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作业 (1).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作业 (1).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作业 (1).doc_第3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作业 (1).doc_第4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作业 (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目标导航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大家一定要记住!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理解,把握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3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它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历程中所起到的思想解放作用。课前预习(10分钟,10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1)政治: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_进一步发展。(3)思想袁世凯掀起_的逆流。激进民主主义者认为只有进行思想革命,才能在中国实现真正的_。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指导思想_、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_与科学代表人物_、李大钊、_、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思想阵地_活动中心蔡元培任校长的_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民主与_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1)民主:包括_和反专制反特权的_。(2)科学含义:包括_、科学精神、科学的_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结果: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尚_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2“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1)含义:对以孔子和_为代表、维护_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攻击。(2)表现项目人物文章意义陈独秀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现代小说奠基之作我之节烈观揭露“忠、孝、节”伦理的危害(3)实质: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_、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发表_,提倡_,反对文言文;提倡_,反对旧文学,系统地提出_主张。(2)陈独秀发表_,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还主张建设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4文化平民化(1)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形成_思潮。(2)随着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三、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意义1它是辛亥革命在_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2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_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_的思想统治地位。3它是民主主义的_和文化革新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作用。4它为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_的发生。答案:一、1.(2)民族资本主义(3)尊孔复古民主政治2.民权民主陈独秀胡适新青年北京大学二、1.科学(1)政治民主民主理念(2)科学思想世界观科学2.(1)儒家学说专制制度(3)思想体系3.(1)文学改良刍议白话文新文学文学改革(2)文学革命论4.(1)平民教育三、1.思想文化2.专制主义传统礼教3.思想启蒙4.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课堂作业(20分钟,30分)一、选择题知识点一陈独秀与新青年1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旧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处省略的两个字最可能是()a亡国 b革命 c帝制 d尊孔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民国三四年”“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可判断,这些都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相关,而袁世凯提倡“忠孝节义”以及提出“八德的建议案”是为其恢复帝制制造舆论,二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中的“复古主义披靡一时”“忠孝节义”“八德的建议案”等不存在因果联系,故排除。2下图是著名画家沈嘉蔚所作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中的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d解析:由图中人物的穿着可以看出,有身着长袍马褂者,有身着西服者,再结合油画名“宽容”可知,这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并存。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期间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故该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正确。知识点二“德先生”与“赛先生”3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材料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答案:d解析:本题易错之处在于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的内涵理解不透彻。解题关键在于抓住胡适所述的“三十年来”国内思想界的变化来分析。根据题中时间“1923年”和“三十年来”推断,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洋务学堂讲授自然科学,到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科学越来越深入人心,故这个名词应是“科学”,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近代中国皆曾遭到反对,不符合题意。4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民主”和“科学”口号的进步意义在于()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反对愚昧,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的富强使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当时思想运动的主流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论述分别对应了“民主”和“科学”的意义,是它们的共同意义,“民主”和“科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所以的表述是错的。5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刊有陈独秀的题为“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的文章,其中写道:“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厥有三事。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是也。”这表明陈独秀倡导()a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相结合 b学习资产阶级道德观念c以革命的手段推翻专制主义 d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答案:d解析:题干所述三事涉及西方的民主、科学,据此可知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无法体现。知识点三“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6如图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幅宣传图画,该图画实际上是针对()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b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c民众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答案:b解析:根据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可知b项正确,而其他三项均没有凸现“实质”问题。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认为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应该坚决反对,题干图片恰恰体现了这一点。7胡适曾说,孔教不能适应时势需要,现在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梦。这一观点认为新思潮()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旧道德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答案:a解析:从“孔教不能适应时势需要”可知,作者对儒学持否定态度,相应地则对现代文化持肯定态度,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新思潮的内容,b项错误;c项同材料意思相反;从材料信息来看,新思潮对旧文化并无传承的意向,d项错误。知识点四胡适与白话文8“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该观点可能出自 ()a我之节烈观 b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c文学改良刍议 d狂人日记答案:c解析:由“古人”“用典”“对仗”“俗字俗语”可知这些条规针对的是旧文学,题中观点主张改良旧文学。胡适在其作品文学改良刍议中认为改良旧文学须从这八个角度入手,故选c。9民主与科学使当时的青年如获至宝,中国文化界也为之气象一新。孙中山先生赞叹这是“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a促使中华民族出现巨大觉醒 b将抨击封建专制运动推向高潮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答案:d解析:由材料的第一句话可知,题干主要强调新文化运动对青年人的影响;再由孙中山的赞叹可知,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上是空前的,故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没有深入到广大劳苦大众,因此谈不上中华民族的巨大觉醒,a项错误;b、c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知识点五文化平民化1020世纪20年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爱国知识分子推动的平民教育兴起,如图反映的是推行平民教育的主要目的,上面的文字为“中华民国”。试给该漫画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a大国臣民秉承救亡图存b平民教育?压迫平民?c良好公民肩负国家责任d男女平等答案:c解析:爱国知识分子推动的平民教育,希望的就是唤醒更多的民众,使众多受到教育的平民能以大众的力量来托起民国。11“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这种语体和风格的诗最早可能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新中国建立初期答案:c解析:这是用白话文写的诗歌,白话文最早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本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1914年袁世凯祭孔会材料二:“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陈独秀复辟与尊孔请回答:(1)材料一中,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目的何在?对中国社会有何消极影响?(2)材料二中,陈独秀是如何看待孔教的?(3)针对材料一引起的社会影响,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是如何做的?其实质是什么?答案:(1)他的核心观点是尊孔复古。目的是为他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在他的影响下,各地纷纷成立各种名目的尊孔复古组织,形成了一股文化逆流。(2)陈独秀认为孔教已不适于当时的社会。(3)做法: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奋起反击,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新文化运动。他们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学。实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试图以资产阶级的文化来取代封建文化。课 后 作 业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孔家店”出现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b新文化运动的推动c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影响d“文学革命”的促进答案:c解析:从“文学改良”“打孔家店”中很容易判断出,这时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而引发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是袁世觊复辟帝制,故c项正确。a项是其根本原因;b项是对材料现象的变相重复;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下图是近代中国某学者的一则日记(部分)。该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答案:a解析:由“新潮”“白话文学”可知,该学者谈论的对象是新文化运动,故a项正确。五四运动的主题是爱国主义,不是“白话文学”,b项错误;c、d两项所处时期没有提倡“白话文学”。3胡适在一封信中说:“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这三个时代的共同主题是()a宣传西学 b维新变法c救亡图存 d民主共和答案:c解析:三份报纸分别是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办的,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者共同的主题是救亡图存。4新青年从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此后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中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讯、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该现象主要表明()a提倡白话文一直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b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影响力强c袁世凯复辟帝制直接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d新文化运动时期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办报之风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新青年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直接推动了全国其他报纸纷纷采用白话文和薪式标点符号,这足以说明新青年的影响力较大,故b正确。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由此可知a与史实不符;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c错误;d只是对材料表象的片面的描述。5“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材料说明()a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b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c民主共和思想日渐占据主流 d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答案:a解析:由“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可知,题干材料强调只有从思想层面上反封建,才能巩固民主共和制度,即阐明思想解放的必要性。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势在必行,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从材料中均无法体现。6请观察下面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答案:d解析:严复和陈独秀都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人物,二人的活动反映出当时的思想解放潮流涌动。7新文化运动前期,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实质是为了()a在思想上反对封建主义b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d彻底反对儒家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b、c两项是目的,d项是现象。提出“打倒孔家店”实际上是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支柱,故选a项。8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a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c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和“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可知,陈独秀主张以文学革命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故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材料主要涉及“文学革命”,不足以说明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9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陈独秀说:“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这表明他们()a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b严重脱离群众,提不出科学纲领c对中西文化的看法绝对肯定或否定d发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缺陷和不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鲁迅、陈独秀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是封建思想的表现,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汉字是一种工具、载体,是客观存在的,与思想无关,这种观点是偏激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10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答案:a解析: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改造中国的要求,尽管新文化运动期间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但其改造中国的精神始终不变,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无法体现先进中国人探索的核心目的,d项与题意无关。11陈独秀曾发表文章说,欧美各国的共和立宪出于多数人利益,中国的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此言论意在()a否定中国的共和立宪b反对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c发动民众参与国民革命运动d唤醒国民的民主意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意是中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并不被多数国民所接受,因为国民的民主意识不强。要想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唤醒国民的民主思想与意识。12下图所示是近代某杂志第一卷的目录。对该期杂志评述正确的有()使用白话文,文学革命由此开始批判封建文化,反对尊孔复古逆流盛赞十月革命,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提倡民主、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a b c d答案:c解析:由“敬告青年”“春潮”可知图中所示是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青年杂志。据此分析各个选肢: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在新文化运动开始之后才出现,即1917年,故错误;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文化,故正确;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才出现的,故错误;青年杂志(新青年的前身)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故正确。故答案为c项。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7分,共36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答案:(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