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贸易对货膨胀水平的影响.doc_第1页
论对外贸易对货膨胀水平的影响.doc_第2页
论对外贸易对货膨胀水平的影响.doc_第3页
论对外贸易对货膨胀水平的影响.doc_第4页
论对外贸易对货膨胀水平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 论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游洁 内容摘要: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和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关系的考察和理论分析,可知中国对外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主要有三个路径,即进口价格传导路径、贸易收支的货币供应量传导路径、“总供给总需求”传导路径。本文基于实体贸易下,通过以上三条途径来研究开放经济下通货膨胀的风险,并且提出了政策性意见。关键字:对外贸易;通货膨胀;传导路径Abstract: In mean by inspect the relationship and analysis theory between our county external trade and China domestic inflation ,The results have let out three transmission path : import prices、currency supply、General supply-general demand . Based on entity, through the above three transmission path approach to study the risk of inflation of the open economy, and put forward the policy advice.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inflation; transmission path.引言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9%。2009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7%。2010年3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4%,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虽有下降,但总体趋势是在较高位置上运行。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究其原因,除了自去年来粮食、猪肉等农产品和原材料、能源产品等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外,还必须注意到全球通货膨胀走势这一国际背景。在人民币对外实际上处于贬值的状态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不平衡不断加剧,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因此,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不平衡不断加剧以及人民币对外实际上处于贬值的状态才是当前我国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对外开放的领域日益拓宽,哪怕是全球经济的微小波动也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国际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理论及现实分析对外贸易影响我国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理论分析是建立在商品和资本国际间流动的基础上,一国的国际贸易可以通过三条传递路径来影响其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以下我们就从这三条传导路径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一)价格传导途径理论及现实分析1.价格传导途径的理论分析中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是以粗放式为主,严重依赖于资源和原材料。从自然资源价格机制能够判断出,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原材料价格的长期趋势是逐渐上涨的。在国际原材料市场上 ,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以及有色金属、木材纸张等的价格都一路走高 ,所有原油期货价格均全线突破100美元。而中国对原材料的进口以及原材料进口在进口中的比例都在连年上升,生产者所需的机械及运输设备也占了相当大的一个比例,由于国家对重大技术装备的进口实行部分免税制度,所以此类的进口也呈上升态势。除此之外,美元的持续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不够,使得原材料相对价格大幅上涨,所以说中国生产者的生产资料成本是一直上升的。从传递关系上来说, 生产厂商的生产要素价格或生产成本上升是通过工业品出厂价格然后再进而转嫁给消费者,从而构成通货膨胀的压力之一。这是一种上游价格、中游价格直到下游价格的传导机制。2.价格传导途径的现实分析表3 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CPI(费氏,上年同期=100)年份进口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CPI2006120125104.398.61.52007100102200895.499.5110.298.55.9200989.4102.393.499.5-0.7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和国家统计局网站()从表3可以看出,尽管进出口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波动剧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却较为稳定。这主要是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因而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它们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价格传导出现这种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处于买方市场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市场。其次,劳动工资增长缓慢,冲销了其他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部分压力。此外,进口产品的竞争效应及行业的分散性导致价格的竞争也对物价形成下降压力。因而我国原材料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进口价格波动对国内 CPI的影响被大大削弱。(二)贸易收支的货币供应量传导途径理论及现实分析1.贸易收支的货币供应量传导途径的理论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际间货币的替代性加强,一国的货币供应是国内信贷和外汇储备之和。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长期大量的对外贸易顺差,而形成巨额外汇储备时,国内市场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方面,商品从国内市场被大量输出到国外;但另一方面,为维护汇率稳定,中央银行要收购出口所得外汇,增加货币投放。这样,会造成流通中通货过多。另外,当国外资本大量流入而引起国际收支顺差过大时,也需要增发大量本国货币,以收购外汇,从而也会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过多,中央银行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冲销措施来控制国内货币的信贷规模,但由于央行操作工具有限,操作能力不强,由于外资流入引起的外汇储备的增加,必须伴之以人民币外汇兑款的相应增加,进而引发通货膨胀。其具体作用机制为:外资流入国家外汇储备增加中央银行的人民币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国内货币供给总量增加国内物价水平提高通货膨胀率上升。2.贸易收支的货币供应量传导途径的现实分析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50001978-12 1995-6 1999-2 2002-10 2006-6 2010-2图1 我国外汇储备由图1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差额几乎全部表现为顺差,1990年至2006年的17年间有16年为贸易顺差。持续的贸易顺差成为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贸易收支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量的比较仍可以反映出贸易顺差所形成的外汇量在中央银行货币供给中的作用有所下降。可见,由于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与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化并不一致,因此,尽管外汇储备确实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但是贸易收支对国内CPI的最终影响同样受到限制。表5 我国近几年货币供应量年份和月份货币和准货币货币流通中的现金数据(亿元)同比增长环比增长数量(亿元)同比增长环比增长数量(亿元同比增长环比增长2010年04月65660021.48%1.02%23390031.25%1.96%3970015.89%1.53%2009年12月60620027.58%1.95%22000032.36%3.53%3820011.63%5.23%2008年12月475166.617.79%3.60%166217.138.98%5.32%34218.9612.81%8.26%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网站()由表5和图1分析可知:我国贸易顺差对国内货币供给有一定的影响,但事实上由于我国进口量增加较快,贸易顺差有所下降,净差额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因而,贸易收支造成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影响会越来越小。贸易收支导致中央银行资金运用中的外汇占款能否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为我国近年的货币供给量变动与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变化并不一致。 (三)总供给总需求的传导途径理论及现实分析从国际视角上来看,由于贸易的自由化,需求和供给也可以视为一种商品进行传输,一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形成国家总供给的一部分,出口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 ,在该国国内供给量和需求量一定情况下 ,进出口贸易会改变该国总供给总需求平衡状况 ,从而使该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发生变化。即改变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进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波动。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甲国和乙国。当甲国国内需求增加,本国供给无法及时跟上时,进口的需求就会增加。当乙国由于甲国国内的高价增加了出口,那么乙国对国内的供给减少。这个结果导致两国的物价水平都提高。在现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今天,这种经济指数连锁效应越来越明显。在主流经济学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总需求的扩大将推动国民收入增加和物价水平上升,总供给的扩大则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迫使物价水平下降。在均衡情况下,二者同时扩大将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物价水平维持稳定。当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快速增加,贸易顺差屡创新高,加之长期以来的出口导向型政策,使得在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国内总供给增长缓慢,加之近几年鼓励内需的政策,国内生产投资逐步升温,国内总需求增长大于国内总供给的增长。特别是在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外部市场吸收相对过剩的产品。因此,基于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幅度大于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幅度,这就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减轻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影响的建议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就像是一根管道,连接着内外经济,经济大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贸易伙伴国情况的经济周期、技术水平都会通过国际贸易这个管道来对本国的国际收支、利率、汇率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的外部均衡目标就突现出来。一国央行就必须通过汇率、利率等来调节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一)促进国际协作,共同减轻通货膨胀压力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国际现象,在世界经济联动效应下,仅凭一国国内的调控无法完全有效地实现经济平稳的目的,所以国际上的协同合作是极其关键的。对于中国来说,人民币升值是一个良方,虽然它也会有相应的副作用,比如抑制了出口,但是如果政府能有效地降低储蓄率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这将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既有效抑制了通货膨胀,又改善了经济结构,用名副其实的三驾马车均衡地拉动经济增长。对于美国来说应当提高储蓄率,让过度的消费降温,降低财政赤字,让美元具有竞争力。同时各国政府应该及时消除国民的通货膨胀预期,央行也应当在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进行合作,有效地降低流动性。(二)畅通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有效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是建立在市场化利率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基础上的。由于僵化的汇率体制阻碍了经济失衡的调整,外汇占款成为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维持汇率严重影响了央行宏观调控的效果。因此,目前汇率市场化应继续深化基准汇率生成方式,引入更多的自主双边询价的即期外汇交易代替以前的集中撮合方式,以更清晰的反映主要市场参与者对汇率走势的预期;同时减少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让银行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主导地位。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本金融项目管理体制应当逐渐适应利率的变革,并反映和体现在各项具体管理措施上,以此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协同的联动机制形成,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较好的抑制国内通货膨胀。(三)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促进经济稳步发展提高利率水平和放宽人民币升值幅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但很可能对国内经济和就业产生负面效应。所以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支撑国内需要,使我国经济实现外部均衡的同时达成充分就业水平的内部平衡。同时应配套采取的政策应集中于增加农民收入、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医疗与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从而减少谨慎性储蓄,拉动消费。同时要建立健全国际贸易项下资金跨境流动特别是短期资金跨境流动的监督监管体系,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结束语 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依存度的提高,在资本流动方面则以FDI为主;劳动力要素流动与短期资本流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全球化对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路径主要是通过贸易渠道与FDI渠道。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进程的深化,劳动力市场以及资本流动的渠道将越来越清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而中国因素在国际市场价格形成中的作用也将显现。参考文献:1Dexter, A. M. Levi, and B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xcess Dem and Inflation 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5,(4):699-708.22005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World Bank 200791483卜永祥.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