有利尿作用,适用于水肿、胸腔积水及痰饮结聚、喘满雍实等。代表药物:牵牛子、甘遂的性味、功效、主治、禁忌。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攻下药的性能。第四节 消导药1.主要内容消导药的功效。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消导药:能健运脾胃,促进消化,具有消积导滞作用,适用于消化不良、草料停滞、肚腹胀满、腹痛腹泻等。代表药物:神曲、山楂、麦芽、鸡内金、莱服子、谷芽的性味、功效、主治、禁忌。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消导药的性能。第五节 止咳化痰平喘药1.主要内容温化寒痰药、清热化痰药、止咳平喘药的功效。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温化寒痰药:凡药性温燥,具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作用的药物,称为温化寒痰药。适用于寒痰、湿痰所致的呛咳气喘,鼻液稀薄等。代表药物:半夏、天南星、白前、皂角、旋复花、巴豆。清热化痰药:凡药性偏于寒凉,以清化热痰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化热痰药。适用于热痰郁肺所引起的呛咳气喘,鼻液粘稠等。代表药物:贝母、瓜蒌、前胡。止咳平喘药:凡以止咳、平喘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由于咳喘有寒热虚实等的不同,故临床应用时,须选用适宜药物配伍。代表药物:百部、杏仁、琵琶叶的性味、功效、主治、禁忌。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止咳化痰平喘药的性能。第六节 温里药1.主要内容温里药的功效。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温里药:凡是药性温热,能够祛除寒邪的一类药物,称为温里药或祛寒药,温里药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适用于因寒邪而引起的肠鸣泄泻、肚腹冷痛、耳鼻俱凉、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证。代表药物: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丁香、小茴香的性味、功效、主治、禁忌。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温里药的性能。第七节 祛湿药1.主要内容祛风湿药、利湿药、化湿药的功效。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祛风湿药:能够祛风胜湿,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这类药物大多数味辛性温,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气血、补肝肾、壮筋骨之效。适用于风湿在表而出现的皮紧腰硬、肢节疼痛、颈项强直、拘行束步、卧地难起、筋络拘急、风寒湿痹等。其性多燥,凡阳虚血虚的患畜应慎用。代表药物:羌活、独活、威灵仙、秦艽、木瓜、白花蛇、乌梢蛇。利湿药:凡能利尿、渗除水湿的药物,称为利湿药。这类药多味淡性平,以利湿为主,作用比较缓和,有利尿通淋、消水肿、除水饮、止水泻的功效,还能引导湿热下行。所以常用于尿赤涩、淋浊、水肿、水泻、黄疸和风湿性关节疼痛等。但忌用于阴虚津少,尿不利之症。代表药物:茯苓、薏苡仁、白扁豆、木通、通草、车前子、泽泻。化湿药:气味芳香,能运化水湿,辟秽除浊的药物,称为化湿药。这类药物,多属辛温香燥。芳香可助脾运,燥可祛湿,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调等所致的肚腹胀满或呕吐草少、粪稀泄泻、精神短少、四肢无力、舌苔白腻等。但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应慎用。代表药物:霍香、苍术的性味、功效、主治、禁忌。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祛湿药的性能。第八节 理血理气药1.主要内容理血药、理气药的功效。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理气药:凡能疏通气机,调理气分疾病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其中理气力量特别强的,习称“破气”药。本类药物大部分辛温芳香,具有行气消胀、解郁、止痛、降气等作用,主要用于脾胃气滞所表现的肚腹胀满、疼痛不安、嗳气酸臭、食欲不振、粪便失常,以及肺气壅滞所致咳喘等。此外,有些理气药还分别兼有健胃、祛痰、散结等功效。代表药物:陈皮、木香、乌药、砂仁、香附、白豆蔻、枳实、枳壳、厚补、青皮、郁金、姜黄、延胡索。理血药:具有活血祛瘀、疏通血脉的作用,适用于瘀血疼痛,痈肿初起,跌打损伤,产后血瘀腹痛,肿块及胎衣不下等病证。代表药物:川芎、丹参、益母草、牛膝、乳香、没药、红花、桃仁、土鳖虫、穿山甲、皂角、自然铜、血竭。止血药:具有制止内外出血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出血证,如咯血、便血、衄血、尿血、子宫出血及创伤出血等。治疗出血,必须根据出血的原因和不同的症状,选择适当药物进行配伍,增强疗效。如属血热妄行之出血,应与清热凉血药同用;属阴虚阳亢的,应与滋阴潜阳药同用;属于气虚不能摄血的,应与补气药同用;属于瘀血内阻的,应与活血祛瘀药同用。代表药物:侧柏叶、茜草、地榆、茅根、仙鹤草、白芨、蒲黄、艾叶的性味、功效、主治、禁忌。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气药和理血药的性能。第九节 补虚药1.主要内容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补阴药的功效。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补虚药:凡能补益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虚证一般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故补虚药也分为补气、补血、滋阴、助阳四类。但在畜体生命活动中,气、血、阴、阳是密切联系的,一般阳虚多兼气虚,而气虚也常导致阳虚;阴虚多兼血虚,而血虚也常导致阴虚。所以在应用补气药时,常与补阳药配伍;使用补血药时,常与滋阴药并用。同时,在临床上又往往数证兼见,如气血两亏、阴阳俱虚等。因此,补气药、补血药、滋阴药、助阳药常常相互配伍应用。此外,脾胃为后天之本,肺主一身之气,故应以补脾、胃、肺为主;又肾既主一身之阳,又主一身之阴,使用助阳药、滋阴药时,应以补肾阳及滋肾阴为主。代表药物:人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甘草、大枣、何首乌、熟地、阿胶、当归、桑寄生、枸杞子、黄精、天门冬、麦门冬、玉竹、龟板、鳖甲、冬虫夏草、鹿茸、杜仲、续断、狗背、骨碎补、巴缄天、肉苁蓉、葫芦巴的性味、功效、主治、禁忌。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补虚药的性能。第十节 外用药1.主要内容外用药的功效。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外用药:凡以外用为主,通过涂敷、喷洗形式治疗家畜外科疾病的药物,称为外用药。外用药一般具有杀虫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收敛止血等功用。临床多用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疥癣等病症。由于疾病发生部位及症状不同,用药方法也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住宅租赁合同范本:民宿租赁及特色旅游服务协议
- 三方劳务派遣合同范本:标准化管理与风险防控
- 私人房产买卖合同:含户外设施及附属权益转让协议
- 知识产权维权基金设立与管理合作协议规范本
- 网络安全供应链应急预案
- 学校内突发龙卷风应急预案
- 工程结算造价咨询方案
- 本章复习与测试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生物沪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沪教版2019
- 活动三 彩色的影子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二年级上册-蒙沪版
- 2025工程合同(正本)
- 幼儿园膳食委员会流程
- 海洋微塑料污染溯源分析-洞察及研究
- 癌痛护理查房
- 孕妇孕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
- 花园开荒保洁方案(3篇)
- 儿童跑酷课件图片
- dcs上墙管理制度
- 九一八《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班会课件
- 2025年时政100题(附答案)
- JG/T 127-2007建筑门窗五金件滑撑
- CJ/T 180-2014建筑用手动燃气阀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