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市消费市场结构变化分析研究近几年,我市商业布局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市场流通规模逐年扩大,2007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09928万元,比上年增长21.3,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增幅为1998年以来新高。消费市场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下面通过区域分布、行业类型、登记注册类型、企业规模、零售业态和商品销售等不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一、当前我市消费市场结构情况(一)销售规模不断提高,县(市) 、区间分布差异较大1、城乡销售规模共同提高,城市增速快于县及县以下。2007年,我市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528808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增速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0.0。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1881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4.4,比城市低8.9个百分点,占零售总额的20.0。其中县以下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26758万元,同比增长16.7,增幅低于城市4.6个百分点。2、鼓楼、晋安、台江区零售额比重占绝对优势,罗源、永泰、闽清偏小。鼓楼区是我市的商贸中心,也是城区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销售规模远远高于其它县(市)区。2007年,鼓楼、晋安、台江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491611万元和1436403万元和1409676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5、24.9%和21.4%,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分别为26.5、15.3%和15.0,三个城区的总量优势明显,合计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56.8%。罗源县、永泰县和闽清县零售规模在全市最小,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146227万元、139842万元和138375万元,三个县零售额合计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仅为4.5。3、仓山、马尾区零售额增幅较快,福清市、闽清县增速相对趋缓。2007年,我市仓山区零售额增速最快,实现零售额964398万元,比上年增长36.1,增幅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个百分点;增幅居第二位的为马尾区,增速为27.9,高于全市平均增速6.6个百分点。增速相对趋缓的是福清市和闽清县,实现零售额分别为949737万元和138375万元,同比增长14.0和14.2,增幅比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7.3和7.1个百分点。2007年各县(市) 、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万元)为上年增长()占总额比重()福州市9409928 21.3100市 区6832865 23.772.6鼓楼区2491611 21.526.5台江区1409676 21.415.0仓山区963987 36.110.2晋安区1436402 24.915.3马尾区274162 27.92.9福清市949737 14.010.1长乐市429919 15.74.5闽侯县329373 18.13.5 连江县253604 18.52.7罗源县146227 16.71.6闽清县138375 14.21.5永泰县139842 16.61.5平潭县18998619.82.0 (二)各行业销售全面增长,餐饮业发展较快1、各行业销售全面增长。2007年,我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090589万元,比上年增长21.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64089万元,同比增长23.4;其它行业零售额为55249万元,增长11.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为各行业中增速最快,快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个百分点,分别快于批发零售业和其它行业2.3个和11.9个百分点,餐饮消费成为我市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2、限额以上企业发展态势良好。2007年,我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340185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增幅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5.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3、行业间零售额构成略有变化。2007年,我市批发零售业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86.0,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4,提高0.2个百分点;其它行业占零售总额的比重为0.6,与上年持平。(三)内资企业仍占主导地位,外资企业发展加快1、内资企业占绝对比重。目前,我市内资企业在消费品市场中依然占绝对主导地位,但比重呈下降趋势。2007年,我市限额以上内资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217617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7,同比回落7.7个百分点。2、外资企业销售增速加快。随着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世界零售业巨头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欧培德,英国百安居等著名零售企业,以及美国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世界知名的餐饮企业纷纷驻足我市,成为我市零售市场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2007年,我市外资(包括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下同)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9515万元,比上年增长高达54.3,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7.6,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3、外资企业对就业做出积极贡献。我市外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发展明显加快,与内资企业共同为繁荣我市消费品市场,特别是就业做出积极贡献。2007年底,我市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从业人员11663人,比上年增长6.6,占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从业人员比重为41.3,比上年提高9.9个百分点。 (四)企业运营质量整体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限额以上企业和限额以下两部分构成。2007年,这两部分分别实现零售额3823958.5万元和5585968.8万元,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为40.6和59.4。 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规模不断扩大,运营质量明显改善。2007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823958.5万元,比上年增长31.1;截止2007年末,我市年零售额超亿元的大型零售企业达101家,比上年增加49家,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达34.3,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零售额超10亿元以上的超大型零售企业4家,比上年增加减少3家,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3.93上升到5.08。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78191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2、住宿餐饮业龙头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发展态势良好。2007年,我市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8014万元,比上年增长18.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6974万元,增长37.9。(五)传统零售业态受到挤压,新型业态发展壮大随着我国零售市场的对外开放,国际上新型零售业态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我市的零售业态也随之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多种业态竞争的格局。商业零售额业态构成(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单位数(家)零售额(万元)占零售额比重()2007年2006年增减()2007年2006年增减()2007年2006年零售业1212持平4397865356432023.4100100百货商店12-50201198448869-55.24.612.6超级市场23-33449172753730-40.410.221.2专业(专卖)店66持平2863946227159126.165.163.7其 它312008835499013088020.12.5 1、传统百货业销售呈下降趋势。近几年,随着新型零售业态的不断兴起以及现代流通方式的变化,我市传统百货业的市场份额逐渐受到挤压。据对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统计,2007年我市限额以上百货业单位数1家,比上年减少1家,销售额呈下降趋势,限额以上百货商店实现零售额201198万元,比上年下降55.2,是零售企业中唯一下降的一种业态,所占零售额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2.6降为4.6,下降8个百分点。2、新型零售业态发展态势良好。近几年,我市的新型零售业态发展较快,日益显示出我市零售业态多元化的特征。一是专业(专卖)店比重不断提高。全市专业(专卖)店,最受瞩目的来自家电、药店、服装等行业,特别是家电专业店以其相对价格较低、专业服务、连锁经营等优势,迅速分割了原有百货商店的家电销售份额,成为专业店取得成功的突出代表。2007年,全市限额以上专业(专卖)店6家,与上年持平,专业(专卖)店零售额快速增长,全年共实现零售额2863946万元,同比增长26.1;其比重为65.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成为零售业的主力业态。二是便利店、无店铺加快发展。除上述几种主要业态,便利店、电视购物、网上购物等新型零售业态,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2007年,限额以上便利店、其它零售业态实现零售额883549万元,同比增长8.8倍。 (六)商品销售结构基本稳定,市场增长格局明显改善1、市场销售结构变化不大。一是吃类商品销售稳步增长。2007年,我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吃类零售额361551.1万元,比上年增长26.6,占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的12.6,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二是穿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最快。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穿类零售额209934.2万元,同比增长63.4,增幅分别高于吃类、用类商品零售额的36.8和27.2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的7.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三是用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的商品成为消费主流,使得用类商品快速增长。2007年,我市用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153323.9万元,比上年增长36.2,占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的74.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吃穿类商品市场销售份额。2、市场消费增长点明显扩散。2007年,我市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汽车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品质商品销售火爆,市场呈现多点带动局面。一是汽车销售保持较快增长。与前几年普通汽车出现消费井喷现象不同的是,2007年高档汽车成为我市汽车市场的新热点,宝马、奔驰、凌志等高档汽车购买数量明显增加。从全市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统计的数据看,2007年,汽车类实现零售额923043.9万元,比上年增长97.7,占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零售额比重达32.1,所占份额稳居23类主要商品零售额之首,是拉动我市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二是家居类商品热点持续。随着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带动了家居类商品的热销。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家具类增长456.6、日用品类增长34.9、家用电器类增长14.8。三是享受型商品旺销。2007年,高档服装、化妆品、金银首饰等一些享受型商品零售额也增长较快,其中金银首饰类增长246.9、服装类同比增长79.0、化妆品类增长41.8、中西药品类增长50.9。二、当前消费品市场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综上所述,目前我市消费市场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销售规模快速扩大,商业布局趋向合理,经济效益整体改善,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零售业态较为齐全,市场消费点明显扩散的局面,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少不足和问题,亟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农村消费份额偏低近年来,我市积极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如“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的快速推进,使农村居民的购物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市场消费。但农村消费品市场所占的份额仍偏低,2007年我市八县(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577063万元,虽然同比增长15.4,但其所占的比重仅为27.4,与其所占的70.5的人口比重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在零售总额中,县以下(不包括县城)农村消费市场份额仅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1。(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的趋势。2007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6年的2.55:1扩大为2.65:1,绝对差距从8629元扩大到了10356元。与世界上经济同我国类似国家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指数平均1.7左右相比,我市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偏高。2007年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65元,增长1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86元,增长12.4,比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慢4.7个百分点。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388元,大体只相当于城镇居民1997年的水平(4307元),落后近11年。另一方面,从农村购买力和商品供应情况看,农村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明显滞后于城市,2007年全市每百户农民家庭平均拥有空调机、洗衣机、冰箱、照相机、电脑的数量分别为60台、67台、74台、17台,远低于同期市区居民195台、104台、102台、57台的水平。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为280元,仅为城市居民的33.6,而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方面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相当于城市居民的27.2。(三)购房热、股市热及基金热使消费分流2007年延续2006年的购房热、股市热及基金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品市场的更快发展。2007年,我市房屋销售价格上张68%,城镇居民购房支出人均1131.9元,投资证券比上年增长568%,居民购房、购买证券和基金支出的大幅增加,挤占了其他项目消费支出。(四)消费价格水平上涨过快带来负面影响从表面看,消费价格的上涨能够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使得名义消费增长较快。但是消费价格特别是食品类价格上涨过快,对消费市场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除直接影响到部分低收入家庭的正常开支外,还将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负面冲击,进而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五)市场秩序不规范,消费环境有待改善尽管近几年政府不断清理消费环节上的不合理政策,一些抑制消费进一步发展的政策依然存在,如汽车使用费过高,商品房价格因各种税费居高不下,一般老百姓难以承受,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阻碍了新消费热点的形成。部分产品质量低下,虚假广告等非诚信现象仍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都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和居民购买的顺利实现。(六)消费观念落后阻碍了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受经济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还很落后,尤其农村居民,往往是“量入为出”,不敢讲鼓励消费,更不敢“负债”消费,造成边际消费倾向偏低,从而弱化了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和导向作用,抑制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目前我们的消费方式仍以自主性消费为主,这是一种积累性的消费,主要靠自己的收入能力进行消费支出,跟发达国家的信贷消费相比,这种消费模式会影响消费结构的升级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三、扩大消费的几点思考促进消费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点,应放在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政府公共支出等方面。(一)提高中低层居民收入,让多数人消费水平高起来近年来,我市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应看到,高低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2007年,在市区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中,20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793元,而20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7520元,虽然比2006年增长18.6,高于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但高、低收入户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差额为22273元,比2006年高出4814元,其中10的最高与最低收入户间的收入差距更大,差距高达31053元,比2006年扩大了8154元。而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明显低于低收入家庭,2007年,市区20高收入户居民家庭的消费倾向为69.5,比总体平均水平要低1.4个百分点,由此对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产生一定的影响。中低收入阶层是城镇居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中低收入者往往是消费倾向最为强烈的人群之一,近年来,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预期不断下降,日益严重地影响到消费心理预期,导致了中低收入者“不愿、不敢花钱”的心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轻量化材料在汽车轻量化车身制造中的应用与产业布局研究报告
- 2025年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与节能降耗在办公楼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 纺织品购销协议
- 巡视巡察工作简介
- 巡察工作宣贯课件
- 岩土爆破课件
- 输煤全年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输液泵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 单休工作制劳动合同范本详析
- 鼻炎的培训知识课件
- 剖宫产术后腹胀护理
- 前列腺增生科普课件
- 项目部商务管理办法
- 202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编制外)招聘1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精麻药品培训知识课件
- 2025细胞与基因治疗科研领域蓝皮书
- 2025年财务核算招聘笔试模拟题
-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真题拓展:语言文字运用“衔接+感情色彩+关联词语+错别字”
- 2025年司法考试题库(附答案)
- 铁路客运市场营销现状分析及策略优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