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句式转换集锦(二套).doc_第1页
六年级句式转换集锦(二套).doc_第2页
六年级句式转换集锦(二套).doc_第3页
六年级句式转换集锦(二套).doc_第4页
六年级句式转换集锦(二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句式转换集锦(二套)目录:六年级句式转换集锦一六年级语文知识集锦二- 1 - / 27六年级句式转换集锦一一、反问句与陈述句 六年级句式转换集锦述 六年级句式转换集锦.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_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_ (二)反问句变陈述句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_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_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_ 二、对话与转述的互换 练习: 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_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_ 3、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_ 4、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_ 三、缩句 1、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 都可以缩去.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练习: 1、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_ 2、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_ 3、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_ 4、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_ 四、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成分残缺 1、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_ 2、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_ 3、学了爱迪生这一课受到了教育._ 4、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_ (二)成分赘余 1、联欢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_ 2、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和蔬菜._ 3、我经常阅读、看科幻小说._ 4、松鼠喜欢把窝搭在高大的大树上._ (三)表意不明 1、李红有时候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2、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_ 3、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_ 5、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只有张刚没有参加. _ (四)搭配不当 1、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看._ 2、我很喜欢参加自然博物馆._ 3、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_ 4、战斗正在热烈地进行着._ (五)语序不当 1、我们学校师生全体去参观科技馆.2、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优美的一支歌. _ 3、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_ 4、李华被同学们一定评为三好学生. _ 5、学校把“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名单已经公布出来了. _ 五、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他很果断,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 3、今天的家庭作业是读二遍课文和四道数学题. 4、星期天,我们来到刚建成的、崭新的儿童公园. 5、这家电冰箱厂生产的冰箱质量一年比一年进步. 6、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在和暖的春风中迎风飘扬. 7、全国各地给灾区人民运去了大批的药品、食品、面包和衣服. 8、多读课外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9、刘小刚第一次出席市里举行的作文竞赛,他心里既高兴又紧张. 10、因为别人的意见不一定全对,我们所以要虚心听取. 六、把下列句子分别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我. (2)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我的视线. (3)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他要去补习.(双重否定句) 他不可以不去补习. 你明天难道不来上学吗?(反问改陈述) 你明天不来上学. 他要去看书.(双重否定句) 他不得不去看书. 陈述句:你吃过饭了 反问句:难道你没吃过饭? 设问句:你吃过饭了吗?一定吃过了. 疑问句:你吃过饭了吗? 被字句:饭被你吃了. 把字句:你把饭吃了. 否定句:你没吃饭. 1.我们遵守纪律. 改为双重否定句:我们不得不遵守纪律 改为反问句:难道我们能不遵守纪律吗? 2.几场春雨后,娇嫩的笋芽长了出来. 改为比喻句:几场春雨过后,娇嫩的笋芽儿像刚出生的小鸡一样露出了头. 改为拟人句:几场春雨过后,娇嫩的笋芽儿伸了个懒腰,从地里钻了出来. 你难道没看比赛吗?(反问改陈述) 他要去补习.(双重否定句) 爸爸说:“我明天要去昆明,你自己做饭吃.”(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你明天难道不来上学吗?(反问改陈述) 他要去看书.(双重否定句) 爸爸说:“你明天别去玩了,我带你有事去.”(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反问改陈述) 他要去看电影.(双重否定句) 爸爸说:“我明天不去上班了.”(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爸爸对妈妈说:“你去把行李拿来.” (2)小红说:“桂林山水太美了!你们想去看吗?” (3)齐威王对田忌说:“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爸爸让妈妈去把行李拿来. (2)小红说桂林山水太美了,她问我们想不想去看. (3)齐威王问田忌他难道他还不服气. 五、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他很果断,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 3、今天的家庭作业是读二遍课文和四道数学题. 4、星期天,我们来到刚建成的、崭新的儿童公园. 5、这家电冰箱厂生产的冰箱质量一年比一年进步. 6、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在和暖的春风中迎风飘扬. 7、全国各地给灾区人民运去了大批的药品、食品、面包和衣服. 8、多读课外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9、刘小刚第一次出席市里举行的作文竞赛,他心里既高兴又紧张. 10、因为别人的意见不一定全对,我们所以要虚心听取. 六、把下列句子分别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我. (2)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我的视线. (3)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小学语文句子句型转换练习题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 2、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我的错误马上被朋友们纠正了. . 3、改变词序,意思保持不变. 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到罗甸. 雨从早到晚哗哗哗哗地下个不停. 4、改变词序,改变句意. 那些来南京的客人都很热情. 这几道题你全没有做对. 5、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 6、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_. 7、把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 山姆握着珊迪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 . 张林告诉我:“要是星期日下雨,我们就不去看电影.” . 8、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 二、照样子写句子. 1、例:李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 2、例:夜空的繁星,仿佛碧波上撒满的宝石. . 3、例: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 4、例: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 5、例: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 6、这些信件和报纸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希望、欢乐和温暖. . 三、按要求写句. 1、欣欣向荣 用来形容花草树木的 用来比喻事业的 2、骄傲 用来表示褒义的 用来表示贬义的 3.成了 写成比喻句 4.天空中的小星星 写成拟人句 5.好像 写成比喻句 写成不是比喻句的 6.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改成转述句) 7.这块地里的菜秧是我种下的.(改成反问句)(改成否定句) 8.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成陈述句) 9.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改成反问句) 10.齐这船舷的菜叶和垃圾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11.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可一个蜘蛛.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12.我们祖国的崇山峻岭蕴藏着丰富的煤和石油.(缩句) 13.我不小心把陈明的飞机模型摔坏了.(改成“被”字句) 14.曹操被周瑜的军队大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改成“把”字句) 15.队员们遵守团中央的号召,积极开展“学习赖宁”的活动. (在原句上修改) 16.这些北京来的客人水平非常高.(改变词序,改变意思) 17.我家在市图书管附近住.(改变词序,意思不变) 四、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_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_ 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_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 五、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_ 3、春风吹绿了田野. _ 4、是春风吹绿了田野. _ 5、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_ 六、以文明用语的要求,将下列话换个说法 1、喂,妈,今天开学了,快给钱. _ 2、奶奶,学校号召我们捐款救灾,快给我五元钱. _ 3、喂,老头,把锄头借我用一下. _ 4、小红,把窗关一下. _ 七、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 4、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_13 / 27六年级语文知识集锦二1、“吹面不寒杨柳风”六年级语文知识集锦.(这里是指紧追快赶 ,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 3、“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通过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增广贤文 意思就是 一年的收成就在于春天的种植,不然秋后就不可能有收获.一天的学习就在于早晨的用功晨读,只有这样才能学到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 在一年的新的开始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 这里的工夫指时间、时光.例如: 唐 元稹 琵琶诗:“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听.” 宋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词:“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清 李渔 巧团圆途穷:“我急急赶去交卷,好进科场,那有工夫讲话.” 刘半农 瓦釜集手攀杨柳望情哥词小序:“又采到了短歌三四十首,长歌两首,至今还没有工夫整理出来.” 语文语法知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3、单句: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 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4、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5、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 6、修辞: (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反问 (2)、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 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变否定句,一种方法是找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