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研究综述 心理101 李支鑫 1003024034 1303018478【摘要】处于青年中期阶段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学习的紧张,竞争的激烈,生活的单调乏味,人际交往的矛盾冲突,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都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压力。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这些问题中,自卑心理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与此同时,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研究也与日俱增。笔者查阅并研究了大量的资料文献,将通过本文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分析。【关键词】大学生;自卑心理;特点表现;原因;对策1、 前言大学阶段是人实现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 也是当今“80 后” 和“90 后” 心理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危机四伏” 或“矛盾冲突” 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高峰期。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心理正处于亚健康状态, 起码有近60%的在校大学生存在自卑等问题,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是夸大自己的缺点。遇事畏畏缩缩,迟滞不前。这样的精神面貌阻碍了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发展出畸形变态人格,从而会危及到社会的和谐安定。因此,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有绝对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良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国内外对自卑心理的理论研究和现状 (一)、国外对自卑心理的研究自卑心理的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早在十八世纪末期,弗洛伊德就在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对自卑心理进行了论述。他将个体的人格发展分为5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其中在第3个阶段,对人格的发展最为重要的事件是在儿童心中产生了有关父母的情绪冲突,即男孩心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和女孩心中的伊利克特拉情结,同时女孩因为没有男孩的一般生殖器而自卑。对自卑心理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阿德勒,他反对弗洛伊德把“性本能”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认为自卑是所有个体都必然存在的,在个体心理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动力。在他的早期理论中,他把自卑心理与身体的缺陷联系起来,认为一个人的某种器官不足或有缺陷是产生自卑心理的真正原因。后来,阿德勒开始从强调身体器官的生理缺陷转向重视精神上的自卑感。他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儿童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成人。和成人相比,儿童感到自己的孱弱,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弱小儿童的身上,即使是成人,也会通过社会比较产生自卑感。因此,自卑感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的自卑感就有可能成为推动我们所有人心灵活动的动力,即人格动力。自卑感虽然是一种不如他人的消极的、不愉快的感受,但并非完全是消极的。相反,当一个人有强烈的自卑感时,他往往会力图发展自己,做成某些事情,以自身的发展和成功来克服自卑感。这时,自卑感就成为推动人积极向上的动力。当然,自卑感有时也会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强烈的自卑感有时会把一个人压倒,此时,他就自暴自弃,不去努力追求成功。在阿德勒提出经典的“自卑与超越”理论之后,很多心理学家对自卑心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其中,埃里克森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同一性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他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一种发展危机,其中第4个阶段的主要发展危机就是“勤奋对自卑”。如果儿童不能发展出勤奋感,他们就会对自己将来能否成为一对社会有用的人缺乏足够的信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二)、国内对自卑心理的研究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很多学者对自卑心理也进行了研究,多数学者在总结前人研究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自卑心理的看法。在这些定义之中,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自卑心理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方面来说的,如:张春兴认为自卑心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消极态度,对自己所具备的条件感到不满,缺乏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对环境生活的应付缺乏安全感;张继如认为自卑心理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自我认识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一种心理状态;程葵认为自卑心理是自我评价过低的心理体验。而另一种是从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方面来说的,如林传鼎等认为自卑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田淑娟、郑廷跃认为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由此可见,虽然大家对自卑心理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他们多数认为自卑心理是对自我的评价过低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自卑心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很多研究者认为自我评价过低而产生的消极心理体验是自卑心理的重要内容,却没有将自我期望过高,而现实因素无法满足其需求而产生的消极心理体验列入自卑心理研究的范畴。已有的文献大多认为自卑心理是自我评价过低导致的,过多的强调其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自我期望过高,而现实因素无法满足其需求时产生的消极心理体验也是自卑心理的一个方面。因为现实因素的影响,不能实现自我期望而导致的不完美的感觉,这可能促使个体继续努力追求卓越,但如果经过努力长期不能如愿,就可能造成个体形成消极的自我认知,发展成为“自卑情结”。在此基础上,我们把自卑心理定义为:在一定的人际情境中,个体由于自我评价过低而产生的对自己的否定、担忧或因自我期望过高,现实因素无法满足而导致的无奈等消极心理体验。3、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特点和主要表现 (一)、具有“自卑情结”的大学生的人格倾向 (1)、依从型 这一类的大学生为了消除“自卑情结”,主要用“趋向人的活动”来降低自卑感和焦虑感。即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常贬低自己的一切,亲近和依赖自己觉得没有这种“自卑情结”的其他人,以此来掩盖内心的自卑,缓解焦虑。比如一个来自农村的家境不好的学生可能会表现为只愿意和来自城市的同学交往而不大理睬同样来自农村的同学,而他在所交往的圈子里其实并无多少地位并时常受他人的嘲弄。 (2)、攻击型 这一类的大学生在“自卑情结”产生以后,主要用“反对人的活动”来降低自卑和焦虑感。即他们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强烈的支配感,有自恋的倾向,喜爱与人争论,以击败他人,视凌驾于他人之上为内心的需要,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 (3)、逃避型 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在“自卑情结”产生以后,主要运用“避开人的活动”来降低焦虑和自卑感。即表现为逃避冲突,采取“不参与”原则,喜爱独处,避开人多的地方。比如,一个因长相不佳而引以为憾的人可能表现为始终避开主动与异性的交往,以此来逃避可能遇到的挫折。可以看出, 三种人格倾向反映了这些有着自卑心理的大学生也一直在努力地摆脱内心的冲突, 但是遗憾的是, 这三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防御机制只是在潜意识中创造了一个自以为是的“理想化的自我意象”, 即把屈从视为美德, 把蔑视看成坦率, 把孤独当作独立, 试图以一种浪漫色彩美化一切, 使一切矛盾化为和谐。显然, 这样做的结果并不能真正地克服焦虑自卑, 反而会加重内心的冲突。 (二)、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特点 (1)、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总体特点研究结果显示,许多大学生都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在社会交往、学习、爱情、技能等方面的表现和发挥,但反过来,只有意识到自己某方面的不足,才会去完善和努力。同时,较高的自卑和较低的自卑都很少,符合大学生的总体特点。大学生中,自卑最高的是个性自卑和社会交往技能自卑,说明,大学生最不满意自己的个性特征,力求完善自己的个性,因为大学生正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又是走向社会的准备期,因此,更多重视自己个性的完善和完美。还有,学习只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大学里人际交往和技能的发展也很重要,所以大学生对交往和技能形成就比较敏感。其次是学习经历自卑、长相自卑。同龄人中,有的大学生成功考进名校,而有的却没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还有的对自己的专业很不满意,觉得没兴趣、没前途,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又没办法改变这种状况,因此他们就自甘堕落,进而越来越自卑。大学生生理发育完全成熟,心理发展也到了一定程度,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长相,但不是每个人都是俊男美女,有的大学生因自己的外表平庸而十分自卑。再其次是发展自卑。研究表明,大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对将来的发展和自己潜能的发挥,包括了对自己的交往、技能等是否适应将来的发展而感到的自卑。最后是家庭爱情自卑。相对于前面几个,家庭与爱情对大学生来说不是很自卑的。 (2)、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性别特点 研究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在家庭爱情自卑方面有显著差异,而其他方面没有差异。这可能对于女大学生来说,有很多追求者,自己将来的发展和家庭状况对其没有决定性影响。而男大学生不同,对异性的追求和将来的发展,一方面是自己的原因,更多取决于家庭状况。因此,在该方面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自卑。 (3)、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学历层次特点总体上大一、大二比大三、大四学生更自卑,但在具体方面,也各有特点。在发展自卑方面,二年级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更加自卑,但一年级和三、四年级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二年级学生对各方面的发展都普遍感到缺陷,因而发展自卑最高。在家庭爱情自卑方面,一年级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更自卑。在身体外表长相方面,一、二年级学生比三、四年级学生更自卑。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比较重视人际交往方面,他们在这方面的自卑心理极其严重,而对于学业和形象则较少关心。 (4)、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地域分布特点一般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家庭背景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自卑心理严重,他们怕被人看不起,不太爱和同龄的城里孩子交往,怕遭拒绝和嘲笑。而城区的学生对自己的形象很重视,觉得由于自己相貌不佳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发展。 (5)、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专业性质特点文科生很关心自己的学业,他们普遍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信心不足,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而理工科的学生则较少存在这种问题,他们担心的是其他方面的,如因自己的交际能力不足而影响自己的就业或者择友,又或是自己的形象不佳而使其他方面的才能大打折扣。 (三)、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 (1)、言语和行为迟钝 常表现出说话犹豫,办事前思后想,缩手缩脚,缺乏应有的胆量和气魄。在公众场合拘谨,不善于自我表现。 (2)、对批评敏感 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通常感到自己落后、不如人,对别人的话语十分敏感,自以为别人关于他的谈论都带有批评性质,自认为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在被别人注意,甚至神经过敏,猜疑别人,认为所有的批评都和自己有关。 (3)、对奉承反应过度 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因为非常希望自己在学习、活动等方面能有较好的表现和能得到别人的奉承和赞扬。为能够继续得到他人的奉承或赞扬,他们容易受到那些奉承他们的人的摆布,甚至愿意为此去做任何事情。 (4)、逃避集体 由于对自我缺乏信心,对别人的评价过于敏感,因此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往往很少参加、甚至不参加集体活动,以逃避他人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的评价或批评。他们多游离于班集体之外,独往独来,而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使他们更加孤独和不合群。 (5)、轻视他人 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并不会因此变得谦虚一些,相反常有轻视、贬低别人的倾向。轻视他人无非是要表示他是不屑于像别人那样去行事,贬低别人是肯定自己和抬高自己的另一种形式而已。 (6)、高傲自大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外在表现,往往还会以完全相反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就是离傲狂妄、夸夸其谈、自吹自擂,或吹嘘自己具有很大的能力,无所不能,只是不做而已;或夸耀自己家庭背景的优越和经济的富有,甚至个别的还拿出钱来请客送礼,或过分争强好胜、自视傲慢、盛气凌人。 (7)、悲观失望情绪严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我国改革的深人,民族文化与西方、港台文化广泛交流、相互影响,文化的撞击带来了心理的冲击。加之社会上的贪污受贿、欺诈勒索、损公利己、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影响了校园内的学子, 侵蚀了他们的心灵,使学生对社会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有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碰到挫折时,也会出现情绪低落, 整日优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长此以往, 必将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失眠等心理问题, 严重者甚至会感到“度日如年” 、“ 生不如死”,美好的世界在他眼前呈现出一片灰色。 (8)、抵触仇视情绪严重 自卑感特别强烈的学生, 内心的触点也特别敏感。对同学的不顺不敬的言行表现出极大的反应, 这就是抵触与仇视。在外在行为上一般则是采用攻击的方式, 或反唇讥讽,或损坏物品、伺机报复,或恶语漫骂、拳脚相加,甚至密谋策划、加以伤害。这种以极端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自卑感虽然是个别的极少数的, 但往住造成后果则是极其严重的,例如零四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4、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分析 (一)、导致大学生自卑产生的外在因素(1)、家庭教育因素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打孩子一出生,家庭环境及教育就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据调查,大学生自卑心理较多地出现在农村孩子身上。他们的父母由于生活所困或知识狭窄等多方面原因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人格方面的,他们不懂得尊重和欣赏自己的小孩,对小孩的教育只停留在学习成绩上, 期盼的是早日跳出农门, 能有好的出路,极少关心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上文我们讲过,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亦面临相应的发展危机,只有将危机化解,才能顺利地进入下一个阶段, 发展健康的人格,否则将产生适应困难。父母如果在孩子发育成长的最初阶段没能很好地促成他们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孩子很可能就会产生一些心理不适,而自卑心理就是其中之一。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是社会环境中一些消极因素,如世俗偏见、钱权至上、以貌取人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带给大学生无形的压力。加之现在的大学生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他们的优越感也基本消失,面对他们的是严峻的社会现实与无奈,以前的“学而优则仕”,已经变成了如今的“读书无用论”, 毕业也即意味着失业这样的消极观念时时占据着大学生脆弱的心灵。 (3)、学校教育因素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然而,由于我国的教育水平发展落后,与我们的理想水平相差甚远。许多学校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而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应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然而时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鄙视,长此以往,学生自卑心理愈加严重。而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与他们早年学生时期遭受的打击有极大的关系,而且影响深远,不易治好。 (4)、生理因素在大学里,除了学习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尤为重要,大学校园里聚集着众多学习优秀的学生,这时有些大学生会重新审视自己,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让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优势,生理缺陷所导致的身高、相貌等这些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条件,无形中阻碍了他们正常的社交活动,形成他们谨小慎微、畏首畏尾的行为特点,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游离于集体之外,对外部环境和世界有一种不安全感,长期以往,就会导致其孤僻怯懦的性格。 (二)、导致大学生自卑产生的内在因素 (1)、成败归因 研究表明,经常遭遇挫折和失败是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 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比低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多地把正面结果归因于内部因素。对负面结果, 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把其归因于外部因素,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则归因于内部因素。这种归因方式造成低自我效能感的自尊水平更低。交往中自卑的大学生其归因方式是:总是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稳定因素,(如能力),把成功归因于外在因素(如运气好、任务容易)。久而久之,对自己的信心与日剧减,最终自卑心理愈发严重。 (2)、自尊心畸形变态 自尊主要是指个体要求尊重自己的言行,维护一定荣誉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它是一个人尊重需要的反映。当自己的言行受到尊重时, 就产生自尊心和满足欲。反之, 就可能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自卑是一种畸形变态的自尊,几乎所有严重自卑者其自尊心都有些变态,他们过分地注重“自我体验” ,并且比一般人较为深刻, 因而他们常常是多愁善感, 自惭形秽,不敢抛头露面,害怕丢人现眼。 (3)、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 理想自我是个体心中所期望的自己,例如期望自己成为政治家、科学家、作家,偏向于完美自我。而由于现实种种原因,很少有个体能达到理想自我。本身这是很正常的,但对于我们的大学生来说,由于没有踏入社会,因而理想自我一般较高。但如果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差距较大,许多大学生就会产生自我怀疑,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4)、缺乏感恩意识,漠视人性之善、自然之美 现在有不少的大学生,对于识恩、知恩、尊恩似乎感到很遥远,更谈不上敬恩和报恩。这不仅是对施恩者的存在及其付出所蕴含道德价值的漠视,同时也漠视人性善良的一面,忽略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这种状况不仅影响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营造,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也不利于大学生自身道德人格的完善和健康成长。因为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自身感受不到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而是把他人、社会乃至自身的缺点放大,导致对他人、社会的不满,对自己的失望,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意识。 (5)、社会比较因素 社会比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各种社会特征(能力、智力等)进行评价时往往是通过与周围他人比较,在一种比较性的社会环境中获得其意义的,而不是根据纯粹的客观标准来判定的。研究表明,高自尊者倾向于向下比较,而低自尊者倾向于向上比较。而如果长期和强于自己的人比较,就会导致心理失衡,产生强烈的自卑感。5、 大学生走出自卑的策略和途径 (一)、教育引导,树立大学生的人生信念 通过教育引导, 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与生活信心。因为自卑是个人内心的感受, 只有从自身强化自信心,才能克服与消除自卑心理。所以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构建支撑人生精神大厦的坚强支柱。要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的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信心与勇气;要启迪学生理解生活就是奋斗,只有充满信心, 勇于奋斗, 才可以战胜一切;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卑心理对自我的伤害以及对人际关系的伤害,要积极地克服自卑心理。尤其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卑有其积极的方面, 使自己努力地把事情做得更好。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提高自我评价, 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把别人着得十全十美,从而提高自信心, 克服自卑感。 (二)、建立良好的集体 一个缺少温暖、没有民主、没有正确舆论导向的集体,极易使部分学生因沉闷、压抑而随时处于心理防卫状态。以“不说”、“不为”来进行消极的自我保护,久而久之便形成自卑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深深地认识到,良好的集体是学生养成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灯具防潮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复合材质文物修复师岗前日常考核试卷含答案
- 灯光基础知识培训
- 灯光任务群课件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章节训练试题(解析版)
- 护理单招考试题库海南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安全相关辩论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安全生产八大注意事项5篇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专题攻克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语言学》专业题库- 语言心理学视角下的语言习得
-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 幼儿园大班数学:比轻重(等量代换)
-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包括评分规则及诊断标准
- 义务教育劳动新课程标准精选试题题库测试卷(一)(2022版)含答案
- GB/T 22886-2008皮革色牢度试验耐水渍色牢度
- 商务策划学-(全)课件
- 2018年10月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 数字图像处理冈萨雷斯课件
- 客户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 伊美雅(异帕米星),抗感染的信心之选20130415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