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从容说课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董仲舒兼纳百家思想,使它成为新儒学,实现了汉代思想的大一统,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统治的正统思想。因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在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教材导语部分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了解黄老之学在汉初处于支配地位的背景,同时深入思考,社会现实的需要是思想文化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思想文化是人类发展深层次的胎记。本课内容简洁,思想深奥。教学方法上,要增加图文等形象性材料,加深对黄老之学与新儒学思想内容的识记与理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的原因、影响,从而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教学重点 汉代思想的大一统。教学难点 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的原因和影响。教具准备 1.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2.有关黄老之学和新儒学的图片与文字材料。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识记黄老之学、新儒学的主要观点,熟悉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过程。2.通过对黄老之学盛行以及新儒学产生的原因、条件与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加大对学生的刺激强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2.设疑讨论,引导学生在疑问中探究,在讨论中完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黄老之学、新儒学分别盛行于汉初和汉中期,对汉代不同时段的发展都起了推动作用。2.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延续持久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 由复习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思想史导入。 导入二: 师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它的创立者是谁?有哪些主要观点?后来还有哪些主要代表?他们怎样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 生 春秋时期的孔子。主要思想有:核心“仁”。主要内容:仁者爱人。爱人之道:忠恕;礼。主要内容:克己复礼。对鬼神态度:怀疑。主张:敬而远之。为政以德。以“礼”治国。改良政治。 生 战国时期的代表有孟子,主要思想有:仁政学说,方法尊王贱霸,王道之治;重民。顺“天命”。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主要观点有:“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人性本恶。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王霸兼用,王道为主。 师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在什么时候得到了确立?为什么会得到确立?哪些人为此作出了贡献?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推进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 阅读教材,找出西汉初年和西汉中期分别实行怎样的统治思想) 生 西汉初年是黄老之学;西汉中期是新儒学。 多媒体课件显示: 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内涵原因作用)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儒学内涵原因作用) 师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部分。 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显示: 有关“黄老之学”的材料:材料一:黄老之学是道家中的两派,即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它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它又兼采法、儒、名、阴阳等各家学说。其内容主要包括治身、治国两方面。材料二:稷下道家(属黄老之学)改造了老子的道,把“道”看作是客观存在的天地万物的总规律,进而依据道之规律,指出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把虚静确定为养生的根本方法。所谓虚静,就是使心“无藏”“无求”“无设”“无虑”,不为“忧乐喜怒欲利”所困,使心灵虚静空明,无执无为。 社会生活中也有其客观规律性:“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理)也”。所以,虚静不仅是养生之道,而且也是治国之道。君主如何虚静而无为,关键在于对治国工具的操作与运用,心术上把治国之具归之为“义”“礼”“法”等。“义”的功能是“各处其宜”,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各尽其职。“礼”的功能是“贵贱有等,亲疏有体”,把君臣、父子等人伦关系制度化。“法”的功能是“简物小大一道”运用“杀戮禁诛”的强制手段把人们的行为统一起来。“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稷下道家认为,君主只需善于操作和运用这些工具,根本用不上特别的行为,即可实现平治天下的目标。改编自一源三流:先秦道家的思想分际兼论文化功能的差异请完成:(1)“黄老之学”是指什么学说?(2)道家学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黄老之学与道家有何区别?(3)黄老之学有哪些主要思想?有什么特点?(4)它盛行于何时?它为什么成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居于支配地位?黄老政治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社会效果? 生 (1)“黄老之学”即材料一所说,它是道家的一个分支。 生 (2)春秋时期老子创立道教,主要思想有:道:天法道,道法自然。(核心)辩证法:对立双方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并发展了道家学说,他的思想观念有:“齐物”、人生态度是“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师 根据两段材料,谁来说说黄老之学与道家的主要区别? 生 黄老之学又兼采法、儒、名、阴阳等各家学说。比如吸收了儒家的“义”“礼”思想,吸收了法家的“法”的主张。 师 你读得很仔细。哪位同学来说说第(3)问? 生 (3)内容主要包括治身、治国两方面。它把虚静确定为养生的根本方法。在治国方面主张“无为而治”。 生 黄老之学的特点是道法结合,提出“道生法”的观点;突出刑德观念,主张恩威并施以巩固政权;在以道、法为主的同时,又兼采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的思想。 生 (4)它产生于战国时期,盛行于西汉初年。在西汉初年成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居于支配地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与当时休养生息的现实需要相适应。统治者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巩固统治,把黄老之学作为统治的指导思想。 生 黄老政治的实施产生的社会效果是:西汉经济迅速恢复,政治稳定。 方法点拨 思想的选择是三方面作用的结果:学术文化自身的发展。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统治者的需要。 板 书: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内涵原因作用) 师 汉景帝时,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发生了一场大争论。 多媒体课件显示: 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的大争论 景帝时,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发生了一场大争论。儒生辕固生公然把老子书说成是“家人言”,指斥老子为异端。崇信黄老的窦太后勃然大怒,命令辕固生去和野猪搏斗,幸赖景帝保全,辕固生才免于丧命。武帝即位之初,丞相卫绾奏请罢免治申(申不害)、商(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学的人,也因窦太后反对,未能实现。直到窦太后死后,汉武帝以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双方斗争终以儒家获胜而结束。 师 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争论的结果怎样?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这个结果出现于何时?他是一个怎样的帝王? 生 黄老学派败了,儒家胜了。 生 儒家学派的反对;它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统治者汉武帝的支持。 生 汉武帝时期。 生 他是西汉鼎盛时期的皇帝,是汉景帝的儿子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在位。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法术刑名;颁行“推恩令”,削弱割据势力;官营盐铁贸易,平抑物价;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屯边,行“代田法”;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设郡县于云南、贵州,将汉朝推向全盛时期。他还能诗善赋,原有文集两卷,亡佚。 师 汉武帝为什么支持儒家呢? 板 书: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儒学内涵原因作用) 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显示: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粹牝(椁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中国古代史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经济状况?由此统治者采纳了什么统治思想?(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怎样的经济状况?(3)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存在着哪些问题?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生 (1)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天子、将相的生活条件也很差。 生 黄老之学。 生 (2)西汉武帝时期经济富裕的状况。 生 (3)武帝时期存在着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师 这样的政治状况也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统治思想。汉武帝为什么选择了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呢? 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显示:新儒学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地)“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春秋繁露深察民号)材料二:“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材料三: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他认为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为此,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泛指道德和道德规范。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内涵。人教版历史3教参请完成:(1)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3)据材料三,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4)这些思想是如何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5)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与孔孟儒家思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生 (1)天子受命于天。 师 对,也就是君权神授思想。 生 (2)天降祥瑞或灾害以谴告天子。 师 这就是“天人感应”说。 生 (3)他提出三纲五常来规范人们的德行。 师 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说,新儒学的核心是“三纲五常”。 生 (4)君权神授思想把君权合法化、神性化了,使人主在政治中居于绝对权威地位,因此,它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 生 “天人感应”说怎样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我有点不太明白,既然天降灾害以谴告天子,这是对天子的限制,怎么能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呢? 师 这个问题提得好,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生 “天人感应”中的“人”应是所有人,这也就要求所有人都要顺应天意,特别是服从神授权的天子的领导(“屈民而伸君”),因而这就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了。同时,他又提出“屈君而伸天”,这是对君权的适当限制,也有利于防止暴政,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 师 “天人感应”说确实有对君权适当限制的作用。一方面,它使得“君权神授”更具合法性,神圣性;另一方面,也是吸取了秦因暴政短暂而亡的教训,董提出“天”来制约“天子”,试图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作出努力。 生 (5)汉武帝需要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董仲舒的新儒学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两者一拍即合。 师 首先,西汉初年的黄老政治的实行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汉初统治者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政策,使臣下与君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央集权和皇权,在政治上造成声威震主之势。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大,统治者特别是汉武帝已不安于“无为而治”的放任状态,势必会要求不断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扩充军事力量,意欲向外发展。第三,新儒学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从而开始受到统治者的青睐。 生 (6)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是对孔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吸取了阴阳学派的思想,把孔孟儒家思想神化了,提出了“天人感应”等学说。 师 正是如此,汉武帝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来实现思想上的一统天下。 生 不对,不对,老师,我看到一个新观念:汉武帝并未罢黜百家。 师 噢,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 汉武帝从未采纳过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更未真的有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际行动,说汉武帝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完全错误的,是一个学术谎言。 史记是这时期历史的铁证,孝武本纪虽残缺,但儒林列传完整,思想史的大事件、董仲舒传等都在儒林列传中,这是唯一可靠的原始史料。 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观点的出现大约在班固,成型则在宋代司马光。班固在东汉,司马光在北宋,前者与汉武帝时相差为100多年,是两个时代;后者在时间上则相差更远。西汉是有信史的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对此未置一词,整个西汉文史界也都不知道这回事。班固尤其是司马光怎么会清楚? 中国史学界有两大弊端:一是越原始的史料越没人信。现在许多人研究汉初不信司马迁,信班固;研究上古不信金文,信史记。二是越是正史越没人信。研究历史不信正史,信史论,用资治通鉴取代史学,通鉴是史论,不是史。史学界连史论和史都搞不清,是悲剧。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有原始史料支持。 知识拓展 多媒体课件显示南京市委党校哲学部教授孙景坛:汉武帝并未罢黜百家,只是班固在造假(摘录) 师 大家怎么看? (同学反应热烈,老师按观点异同分成两个小组,各组内部热烈讨论,然后开始辩论) 学生甲组:我同意他的看法。 学生乙组:我不同意他的看法。 师 说说理由。 学生甲组:我同意他的看法。一、他的结论是依据了可靠的史料史记得出的。二、他的推断合乎逻辑。班固与汉武帝时相差为100多年,怎么会清楚“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生乙组: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一、进入中学历史教材的史论,是经过史学家们长期研究的成果,是得到了大家的公论的。二、孙景坛的结论只依据了一本史记,论据不足。 学生乙组:我补充第三点,依甲组同学的观点,是不是亲历亲为,我们才能信而为真呢?那还要历史研究干什么? 学生乙组:我们更多的知识来自于间接经验,正是有代代的积累,才有了文化的传承。 学生甲组:流传下来的都是可靠的吗?神话传说都是真的吗? 学生乙组: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记载“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并不能说明汉武帝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世事是繁复的,他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一记载。同时司马迁出狱后写史记,对政治心灰意冷,他一心著书,外界发生的大事也不可能全部知道,遗漏是正常的。 学生甲组:司马迁出狱后,降为中书令,毕竟还在政坛,如果“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这样一件大事,他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不写。 师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啊。大家争论的问题,其实关系到我们对史学资料的态度问题。我提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一、大家所接触的教材中的史实基本是可信的,正如乙组同学所说,它是经过史学家们长期研究的成果,是得到了大家的公论的。二、不要一味地迷信教材迷信权威。史海浩瀚,我们不可能都穷尽真相,这样也才有了历史研究的延续,才有了发现的惊喜。三、对论据不足的新观点,别轻易地附和,我们姑且看之,有兴趣不妨探究。 课堂小结 方式一:回到课题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多媒体课件显示:(1)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是指什么思想?(2)这一思想的内涵是什么?(3)为什么要用这一思想来实现思想的大一统?(4)这一行为有何影响?(5)理出本课的思想发展线索。 生 (1)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 生 (2)“天人感应”说。 生 (2)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生 (3)一、西汉初年黄老政治的实行影响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大,汉武帝要求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扩充军事力量,向外发展。三、新儒学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从而开始受到统治者的青睐。 生 (4)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大事。二、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三、从此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生 (5)黄老之学的盛行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的争论儒家思想独尊地位的确立。 师 总结得太好了。在儒学的发展史上,有两个人对孔孟的儒学做了大手术,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董仲舒,还有一位是谁呢?我们下一节课再看。 方式二:完善知识结构。板书设计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内涵原因作用)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儒学内涵原因作用)活动与探究 汉代由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利弊论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目的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关书籍介绍相关书籍1.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思想与现实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2根据查阅的资料,确定文章主题观点解答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3相互交流活动的感受对优秀文章进行评点习题详解 解析与探究 解题关键:读懂材料。 思路引领:经济与思想的关系。 答案提示:(1)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天子、将相的生活条件也很差。(2)西汉武帝时期经济富裕的状况。(3)汉初经济需要恢复发展,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它的实施使社会环境宽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汉武帝时经济已不成问题,政治上需要加强专制集权,于是新儒学为其所用,统治思想发生了变化。说明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思想是社会状况的反映。自我测评1.答案提示: (1)特点:道法结合,提出“道生法”的观点;突出刑德观念,主张恩威并施以巩固政权;在以道和法为主的同时,又兼采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的思想。(2)影响:一方面西汉经济迅速恢复,政治稳定;另一方面它不利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加强。2.答案提示:(1)思想:“天人感应”说、君权神授、三纲五常。(2)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备课资料1.黄老之学与儒学同享意识形态宝座中国书生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低压实操考试问答题目及答案
- 铁匠考试题及答案
- 天津网约车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高级钳工基本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财务会计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 中国外汇交易管理办法
- 课程审核制度管理办法
- 化纤绿色制造技术-洞察及研究
- 上海疫情应急管理办法
- 儿童玩具偏好分析-洞察及研究
- 审核评估线上评估专家联络员培训
- 初一新生安全教育第一课
- 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湖南卷) 含答案
- 学堂在线 唐宋词鉴赏 期末考试答案
- 立德树人教育宣讲课件
- 酒店销售技巧及话术培训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参考答案
- 2025-2030中国水上自动驾驶系统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动态预测报告
- 幼儿教育中的传统文化融入
- 车辆维修团队管理制度
- 呼吸器官的进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