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用资源,实现高效的作文教学【摘要】:在汉语系统,读写能力是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志,而写作水平的高低又是这种能力的集中体现。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老师们极其关注的问题,专家、学者、名师们也正热火朝天地研究着,各种作文教学法层出不穷。我们需要研究,也需要创新,但如果大家在远眺之余收回视线,也可以找到平凡中的美丽。本文从研读课本,用足教材资源;善于发现,在思辩中用好问题资源以及及时沟通,巧用家长资源这三方面阐述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就地取材,方便地利用身边的资源,实现高效的作文教学。【关键词】:看图作文 教材资源 问题资源 家长资源 写作素养屈指数来,当今的小语作文以“活动作文”最受老师们推崇,因为它带给了孩子们真切的体会,强烈的感受,让孩子觉得有话可写。因此,尽职的语文老师们,舍弃了课本上的习作内容,精心设计活动,带着学生一起在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中捕捉最细微的情感痕迹,并用文字把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为了学生能吸收到更健康的营养,老师们总是费尽心思为他们“选餐”,岂不知健康的饮食包括了肉、蛋、蔬菜、水果等等诸多方面,与其成天在课本之外找寻其中的一种营养,为什么不好好研究身边的资源,在活动作文之余,也方便地补充一些其他的营养,使事半功倍呢?本文以看图作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用好各种便利的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实现高效。一、 研读课本,用足教材资源 自从课程改革和新的教育理念提出后,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便一次又一次地被老师和教育研究者们提出。那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淋漓尽致地用好教材? (一)分析例文,把握同类型习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在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课本上,习作一、习作四、习作八均为叙事类的看图作文,但要求和重点却并不一样。习作一要求学生能把一组连贯的图读懂,写作时能够按照每幅图所示的事情发展不同阶段,做相应的分段,做到一小节讲述一个场景。并能根据每幅图之间的联系,按照事情的发展,把动态的内容也想象出来。习作四提供给学生的图都是单幅的,前因后果已经没有具体的参照了,全凭学生对这幅图的理解,想象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时,本次习作要求为:写一段对话,而不仅仅限于把事情讲清楚。在写对话的过程中,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写出来也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习作八与习作四相比,已经不是纯粹的对话形式了,在讲述整个故事的过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随故事的发展自然穿插,以叙述为主了,我的理解是,它是在习作一加入了习作四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写法,也是在习作四加入了叙事的写法,这样整篇文章显得精彩而自然。同时这篇例文也是总分总结构非常鲜明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非常清楚,写得有条不紊、结构鲜明。这三篇习作分别安排在期初、期中和期末,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类同主题、层次一步步提升的习作,形成一个作文序列,类似于在给学生铺台阶,让他们能更快更稳地掌握好这一主题的写作方法。(二)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和语言,形成在阅读中学写作的习惯。关于压岁钱的故事谁都听过,谁都觉得大媳妇把钱马上用来给孩子买糖吃和二媳妇把钱一动不动一直留在那儿的做法比不上三媳妇,因为她把这几个铜板充分地利用了:买来鸡蛋孵出小鸡,小鸡长大后变成母鸡生蛋,把卖得鸡蛋的钱买来一头牛。这几个铜板远远小于一头牛,可是,最终她却使这几个铜板变成了一头牛,原因在于,她心里非常清楚想要用这几个铜板做些什么,对条件和目标做了充分的分析,所以,在她的眼里,这几个铜板早已是未来的牛了,需要的只是时间的催化剂而已。那么,语文老师们对于上得最多的阅读课,是不是也能每一课都充分分析条件,研读剖析课文,从而科学地、大胆地确定教学目标呢?恐怕更多是出自教参吧!当然,教参需要参考,但仅仅局限于此的话,你的教学就只做到了60分,你的学生也只学到了60分,合格而已。老师们潜心读读课文便可以发现,苏教版三年级的课文除了一贯的符合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理解外,许多写作方法、语言都适合学生模仿。如总分式的围绕中心写话,比喻句的运用,语气词的运用使文字格外轻松活泼,ABB式叠词的运用使语句更加亲切可感,还有,说明文中准确、清楚地说明问题的列数据、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等。在阅读课上,老师带着学生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美、文中人物的可爱的同时,只需稍加点拨,学生便能发现正是有了这些方法的运用,才使得文字更美了,人物更可爱了。在看图作文中,能否自如地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描述,决定了所写的这篇文章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也就是直接决定了这篇文章是平庸或是精彩。在叙事写人的文章中,这些方法必用,如花瓣飘香中“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这一连串的动作描述了一个爱花却为了妈妈不得不摘花瓣的心里矛盾的小女孩形象;雪儿这篇课文中,“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望着它那金黄的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这段文字描述了小作者对雪儿的不舍和支持,也写出了雪儿对小作者同样的依恋以及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此外,大作家的小老师、跟踪台风的卫星、“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和放飞蜻蜓等许多课文也都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突出,个性更鲜明。在阅读教学中,这些方法的渗透便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了。(以在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中的一个小片段为例)师:面对台风的大声喝问,小星星被吓住了吗?生:没有师:那它是如何表现,如何应对的?指名读第二小节:“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直到你消失为止。”师:你读出了一颗怎样的小星星?生答:自信的小星星。师:你还能读出这是一颗怎样的小星星?指名读,说。(自豪、骄傲、毫不畏惧)师:这样的小星星书上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哈”、“笑了笑”师:是啊,从它的笑我们能够看出小星星的自信、自豪、对台风的毫不畏惧,那么我把这里的“笑了笑说”改成自信地说,或者自豪地说,再或者毫不畏惧地说好不好?生:不好,因为,笑了笑说包含了自信、自豪、毫不畏惧这些所有的心理。生:笑了笑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小星星的表情一样,好象更加真一些。师:大家说的真好,你看,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能让我们产生那么多的联想和感受,以后,在我们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准确描述人物说话前后动作、神态比单纯的“怎样地说“更让人觉得丰富一些,也仿佛真的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一样。虽然只是解读教材的时候多想了一层,教学时在课堂上多用了两三分钟,而带给学生的却是一次深刻的体会,他们领会了一种写作方法,同时也又一次体会了从课文中学习文章的写法,形成习惯后,便能很自然地在自己阅读时也能注重这方面的学习和积累。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自觉地在“读”中学“写”的习惯的养成比具体写作方法的习得更为受益良多。二、善于发现,在思辩中用好问题资源(一)发现问题正如在之前的习作例文分析中所阐述的,习作四要求学生能用对话的形式说清楚一件事,重点学会用“怎样地说”,在说话前后写清楚人物的动作、神态等。于是,学生在作文中便有意识地把这些修饰加了上去,原先的黑白作品终于有了几抹色彩,而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片段一:小兔转过头来,睁大眼睛意味深长地问:“颜色漂亮的蘑菇为啥不能采呢?”片段二:可是当它伸手去采时,兔妈妈用严肃的目光看着小兔子说:“这些蘑菇不能采!”片段三:小兔瞪大眼睛说:“为什么不能采呢?”兔妈妈挥挥手说:“这些蘑菇有毒!”问题分析:片段一中,“转过头来”和“睁大眼睛”似乎让我们也看到了那只小兔子兴奋之余突然感到的一阵惊讶。但紧接着的“意味深长”显然不适合不谙世事的小兔子。“好奇”、“吃惊”,虽简单,却更合适。片段二描述的场景为,小兔意外发现了一些彩色的蘑菇,迫不及待地想要去采。看到这一切的兔妈妈是怎样做的呢?投来“严肃的目光”和提醒小兔“这些蘑菇不能采”都在情理之中,而仅仅是“看着”的话,就显得小兔对于兔妈妈而言不是那么重要,要不就是,这位妈妈太放心自己的孩子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兔妈妈即使不亲自上前阻止,它的担心至少也该化为大声喝止吧!片段三中,再三咀嚼兔妈妈的动作“挥挥手”,始终不觉得里面包含了什么,与后面兔妈妈的话“这些蘑菇有毒”也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所以,这是一个为了写动作而加进去的动作,意义全无。(二)反思,形成新的理念和想法对于上述问题的出现,我是高兴的,这是学生学有所获了。通过课文和习作例文的学习,学生意识到在叙事文章中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往往能成为整篇文章的亮点,所以在作文中,也对自己有要求了,会在这方面尤其注重,恨不得把所有能想到的动作、神态、好的词语都用上。同时,我也看到了他们作文里的症结所在:他们忽略了一点,所有这些动作、神态、语言,所有的好词好句的运用都是为了能突出所描述人物的特点,更加深刻地刻画出人物当时的心境。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或者反而让人觉得别扭的话,那就类似于一个爱漂亮的女人,不懂怎样打扮自己,而使劲地在自己的手上、脖子上、耳朵上等挂满了首饰一样。所以,一篇好文章是有灵魂的。有的体现为一种心情,如高兴、伤心、失望等;有的则体现为一种精神,如坚强、勇敢、正义在这篇文章里,人物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种神态都能从各自的角度体现这一灵魂,使整篇文章高度凝结起来。(三)问题的处理在又一次的作文课上,我拿出了上述三个问题片段让学生来分析,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出第一个问题之后,便沉默了。我建议请几个学生来演一演这两个片段,挑了几个表现力比较强的孩子,定好角色,表演便开始了。在片段二的表演中,演兔妈妈的小演员竟然在激动之余又是跺脚,又是瞪眼,又是喊的,在大家的要求下尊重了原著,却看着别扭起来。同样的结局也发生在片段三的表演中。表演结束了,问题也找到了,原因在于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并不属于当时的场景,用得太过牵强。有学生提到,这些细节处的描写应该要传神!那么什么是传神?是非常华丽的辞藻吗?我带着学生回到了课文放飞蜻蜓,大家发现,一处极其简单随意的动作神态描写,都可能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品质。我随即从另一角度引导学生:“你看,在一篇文章中,几处细节描写看似零碎随意,却是真实的,近乎特写。这些描写分散在各个角落,却集中体现着人物的精神和品质。”面临问题,大家都会一心想着赶快设法解决,方法各不相同。就事论事,我称之为“小办法”,如同在做一点一点的修补工作一般,今天这里好了,明天那里又有了问题,永远不胜其扰。另一种解决方式为,以平和的态度面对问题,对学生和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后,找到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帮助学生修正想法或做法。这时的问题无论对教师或学生而言都是“进步之源”了。三、及时沟通,巧用家长资源都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而在学生的作文中,却是不同的问题也会有相同的根源。有的学生写文章总是干巴巴的几句话了事,“好看极了”、“开心极了”、“好玩极了”是最拿手的心情书写方式。这跟上面所提到的问题除了学生对自己要求的不同外,都对事情或周围的世界缺乏一种细腻的感觉,其实就是情商不高。这个问题的解决光凭老师之力就有些艰难了,还得需要家长的努力。(一)帮助孩子丰富生活,在他的生活中加入一点惊奇,一点兴奋,或者,哪怕是疲惫与劳累,也可以带着孩子好好咀嚼,细细体会。(二)鼓励并帮助孩子把上述这类感觉留下文字的痕迹。我们可以多问孩子几个问题,多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有时甚至需要刨根问底。比如,经历一件事后,可以问问孩子有什么感受,有时是开心,有时是难过,有时还会有愤怒。这时,如果我们追问一句为什么,孩子就会简单地说一些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段或场景,落笔成文便是一篇流水帐。(以愤怒为例)在这里,若能再追问:“在哪一刻你感到特别愤怒?”“那时他的动作是什么样的,脸上表情如何?”“周围的人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最后,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场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外务人员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ai考证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财务面试专业试题及答案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2025年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
- 校企捐助协议书
- 校园卫生协议书
- 校园餐厅协议书
- 样品外借协议书
- 核查离婚协议书
- 脊髓病变患者护理查房
- 科研绘图培训课件
- 腹主动脉瘤治疗原则讲课件
- 车贷中介服务及贷后管理合作协议
- 2024年度浙江省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土建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题库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 【课件】破茧 逐光-2026届新高三启航主题班会:挑战极限成就梦想(含规划指南、学法指导、心理护航)
- 2025至2030中国GPU芯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及竞争格局与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氢能产业协同-洞察及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国特许经营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三聚氰胺基复合气凝胶:制备工艺、性能表征与应用前景探究
- 2025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