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28张).ppt_第1页
岳麓版必修2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28张).ppt_第2页
岳麓版必修2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28张).ppt_第3页
岳麓版必修2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28张).ppt_第4页
岳麓版必修2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28张).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 课标要求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中央 地方 斯大林模式 权力 排斥市场的指令性 经济 工业 集体农庄 工人 农民 压抑地方 1 压抑企业 2 片面发展 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3 单一的 制 积极性 积极性 高度集中 计划 重工业 公有 压抑工人 农民的 积极性 苏联经济改革势在必行 赫鲁晓夫改革背景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苏联建设的发展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2 苏联农业生产落后 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取得一定成效 没有突破旧体制 脱离实际 盲目性 赫氏的个人作风 斯大林体制弊端暴露 农业问题严重 给予一定的私有生产资料 开荒增产 种植玉米运动 权力下放 物质利益原则 苏联经济改革一览表 在1960年举行的联大会议上 赫鲁晓夫毫不掩饰地表达愤怒 苏联政治家布尔拉茨基写到 赫鲁晓夫不仅是环境的牺牲者 而且也是其性格的牺牲者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 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中央 地方 斯大林模式的修改 权力 排斥市场的指令性 经济 工业 集体农庄 工人 农民 压抑地方 1 压抑企业 2 片面发展 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3 单一的 制 积极性 积极性 高度集中 计划 重工业 公有 压抑工人 农民的 农 积极性 给企业部分权力 给地方部分管理权 物质利益原则 农民拥有一定数量自留地和牲畜 侧重改革农业 发展农业 1906年出生 青年时代没有过人之处 1952年起担任苏共中央书记 深得斯大林赏识 勃氏被公认为能力较弱的人 他本人也多次 谦虚 地表示过 自己没有领袖的才能 赫鲁晓夫下台后 为避免争夺权位而两败俱伤 只好推举勃氏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所以有人说他因为平庸躲过无数政治斗争 因为无能成为最高领袖 勃列日涅夫 军事和综合国力增强 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没有突破旧体制 与美国军备竞赛 使经济减速甚至滑坡 勃氏后期保守作风 后期改革停止 纠正混乱 扩大自主权 提高农产品价格 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苏联经济改革一览表 推行新经济体制 工业总利润由1965年的225亿卢布提高到1970年的560亿卢布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由1961 1965年间的6 1 增加到1966 1970年间的7 7 岳麓版必修2第88页 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 1962年美国比苏联多一倍核导弹 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 1978年 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 勃列日涅夫被苏联人民讥讽为 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 在勃氏的统治下 苏联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浑身浮肿 跌跌撞撞 步履蹒跚地跨进了80年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中央 地方 斯大林模式的修改 权力 排斥市场的指令性 经济 工业 集体农庄 工人 农民 压抑地方 1 压抑企业 2 片面发展 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3 单一的 制 积极性 积极性 高度集中 计划 重工业 公有 压抑工人 农民的 积极性 扩大企业自主权 提高农产品价格 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农业轻工业落后 推行新经济体制 运用价值规律 他是一位苏联政治家 从1985年至1991年他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 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 经济全面滑坡 社会陷入危机 推行 加速战略 方针 实施根本性变革 改革所有制 后转向政治改革 突破旧体制 进行根本性变革 缺乏配套措施 阻力重重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导致苏联解体 苏联经济改革一览表 他摆弄这个国家 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 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 他不停地剥下去 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 中央 地方 斯大林模式被打破 权力 排斥市场的指令性 经济 工业 集体农庄 工人 农民 压抑地方 1 压抑企业 2 片面发展 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3 单一的 制 积极性 积极性 高度集中 计划 重工业 公有 压抑工人 农民的 积极性 企业自治 经济手段管理经济 打破单一公有制 加速发展重工业 取得了短期效果 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社会经济的畸形发展 从指导思想 内容 结果三方面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异同 都为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未能改变原有体制 只是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 虽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都在农业 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侧重农业 侧重重工业 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 苏联三次改革失败的原因 无法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无法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改革已经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斯大林体制为什么那么难被改革 从历史角度看 斯大林体制根深蒂固从国际环境看 美苏争霸使苏联不得不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 1 改革要要立足于国情 坚持实事求是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2 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具有复杂性 艰巨性 曲折性 3 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4 改革要协调好国民经济的比例 苏联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1 1950年 苏联 真理报 发表代表苏共中央声音的编辑部文章 反对集体农庄劳动组织中的偏向 指出 以小组代替作业队意味着分散了劳动组合的力量和资金 意味着损害大型的集体的社会主义农业的根本 包产到组 是违反从经济上 组织上巩固集体利益的 会使农业工作误入歧途 这段材料主要能够说明这一时期的苏联农业 a 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b 坚决反对任何方式的改革c 其政策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 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牛刀小试 a 2 有学者认为 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 便又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 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 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下列选项中体现其 蛮干 的是 a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劳动b 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c 农业上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d 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牛刀小试 c 3 美国学者在 俄罗斯史 中写道 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 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 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 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牛刀小试 c 4 就苏联改革 有人评述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说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主要是因为戈尔巴乔夫 a 没有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 当政期间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 改革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