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作业.doc_第1页
跨文化交流作业.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跨文化交流的体会一个学期过去了,唯一的感觉就是真的太快了,快到我还没有来得及去学什么就已经要面临重重的考试,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好好整理一下心思,努力地想想我的收获,弥补我的不足,迎接新的挑战!这个学期开了一门新课叫做跨文化交流,一听名字就会知道是很有意思的一门学科,看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国在发展,2008的奥运会虽然结束了,但是并没有结束我们开放的国人迎接世界各地游客的热情,我们需要更多的关于世界各地的综合知识去提高我们的素质,完善我们的接待。就从个人而言,我觉得很充实,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就会产生很多效应,下面就具体讲讲我的深切体会。(一),饮食而言,民以食为天,这是我们中国老百姓的一句俗语,以前我只是单纯的认为咱们中国人吃饭,就是几菜几汤,还有就是面食,而外国人他们吃的就是西餐(因为本人对肉食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对于他们一大块一大块的肉食主义者,一般我都会以体质不同作为理由去理解),然而不然,跨越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习惯,我得到了具体的分析。中国人注重形式,讲究“色、香、味、意、形”,所以中国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不光好吃,而且看着也令人赏心悦目。由于地域性的文化和历史差别,中国菜逐渐分为几个菜系,每个菜系又各有千秋。而欧洲人讲实际,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从不下什么工夫,更讲究其营养搭配和保护,他们关心的是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由于西方有着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加之西方人生活节奏较快,比起中国人,西方人更多地食用罐头,快餐等,早餐就是牛奶、面包加沙拉,我想,KFC、麦当劳等世界性快餐公司的发展也正是因为西方人的这种饮食习惯造成的。而中国人则更喜欢在家自己做饭吃,我们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为自己作一顿家常便饭。这是中餐和西餐的主要差异。再看看餐具的差别:刀叉和筷子。西方人吃东西都是每人一个盘子分开来吃,而中国人则是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共餐,这更有利于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交流,虽然西方的分餐制看似更卫生,但相对的又缺少了共餐中一片阖家团聚的喜气景象。再从中西方饮食对象上来分析。西方人认为菜就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另外,由于佛教的影响,中国人主张素食主义。在我们的菜肴里,素菜占主导地位,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而西方人则以肉为主食,因为他们认为肉类更富有营养。大概也正是这种差别造成了中国人整体上比西方人瘦小的状况吧。(二),见面问候而言,从小爸爸妈妈就教导我们要懂礼貌,见了叔叔阿姨要问好,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我发现这点上我们与西方还是有点差别的,我们见面习惯说一句“你好”或是“吃了么?”又或是“去哪?”西方人就会分的很清楚,“早上还,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英国的传统就是见面先对天气分析一番。还有很多的礼仪文化,我瞬间觉得世界好奇特!(三)称谓上而言,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是不会叫父母的名字的,那样会认为是很没有规矩,在老者或者是年纪比较大的长辈面前也会特地的加一个“老”字,比如刘老,张老,李老以示对他的尊敬,然而在西方,他们并不这么认为。“老”有时就是“不中用”的代名词。谁愿意被人瞧不起呢?而独立意识强、不愿意麻烦别人、不想拖累子女的西方老人,更是不言老、不服老,自然也不愿意被别人尊称为“老”。另外,在家庭成员之间,也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四),就送礼而言,以前我会很傻的认为我送给他礼物他不可以当着我的面拆开来看,那是不礼貌的表现,如今我真的觉得自己好没有常识。我在送别人礼物的时候通常都会把价格摆在第一位,因为我认为这是衡量我们之间感情的首要准则,同样别人给我礼物我也会偷偷的去打听价格问题。尽管中国人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名句,但如果你真送他一根鹅毛,交情必然降温。而西方人送礼比较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和艺术品位,在馈赠礼品的方式上,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习惯做法更是不同。中国人是当面客气,背后评论;而西方人是当面感谢和赞扬,因为他们认为赞扬礼品就是赞扬送礼者。学识让人渊博,我深信这个道理,对待中西的差距,我们要以尊敬的心态去审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五),就其他方面而言,西方人比我们开放,这是我从小就知道的道理,有时候会理解为理所当然,有时候又会不经问一个为什么。在中国,如果单位没有住房,夫妻可以去租房。在西方,常常是陌生的男士和陌生的女士可以合租在一套公寓里,这让初来乍到的中国女生既恐惧又尴尬。而且即便是陌生的两人,也可以很快就攀谈起来,或者结伴去旅行都没问题;而中国人则不会轻易和陌生人交谈,更别说结伴旅行了。西方人推崇个人主义,主张大胆的推荐自己,张扬个性;而中国人推崇集体主义,有“谦虚、谨慎”的处事原则,即使听到了别人对自己的赞扬,也会觉得受之有愧。常常会自谦道:“还可以吧”“不敢当 不敢当”“您见笑了”等等。在西方文化中,“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尽量避开它。而在汉文化中,“13”并无贬义。也不代表“不吉利”。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很多,学习跨文化交流真的是对我们有很大很多的帮助,大的国家方面的我不去讲,就从日常生活来说,想象一下,如果你碰巧遇到一个外国朋友刚从洗手间出来,你却对他说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