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知识点.doc_第1页
七下科学知识点.doc_第2页
七下科学知识点.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1、 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压觉等感觉功能。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如触摸一般用指尖,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要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手背,因为手背上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2、 所有感觉都来自大脑。感觉的形成是通过感受器和感官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兴奋,并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形成各种感觉。3、 大脑的中枢神经有适应性和差异性(不同年龄、不同动物、不同气味)4、 舌上有味觉感受器,能感受各种食物的刺激。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它里面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舌头表面大约有1万个微小的味蕾。5、 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融于唾液中味细胞接受刺激,通过神经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这就是形成味觉的过程。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是不同的。麻、辣、涩等感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6、 甜味:舌尖、苦味:舌根、咸味:舌侧前部、酸味:舌侧中部7、 味觉、嗅觉的形成是密切相关、共同作用的。8、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发生,都可以作为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9、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声波在穿过不同的介质分界面处都会产生反射。声波在穿过介质时会被吸收而衰减。(气体吸收最强,衰减最大;固体吸收最小,衰减最小)。10、 声音在不同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也不同。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11、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12、 耳廓能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咽鼓管连同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13、 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感受器由于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14、 各种乐器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地,我们把感觉到的声音高低叫做音调。15、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又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16、 我们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一般人是听不到超声和次声的。17、 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受到的声音强弱。对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与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和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各种声音发出的声音并不是单一频率,而是由各不相同的频率和振幅组成的。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都能影响音色。18、 自然界中有各种声音。清脆的鸟鸣声、悠扬的乐器声、悦耳的歌声等往往使人感觉轻松愉快,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鸣声等往往使人烦躁不安,我们的这类声音叫做噪声。19、 我们把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快,每秒达3105千米,这个距离相当于围绕地球赤道转7圈半;光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稍慢一点;光在水中每秒传播距离为真空中的。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1012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光年。20、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21、 把灵敏的温度计放到彩色光带的红光以外,温度计示数会上升,说明这里也有光的辐射,只是这里有光的辐射,只是人们看不见,我们把这种光线叫做红外线。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到紫光以外,可以发现胶片仍会发光,这里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光,我们把它叫做紫外线。紫外线能够杀死微生物,常被人们用来消毒灭菌。它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用来鉴别纸币的真伪。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健康,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使人皮肤变黑,诱发皮肤癌。22、 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眼睛收到了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少设在它表面的光,眼睛接收到的是含有各种色光的混合光,黑色物体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眼睛收不到来自它的反射光。23、 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光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这就是光的反射。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24、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光照在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25、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26、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的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测;折射角小鱼入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7、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u 2f,成缩小、道理的实像;f u 2f,成放大、道理的实像; u f,成放大、整理的虚像;u =2f,成等大、倒立的实像。28、 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虹膜、视网膜等)及其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物体射出的光线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经视神经传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