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作业.docx_第1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作业.docx_第2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作业.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夯实1.“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解析材料“王道既微,诸侯力政”说明当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春秋战国时期;材料“九家之术蜂出并作”表明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社会文化背景正是礼崩乐坏,思想多元,故a项正确。答案a2.洪武五年(1372)的一天,朱元璋在读孟子,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终于,他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朱元璋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朱元璋如此大怒是因为孟子在书中说 () a.克己复礼b.民为贵,君为轻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解析“克己复礼”为孔子的主张,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和等级秩序,a项错误;“民为贵,君为轻”为孟子的主张,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b项正确;“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主张没有等级差别的爱,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c项错误;“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强调统治者不妄为,以“无事取天下”,d项错误。答案b3.“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下列对荀子所说的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品德b.主张通过行法治,重刑罚,使人向善去恶c.主张反省内心,去掉人欲,恢复固有善性d.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认识自己灵魂内已有的美德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荀子提倡专心学习和反思,故a项正确。b项为法家思想,排除。荀子主张性恶论,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教育的思想和行为,排除d项。答案a4.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墨者必须服从“钜子”(墨家领袖)的领导,他们纪律严明,根据“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说明墨家思想()a.与法家思想本质相同b.主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c.力图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d.充满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解析关键信息是:“纪律严明”“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必须服从”。由此可知,它讲求秩序,力求稳定。故选择c项。答案c5.庄子天下篇记载:“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这段话描写的应该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信息“泛爱兼利而非斗”符合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c6.“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解析关键信息:“故立君”。题干材料主张加强君权,这是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儒家主张德、礼,墨家主张“非攻”,道家主张“无为”,故a、b、c三项排除。答案d能力提升7.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导学号52400031)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解析“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入世”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项正确。答案a8.“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a.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b.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c.出现了“诸子百家”d.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解析“百家争鸣”中,各派别的思想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材料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3)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观点: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